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塔

鎖定
韓塔,又稱白塔,位於上海市普陀區桃浦鎮敦煌路683號韓塔園內,底面積2.3平方米。 [2-3]  [7] 
韓塔建於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2000年8月,韓塔倒塌;2003年,韓塔於原址按原形制重修。韓塔共三層,平面正六角形,通高4.9米,第一層高2.2米,每邊長0.95米;第二層高1.3米,每邊長0.8米;第三層高1米,每邊長0.65米。 [2-3] 
2006年,韓塔被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7] 
中文名
韓塔
地理位置
上海市普陀區桃浦鎮敦煌路683號韓塔園內
所處時代
南宋
佔地面積
2.3 m²
保護級別
上海市普陀區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別    名
白塔
批准單位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

韓塔歷史沿革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韓世忠由平江移軍駐兵海上,築雙塔以標渡;兩塔相距十里,南塔在楊家橋,北塔即為之後的韓塔。 [1] 
雍正八年(1730年),北塔重修。 [2] 
嘉慶二年(1797年),李惠臣夫人錢氏捐抒之錢,重修白塔,廣福盧耀先為撰《重修白塔記》,磚刻二方。 [2] 
民國期間,白塔多次修葺。 [2] 
“文革”期間,南塔被毀。 [4] 
1988年,韓塔所在的地塊被公司徵用。 [6] 
1997年,附近農民全部遷往桃浦新村,韓塔地勢較低,塔身周邊淤泥堆積,時常浸泡在界河的工業廢水中。 [6] 
2000年8月,韓塔因時代久遠,又疏於維護,塔剎已頹、塔身傾斜、破敗不堪而倒塌。 [3] 
2003年,韓塔於原址按原形制重修。 [3] 

韓塔建築格局

韓塔共三層,平面正六角形,底面積2.3平方米,通高4.9米,第一層高2.2米,每邊長0.95米;第二層高1.3米,每邊長0.8米;第三層高1米,每邊長0.65米;塔身為磚結構,面磚皆水磨,較為細膩;塔壁六面,東向一面有一呈如意形的空洞,裏面寬大;一、二層東壁設有壼門,牆面磨磚對縫,飛檐有雕飾。 [2-3] 

韓塔文物遺存

  • 磚刻
韓塔西南一面壁上有磚刻一塊,僅存有“立、大士、風雨所、寧之、光者、重而修之九月” 16個字。 [2] 
  • 《重修韓塔碑記》
韓塔底座一側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和嘉慶二年(1797年)《重修韓塔碑記》兩塊。 [4] 
《重修韓塔碑記》 《重修韓塔碑記》

韓塔歷史文化

韓塔相關人物

主詞條:韓世忠
韓世忠 韓世忠
韓世忠(1089年~1151年),陝西省綏德縣人,字良臣,兩宋之際的名將,漢族,民族英雄。韓世忠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其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除平定方臘外,還為宋庭平定了建安範汝、廣西曹成、淮南李橫、淮陽劉豫等反叛,為偏安一隅、搖搖欲墜的南宋支撐了幾十年;南宋建炎十三年(1139年),韓世忠被封為鹹安郡王;死後被拜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時,又追封蘄王,溢忠武,配饗高宗廟廷。 [5] 
韓世忠性格耿直,輕財重義,平生戰功赫赫,全身刀痕箭疤累累,雙手僅餘5指,還不能活動;其治軍嚴整,韓家軍與岳家軍齊名,特別對兵器設計較為精通,克敵弓、連鎖甲、及騎馬跳澗、洞靶射箭的方法都是韓世忠創造的。 [5] 

韓塔傳説軼事

  • 建設原因
抗金説
白塔所處之地相傳為古海口。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朝興兵進犯,大軍南下,直逼臨安;第二年,韓世忠率部由平江移軍於廠頭一帶屯兵駐防,築南北二塔以做標渡之用,稱之為白塔,北塔即為韓塔;另據鄉人馮馨山所著《廠頭白塔記》(載《廠頭鎮志》)內容來説,他從韓世忠對金用兵的戰略上分析,認為此塔標渡可便於用兵,從海道阻襲金兵;白塔附近有一名為繞圈池的村落,説是韓世忠屯糧所在。 [2] 
抗倭説
傳説當時倭寇入侵騷擾,鄉民設計在這兩個地方挖深坑,然後鋪上稻草進行偽裝,倭寇踏入陷阱,鄉民向坑中填土將其坑殺。後為表示鎮壓,在其上建起兩座白塔。 [2] 
航標説
另一傳説稱,當年南北兩座塔之間有一條大河,人們過河靠渡船擺渡,夜間看不清渡口,就造兩座塔作為渡標,塔頂點上燈,擺渡時可看清楚。 [2] 

韓塔保護措施

解放初,韓塔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6] 
1960年,韓塔被原上海市嘉定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韓塔被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7] 

韓塔旅遊信息

韓塔地理位置

韓塔位於上海市普陀區桃浦鎮敦煌路683號韓塔園內。 [3]  [7] 

韓塔交通路線

  • 公交
乘坐上海公交724路至古浪路敦煌路站下車後向東步行約370米即可到達。
  • 地鐵
乘坐上海地鐵11號線祁連山路站下車後向西北步行約1.5千米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