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須蕊忍冬

鎖定
須蕊忍冬(學名:Lonicera chrysantha var. koehneana (Rehder) Q. E. Yang, Landrein, Borosova & J. Osborne)是忍冬科忍冬屬植物。灌木,高1-3米;樹幹皮暗灰色或灰黑色,條狀剝落;幼枝纖細,被略彎曲的短柔毛;冬芽狹卵形,具數對鱗片。葉對生,葉片紙質或薄紙質,菱狀卵形、菱狀披針形或倒卵形。總花梗長0.5-2釐米,被短柔毛;苞片線形或狹線狀披針形,等長於或略超出於萼筒。果近球形,直徑達9毫米,桔紅色至暗紅色或深紅色;種子卵圓形,長約4毫米,壓扁狀,褐色,具細凹點。花期4-5月,果期7-9月。 [1] 
分佈於中國山西西南部、陝西、甘肅南部和東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生長於海拔750-3000米的溝谷、林下或林緣灌叢中,在中國雲南達3800米。 [2] 
葉含膠汁,中國湖北西部民間取其葉做涼粉。 [1]  枝葉扶疏,初夏花開不斷,是觀花、觀果的花木之一。 [3] 
(概述圖參考來源: [4] 
中文名
須蕊忍冬
拉丁學名
Lonicerachrysanthavar.koehneana(Rehder) Q. E. Yang, Landrein, Borosova & J. Osborne
別    名
黃金銀花
陝西金銀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茜草目
忍冬科
忍冬族
忍冬屬
亞    屬
忍冬亞屬
空枝組
亞    組
赭黃花亞組
金花忍冬
亞    種
須蕊忍冬
命名者及年代
(Rehder) Q. E. Yang, Landrein, Borosova & J. Osborne,2011 [5] 

須蕊忍冬形態特徵

須蕊忍冬
須蕊忍冬(5張)
灌木,高1-3米;樹幹皮暗灰色或灰黑色,條狀剝落;幼枝纖細,被略彎曲的短柔毛;冬芽狹卵形,具數對鱗片,外面疏被柔毛,並有白色長緣毛。葉對生,葉片紙質或薄紙質,菱狀卵形、菱狀披針形或倒卵形,長2-10釐米,寬1.5-6釐米,先端突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全緣而反捲,且邊緣具小緣毛,葉面深綠色,疏被糙伏毛,背面灰綠色,密被絨狀短柔毛,側脈每邊5-7條,與中脈兩面多少明顯;葉柄長0.3-0.8釐米,被略彎曲短柔毛。
總花梗長0.5-2釐米,被短柔毛;苞片線形或狹線狀披針形,等長於或略超出於萼筒,小苞片分離,近圓形,長為萼筒1/2至與其近等長,疏被柔毛及長緣毛;相鄰2萼筒分離,有腺毛,長約3毫米,萼檐長約1毫米,具明顯的5圓齒,齒具緣毛;花冠黃白色至黃色,長(0.5-1)1.5-1.8釐米,外面疏被短柔毛,二唇形,冠筒長為唇瓣1/2,基部一側具淺囊或囊不明顯;雄蕊5,花絲下部被柔毛,藥隔上多少有髯毛,與花柱均短於花冠;花柱被柔毛,柱頭圓盾形,大。果近球形,直徑達9毫米,桔紅色至暗紅色或深紅色;種子卵圓形,長約4毫米,壓扁狀,褐色,具細凹點。花期4-5月,果期7-9月。 [1] 

須蕊忍冬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50-3000米的溝谷、林下或林緣灌叢中,在中國雲南達3800米。 [2]  耐陰,耐寒,耐旱。它適應性強,不擇土壤,生長強健,適生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根系發達,蔭櫱性強。忌水澇。 [3] 
須蕊忍冬 須蕊忍冬

須蕊忍冬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山西西南部、陝西、甘肅南部和東南部、山東(青島嶗山)、江蘇(南京紫金山)、安徽南部(太平)和西部(金寨)、浙江、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威寧、正安)、雲南(鹽豐、大理、永寧、麗江、中甸、德欽、昆明、富民、嵩明、沾益、東川至鎮雄)和西藏(門工)。 [1-2] 

須蕊忍冬繁殖方法

用扦插、播種繁殖。扦插繁殖在春、秋兩季進行,成活容易。播種繁殖,在9月下旬或10月採集成熟的漿果,搗碎。用水洗去果肉取出淨種晾乾,每千克約有種子24萬多粒。把種子貯存於冷涼乾燥處。春季播種前用涼水浸泡1-2小時,撈出後加入2-3倍的濕沙混合沙藏,經過30-40天后條播或撒播於苗牀。插前灌水潤透土壤,播後覆土約 1釐米,20-30天出苗。 [3] 

須蕊忍冬栽培技術

移栽在春季3月上中旬。定植時每株施2-3鍁腐熟的堆肥,栽後注意澆水。成活後的植株每年落葉後至發芽前適當修剪整形,促進翌年多發芽、多開花。

須蕊忍冬主要價值

葉含膠汁,中國湖北西部民間取其葉做涼粉。 [1]  樹勢旰盛,枝葉扶疏,初夏花開不斷,雅緻美觀,是觀花、觀果的花木之一。 [3] 
須蕊忍冬 須蕊忍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