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頑石點頭

(漢語成語)

鎖定
頑石點頭(拼音wán shí diǎn tóu),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漢語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 [1] 
“頑石點頭”原意是晉朝和尚道生法師對着石頭講經,石頭都點頭了。頑石:堅硬無知的石頭。形容説理透徹,感化力強,能使不易被説服的人也心悦誠服。在句中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2] 
中文名
頑石點頭
外文名
the insensate stone nod in agreement [1] 
拼    音
wán shí diǎn tóu
近義詞
融會貫通鞭辟近裏 [2] 
反義詞
頑固不化冥頑不靈 [2] 
出    處
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
注    音
ㄨㄢˊ ㄕㄧˊ ㄉㄧㄢˇ ㄊㄡˊ
結    構
主謂式
用    法
在句中作賓語、定語

頑石點頭成語出處

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師被擯,南還,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至闡提處,則説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説,契佛心否?”羣石皆為點頭,旬日學眾雲集。”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頑石點頭”。 [3] 

頑石點頭成語典故

道生法師,是鳩摩羅什法師著名的四大弟子之一,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法師。他對佛法很有研究,常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不過,他的研究在當時並不為多數僧人所理解,甚而認為他的研究太離經叛道,完全是在胡亂理解佛經。最後,眾僧經過商量,將道生法師趕出了寺院。
道生法師離開寺院時,對眾僧説:“我對佛經的理解沒錯,是你們不明白罷了。我發誓,如果我的理解錯了,我就會患上惡病而死;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將來我一定會登上寺院講經的寶座的。”
於是他開始雲遊四方。他幾乎走遍了整個北方,拜訪高僧大德,找同道切磋佛法,可是竟然沒有一個人同意他的觀點。他只好往南走,來到蘇州虎丘山。面對虎丘的一堆亂石,他突然停了下來。在心中堅定信念的支撐下,他決絕而又鎮定地對着這堆石頭講述了自己對於佛經的見解,説完補充道:“如果我説的沒有錯,你們應該點頭表示贊成。”奇蹟出現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堆亂石竟然真的競相點起頭來。
這一奇蹟很快傳開了,於是前來追隨道生法師的學僧日益多起來。而後,隨着佛學研究的發展,道生法師關於佛經教義的理解,也慢慢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接受。 [3] 

頑石點頭成語寓意

如今,頑石點頭多用於形容一個人的講解、宣教很有耐心,而所講的道理深入淺出,深入人心,使人不得不心服。現在通過對這一典故產生背景的瞭解,我們更應該知道,當自己孤立時,不一定就是自己錯了,而很可能是別人錯了。這種情況下,是極其需要道生法師的這種堅定信念的。相信自己,堅持自己,或許你更能接近成功。 [3] 

頑石點頭成語用法

頑石點頭成文用法

在句中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一個人對某方面的研究非常透徹,感化力很強。 [2] 

頑石點頭運用示例

明·居頂《續傳燈錄·圓璣禪師》:“直饒説得天花亂墜,頑石點頭。” [2] 
明·張岱《祭祁文載文》:“舊歲與岱偶談禪理,闡揚佛法,真能使頑石點頭。” [2] 
現代·劉復《復王敬軒書》:“胡先生唯有自嘆不能做那能使‘頑石點頭’的生公,竟做了個‘對牛彈琴’的笨伯。” [2] 
當代·梁羽生瀚海雄風》:“不知你這位先生説法,能不能令他們頑石點頭?” [2] 

頑石點頭成語辨析

【近義詞】融會貫通鞭辟近裏
【反義詞】頑固不化冥頑不靈
“融會貫通”的意思是把各方面的知識或道理融合貫穿起來,從而得到系統透徹的理解。“鞭辟近裏”形容做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頑石點頭”與“融會貫通”以及“鞭辟近裏”儘管都有形容一個人説理透徹的意思,但有區別:“頑石點頭”強調的還有感化力很強的意思;“融會貫通”與“鞭辟近裏”則僅僅表示對某方面的學問探究、講解十分透徹的意思。 [2] 
“頑固不化”的意思是堅持錯誤,不肯改悔。“冥頑不靈”形容愚昧無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