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項馨吾

鎖定
項馨吾, 抗戰時期陸地兵險的創辦者,崑曲演員。1899年,項馨吾出生於上海嘉定。得益於殷實的家境,他進入了澄衷學堂學習(清末企業家葉澄衷創立,現澄衷高級中學)。 [1]  項馨吾幼年學習崑曲,得到了名家俞粟廬的指點,他專工五旦。 [1]  民國初年,他就參加了賡春曲社 [1]  1921年春,項馨吾參加穆藕初等創辦的崑劇保存社。 [1]  抗戰期間,項馨吾在重慶與範崇實等共組重慶曲社。 [1]  1931年,中國銀行開始籌建中國保險公司,隨即安排項馨吾到英國倫敦的太陽保險公司考察。 [1]  1936年,項馨吾被中央信託局聘請為保險部經理。 [1]  1937年8月,開始籌辦“戰時運輸兵險”。 [1]  1941年,項馨吾任中信局產物保險處經理。 [1]  1950 年後,項馨吾轉入了美亞保險公司工作。 [1] 
中文名
項馨吾
國    籍
中國
籍    貫
上海嘉定 [1]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83年5月
畢業院校
澄衷學堂 [1] 
職    業
崑曲家,保險經理 [1] 
主要成就
抗戰期間陸地兵險的創辦者 [1] 

項馨吾人物經歷

受益於澄衷學堂
1899年,項馨吾出生於上海嘉定。得益於殷實的家境,他順利進入了澄衷學堂學習。澄衷學堂是以葉澄衷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所新式學堂。 [1] 
澄衷學堂位於美租界虹口新記浜後的後面,唐山路以北。初期僅僅是一個尋常的小學,但是後來規模逐漸擴大,並且由初始的高等小學增辦了中學。學生在初等小學學習四年就可以畢業,學科包括了修身、經學、國文、歷史、地理、算術、格致、體操、圖畫、唱歌總計十科。高等小學畢業同樣需要四年,學科較初等小學增加了英文、商業、手工三科。學生俱不寄宿,每日供午飯一餐,不收學膳等費。學生所用紙張、筆墨、課本均由學校免費發給。 [1] 
蔡元培是澄衷學堂第一任校長。胡適、竺可楨是澄衷學堂的最早的一批學生。 胡適在上海一共進過三個學堂,分別是梅溪、澄衷、中國公學。他在《四十自述》寫到,我在澄衷只住了一年半,但英文和算學的基礎都是在這裏打下來的。澄衷的好處在於管理的嚴肅,考試的認真。還有一樁好處,就是學校辦事人真能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功課和品行。 [1] 
項馨吾進入該學堂學習時,深受校風的影響。此時該學校高等課程中的《商業》課本已經有了“保險”內容。因此,他早早地就接觸到了保險的基本知識。 [1] 
從該學校畢業後,項馨吾順利地進入了中國銀行工作。後來因為他的英文和專業都有突出的表現,因此不就就被派往位於倫敦的中國銀行工作。在海外的工作經歷,讓他大大開拓了視野。 [1] 
1931年,中國銀行董事長宋漢章開始籌建中國保險公司,馬上就想到了它,隨即安排項馨吾到英國倫敦的太陽保險公司考察。他也由此成為最早到國外保險公司深造的中國人之一。考察結束後,項馨吾回國就任中國保險公司的副經理。 [1] 
創辦戰時保險業務
1936年春,中央信託局聘請項馨吾為保險部的經理。 [1]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華東、中南地區迅速被日軍佔領,國民政府不得不從南京撤退到重慶,據守西南、西北地區。中國的西部成為抗日戰爭的大後方。 [1] 
中央信託局 中央信託局
為了保證戰爭中戰略物資的供應,從1937年8月,國民政府開始有步驟地將上海、武漢的一些工礦企業遷移到大後方,規模非常龐大,大約有兩年多的時間,運輸的車船由東往西絡繹不絕。重慶很快就成為新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保險的需求也迅速增加。1937年8月,國民政府為了保證內遷工廠物資運輸安全,委託中央信託局保險處籌辦“戰時運輸兵險”。10月開始正式辦理,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 [1]  為了保證戰爭中戰略物資的供應,從1937年8月,國民政府開始有步驟地將上海、武漢的一些工礦企業遷移到大後方,規模非常龐大,大約有兩年多的時間,運輸的車船由東往西絡繹不絕。重慶很快就成為新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保險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1]  1937年8月,國民政府為了保證內遷工廠物資運輸安全,委託中央信託局保險處籌辦“戰時運輸兵險”。10月開始正式辦理,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當時日軍的飛機到四處轟炸,使得這項業務的風險非常大。 [1] 
作為在國內外同業中有較高聲望的保險專家,項馨吾奔走四方,積極遊説,勸説華洋保險公司接受戰時兵險的再保險業務,但是由於各公司都覺得風險太大,不願接受。無奈之餘,國家只好全部承保。中央信託局保險部視危險程度確定運輸兵險費率標準,儘管如此,賠付率依然相當高。 [1] 
1939年7月,由於“孤島”安全形勢日趨惡化,日偽特務機關在上海不斷製造恐怖事件,暗殺抗日進步人士。上海黨組織從長期抗戰的需要考慮,對羣眾團體抗日救亡活動較為出頭露面的黨員,開始有計劃的安排轉移。 [1] 
此時,重慶國民政府為加強戰時大後方的經濟實力,充實抗戰資源,動員組織沿海工廠內遷,但由於當時制空權掌握在日軍手中,飛機到處狂轟濫炸,一部分工商界人士心有餘悸,徘徊觀望。為了消除他們怕遭敵機轟炸的顧慮,國民政府財政部撥款1000萬元,委託中央信託局保險部迅速開辦“戰時陸地兵險”,這是一種適應戰爭需要而開辦的險種,是衝破國際慣例的創舉。 [1] 
由於缺乏國內外的參考數據,加上英美保險公司不願接受分保,因此該項業務的風險很大,只能由政府財政兜底。中信局特地安排項馨吾秘密潛赴上海,秘密選聘富有保險理論和實踐經驗的保險人才。 [1] 
這次選聘工作得到了上海保險同業公會和“上海市保險業業餘同仁聯合會”的積極協助,他們通過《保聯》雜誌刊發了招聘消息,半月內報名者即達百人。經過項馨吾的面試,擇優錄用了13名青年。這13名青年在“一切為了祖國”的信念支持下,繞過日軍佔領的地區,輾轉香港、越南,來到昆明,順利完成陸地兵險的組織和籌備。後來,這13個保險界的傳奇人物被譽為保險界“十三太保”。 [1] 
1939年12月7日,陸地兵險業務首先在重慶開辦,隨之在大後方全面展開。其承保對象大多是工廠與倉庫,以及部分指定的商店和輪渡設施,基本責任是由於飛機轟炸所致的損毀及延燒損失,基本費率為0.50%、0.75%、1%,保險期限為1個月。 [1] 
有關抗戰時期“兵險”的資料顯示,兵險業務辦法簡易、費率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內遷工廠和負責運輸的部門在日軍轟炸中所受的損失,對發展後方生產充實戰爭資源起了一定的經濟保障作用。 [1] 
1940年8月1日法國駐重慶的哈瓦斯通訊社(現法新社)專電説:“截止七月初為止,重慶兵險的保險金額為法幣一億三千五百萬元,其所徵收之保險費率最高為1%,該局在此項兵險業務中所獲之盈利已達一千萬元。”這篇報道誇大其辭,不足為信,但“兵險”盈餘卻是不爭的事實。 [1] 
1941年,項馨吾任中信局產物保險處經理。1947年,項馨吾主持策劃籌建了中國航聯產物保險公司及中國航聯意外責任保險公司。此時,中央信託局產物保險處在紐約設立了辦事處,於是項馨吾奉命出任了該機構駐紐約辦事處的主任。1950 年後,國民黨政府撤銷中央信託局產物保險處紐約辦事處機構。項馨吾遂轉入了美亞保險公司工作,直至1973年退休。 [1]  項馨吾還曾歷任上海市保險業業餘聯誼會第一至第三屆名譽理事,中國保險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 [1] 
項馨吾於1983年5月在美國紐約病逝。“十三太保”的傳奇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 [1] 

