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融會貫通

(漢語成語)

鎖定
融會貫通(讀音:róng huì guàn tō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宋·朱熹《答姜叔權》。 [1] 
“融會貫通”(融會:融合;貫通:全面透徹的瞭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道理融合貫穿,從而獲得對事物全面、透徹的理解。聯合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1]  [4] 
中文名
融會貫通
拼    音
róng huì guàn tōng
近義詞
舉一反三
反義詞
望文生義
出    處
《答姜叔權》
注音字母
ㄖㄨㄙˊ ㄏㄨㄟˋ ㄍㄨㄢˋ ㄊㄨㄙ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賓語

融會貫通成語出處

宋·朱熹《答姜叔權》:“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融會貫通”。 [1] 

融會貫通成語故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是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2]  [3] 
朱熹從小就愛動腦子,對什麼事都喜歡問個為什麼。一個初秋的晚上,涼風習習,墨藍色的夜空羣星閃爍,剛會説話的朱熹跟着父親在院子裏乘涼。父親指着天空對朱熹説:“你知道嗎?那就是天呀!”朱熹眨眨天真的小眼睛,轉着圈兒仰頭四下裏看了一陣子,問父親:“在天的上邊還有什麼呢?”父親一愣,雖然回答不上來,但是對兒子的善於思考,十分滿意。 [2]  [3] 
朱熹六歲的時候,開始跟老師唸書。有一天,老師講解《孝經》,舉了不少古代孝子的故事,解釋孝敬長輩的道理。朱熹瞪着一對小眼睛,聽得特別認真。先生講完了,看見朱熹拿起筆,一本正經地在《孝經》的封面上寫着什麼。老師有點奇怪,就悄悄走到他的背後,一看,原來他寫的是這樣一行字:“做不到他們這樣,誓不為人!”老師心想,這麼小的孩子,就有這麼大的志向,真了不起,後生可畏呀! [2]  [3] 
朱熹勤奮好學,他的學問長進很快,十多歲的時候,已經能夠讀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後來成為了儒學之集大成者,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他常與“諸生質疑問難,誨誘不倦”所以在“解疑”,“精思”以及強調做學問要注意融會貫通等方面,積累了非常多的經驗。 [2]  [3] 

融會貫通成語寓意

一個人所能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在面對各種問題時,人們只有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才能充分發揮所學知識的價值。融會並不是各方面知識、方法和情感的簡單湊合,也不是把它們錘成僵硬的一塊,而是以其辯證發展的內在特徵為線索貫穿於整體,並有機地揭示事理各部分之間的廣泛聯繫和深刻矛盾。一方面要“零中求整”,從微觀的視角去領悟;另一方面要“以整求零”,從宏觀的視野去理解。既要看到整與零的本質聯繫,更要看到整與零的本質區別,在整與零的辯證關係中獲得靈感,去發現和創造,使之進入領悟理解的最佳境地,以促進選擇能力、鑑別能力、判斷能力、轉換能力、綜合能力的發揮和提高。 [5] 

融會貫通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融會貫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識、道理融合貫穿,從而獲得對事物全面、透徹的理解。聯合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1]  [4] 
運用示例
梁實秋《雅舍小品·由一位廚師自殺談起》:“魚羹何處無之,若能贏得米舍蘭的兩顆星,事情就不簡單,刀法上有考究,然後火力的強弱,時間的久暫,佐料的配搭,鹹淡的酌量,都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 [1]  [4] 
周濤《貪官九像》:“只見他念得嘴角生白沫,辛苦倒也辛苦,可惜不能融會貫通,領會大意,結果只能層層加碼,越講越厚,越念越糊塗。” [1]  [4] 
朱自清《中國學術的大損失》:“要沒有活潑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點滴的餖飣的工作,決不能融會貫通的。” [1]  [4]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259
  • 2.    周德昌著.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批判繼承[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2.05:138
  • 3.    孟祥才編著. 中華人物故事全書 美繪版 睿智先哲[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9.01:102-104
  • 4.    融會貫通的解釋|融會貫通的意思|漢典“融會貫通”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3-09]
  • 5.    周文彰主編;陸林祥,丁文鋒,許正中副主編. 公務員培訓教學研究[M]. 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016.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