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

鎖定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又名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前路減壓和頸椎融合術,是一種骨科手術。
中文名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
外文名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cervical fusion
別    名
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
分    類
骨科/脊柱外科手術
ICD編碼
81.0005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術法信息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相關解剖。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適應症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適用於:
1.屈曲型頸椎骨折或骨折脱位所致的頸椎創傷性不穩定。
2.頸椎爆裂性骨折,椎體粉碎,壓迫脊髓或脊髓前動脈,產生脊髓前綜合徵,需做前路減壓,解除脊髓受壓。
3.後路廣泛性椎板切除,頸椎不穩,經後外側融合仍不牢固。 [1]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術前準備

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前必須注意頸椎後部結構是否完整,或是否已行手術固定,否則前路手術會降低脊柱的穩定性。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麻醉和體位

可選用局麻或全麻,經口氣管插管時不要屈伸頸部,或經鼻插管。術中繼續行顱骨牽引,重量為4.5~6.8kg,頭稍偏向對側,頸椎稍伸直。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手術步驟

1.按頸椎前入路顯露椎前筋膜,前縱韌帶,椎間盤和頸長肌,椎間盤插入一針頭,用C形臂X線機攝側位X線片定位。
2.等待拍片結果過程,可利用時間切取植骨塊。供骨區選腓骨中1/3或髂骨。
3.根據X線定位結果,確定病變椎體,縱行切開椎前筋膜和前縱韌帶,摘除病變椎體上下椎間盤,然後用咬骨鉗或刮匙刮除椎體前部分,注意保留後縱韌帶的完整性,因為它對脊髓有保護作用,自後縱韌帶前刮除椎體後部皮質骨。此時可在直視下,伸入骨膜起子撬撥復位。在相鄰椎體相對面各做一窩,以容納植骨片。
4.將髂骨塊修剪成T形,以適合相鄰椎體預先形成的植骨牀,皮質面向後縱韌帶,嵌入髂骨塊。也可用腓骨植骨,其支持作用較強。植骨時,應協助加大牽引量,利於植骨塊嵌入。
5.按常規沖洗傷口,縫合和引流。 [1]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術後處理

爆裂骨折者術後繼續顱骨牽引3周,以穩定頸椎,行鋼板固定者則不用牽引可用頸圍,引流條於48h拔除。一般3個月頸椎可融合,由於本手術對硬膜前的干擾,術後可用地塞米松及脱水藥3~5d。

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併發症

1.聲音嘶啞或咽部疼痛 多系由於牽拉所致,如無喉返神經損傷,嘶啞可於數日或數週恢復。
2.植骨塊脱出 植骨塊太鬆或前寬後窄,則有可能脱出。防止的辦法是取骨長度要稍大,至少有一端有一小角尖突起,在牽引頭擴大減壓孔情況下植入,使角尖插入椎前緣皮質下,則可防止脱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