項馨吾人物作品

馨吾幼年即隨同鄉徐某學習崑曲,後來得到了名家俞粟廬的指點,他專工五旦,演唱注重音韻,講究口法,規矩而細膩。民國初年,他就參加了賡春曲社,與徐凌雲、殷震賢、俞振飛等友經常在一起,雅集唱和。二十年代末,項馨吾在高亭唱片公司還灌有《折柳》、《驚夢》、《絮閣》、《琴挑》、《刺虎》等唱片,均為五旦唱法典範。其中《思凡》等戲的身段得自丁蘭蓀等前輩。 [1] 
老年項馨吾 老年項馨吾
1921年春,項馨吾參加穆藕初等創辦的崑劇保存社,翌年在為崑劇傳習所集資的義演中串演了《折柳、陽關》。1934年崑劇保存社為籌集基金,邀梅蘭芳、俞振飛等舉行會串三天,項馨吾串演了《佳期》、《喬醋》。抗戰期間,項馨吾在重慶與範崇實等共組重慶曲社,聘倪傳鉞姚傳薌指導藝事。項馨吾曾扮演《牡丹亭》小生柳夢梅。此外,他還扮演《長生殿》中的唐明皇。 [1]  1947年,項馨吾移居美國後,加入了美國籍。居美三十餘年間,他繼續於海外提倡崑曲藝術,組織曲社活動。1963年,項馨吾和友人一起在紐約的Flashing Institute上台公演《長生殿》的《驚變》。演出本《驚變》又名《小宴驚變》,原取自《長生殿》的第二四出。前半場自《粉蝶兒》至《撲燈蛾》的部分稱為《小宴》,後半場稱為《驚變》。 [1]  1978年夏,項馨吾以八十高齡回國探親,許姬傳聯絡北京曲家,在梅宅綴玉軒兩度舉行歡迎項馨吾曲敍,席間,項親為其撅笛唱《彈詞》、《一枝花》、《貨郎兒》等曲。 [1] 

項馨吾主要貢獻

項馨吾籌辦戰時運輸兵險和戰時陸地兵險,能夠在民族危機之時減輕工礦主和商人的損失,極大地樹立了誠信形象,擴大了保險業的影響,增進了社會各界對保險的認同,這是保險事業在抗戰中的一個巨大的貢獻。 [1] 

項馨吾人物評價

儘管項馨吾在保險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創辦的陸地兵險在我國保險業發展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世人對於項馨吾的評價和保險有關係的卻非常少,因為他在崑曲領域的成就更大,實乃是著名的崑曲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