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響水澗村

鎖定
響水澗村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因區劃調整成立於2004年7月,該村由以前的東山、龜山、門村三個村合併而成,因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坐落於此而得名為響水澗村,面積12平方公里。
中文名
響水澗村
行政區類別
三山區峨橋鎮
所屬地區
中國安徽
地理位置
安徽省 蕪湖市 三山區 峨橋鎮 響水澗村
面    積
12 km²
下轄地區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
政府駐地
峨橋鎮政府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567人
機    場
蕪宣機場
火車站
蕪湖站
車牌代碼
皖B
方    言
江淮官話蕪湖小片
成立時間
2004年7月

響水澗村人口數據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村人口3567人,17個自然村落,24個村民組。有黨員99人,村兩委幹部10人。

響水澗村人文文化

響水澗村 響水澗村
響水澗村是典型丘陵地貌,四周環山,中間河流交錯,風景秀麗,土地肥沃,民風淳樸。 通過對文物遺址的考古和發掘,發現5-6千年前此地人類生活活動十分興盛,有石制工具,會製陶燒陶。居民大多是後來由外地遷入來此繁衍生息,而且來自不同地方,因此姓氏較多(魯、高、強、俞、徐、姚、戈、黃、潘、劉、盛、張、董、沈、金、何、鄧、駱、朱、陳、許、鄭、汪、楊、吳、胡、陶、肖、夏、戴、彭、方、萬),以魯姓為最多,史稱此地為龜山魯家。在人民公社時東山、龜山、門村、河灘四村為一個村(時稱大隊)叫龜山大隊。
村民歷來受儒家文化薰陶,崇尚禮儀,尊老愛幼,和睦鄰里,民風淳樸。節慶時主要傳統慶祝活動是舞龍燈、搭戲台。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境內有寺院兩座,庵堂一座,基督教堂一處。

響水澗村特色經濟

因為地質原因和生產習慣,該村農田耕作為兩季,即一稻一油;旱地作物主要有豆、棉、紅薯等。因為境內水面積較多,所以水產養殖較為興盛,而且因為沒有工業污染,水產品品質較好,肉質鮮嫩。境內山巒起伏,礦藏資源主要是花崗岩和石灰石。

響水澗村基礎設施

因浮山獨特的地貌適合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引來了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的投資興建,響水澗電站的前期徵地移民和附屬工程已基本結束,2008年主體建設全面鋪開。響水澗電站的建設給該村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移民建設和道路的修建,給該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