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國汽車工業

鎖定
韓國汽車工業從起步,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僅用不到60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百餘年的歷程,併成為當今世界汽車生產大國,其成就舉世矚目。如今它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五大汽車製造國,第六大汽車出口國。
中文名
韓國汽車工業
外文名
Koreaautomotive industry

韓國汽車工業簡介

2013年,韓國汽車產量近452.14萬輛,至2011年底汽車保有量1813萬輛。家庭平均每户擁有0.91輛。其中,轎車最多,佔76.2%,其後依次為貨車(17.7%)、小型客貨兩用車(5.8%)。

韓國汽車工業發展過程

韓國最早從事汽車生產的公司是起亞汽車公司,始建於1944年12月。1962年,韓國以間接利用外資的方式,向國外公司購買技術,進行技術合作,對外資採用SKD(即大總裝直接引進組裝)的形式,開始了民族汽車發展之路。不久,為了提高本國的零部件國產化率及汽車產業的經濟規模,韓國政府將SKD方式轉化為CKD獨立生產方式。1966年,當時韓國最大的汽車公司新進公司所製造的可樂娜(CORONA)轎車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21%。但是在此後十多年裏,生產能力增長緩慢,到1970年汽車產量僅為2.8萬輛。70年代後,韓國政府實行“汽車國產化”政策,各汽車公司開始大規模引進國外生產技術。國產化政策使韓國的汽車工業獲得了飛速發展。進入80年代,汽車產量開始快速增長,1985年達到37萬輛,1986年猛增60萬輛,1989年達到113萬輛,1990年又提高到132萬輛。此後5年內,汽車產量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1995年又提高到132萬輛,2000年突破300萬輛。並形成現代,起亞,大宇,雙龍四大汽車鼎足的國內市場格局汽車總產量僅低於日本,為亞洲地區地區第二大汽車生產國。韓國汽車工業產品結構主要為乘用車,2013年韓國汽車工業乘用車產量412萬輛,商用車產量39萬輛。
伴隨着汽車產量的快速增長,韓國汽車出口1983年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並於1986年超國內銷售汽車數量,達到30.6萬輛。到1995年,韓國汽車出口已達到110萬輛,出口量在全球排名為第六位。至此,韓國汽車業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資本積累,並初步確立起現代汽車工業生產體系和麪向全球的營銷網絡。1997年韓國的汽車工業在世界的排名中上升到第4位,出口排第6位,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 [1] 

韓國汽車工業兼併重組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由於盲目從外部借貸款和投資,韓國多數汽車廠商面臨着金融危機和倒閉的危機。除現代汽車公司,其他汽車廠商均在1998年以後成為大規模結構調整的對象。在這期間,舊有的5家集團下面的9家汽車廠商,大宇收購了三星和雙龍,又兼併了起亞,政府也允許外資大規模進入,大宇、三星汽車、大宇商用車、雙龍等韓國汽車企業陸續被國外企業控股或收購,使韓國汽車生產的集中程度進一步提高,韓國目前的五大車企分別為現代汽車、起亞汽車、通用汽車韓國、雙龍汽車和雷諾三星汽車。
1987年以前,韓國汽車業主要以擴大內需實現增長,此後,韓國汽車業的增長方式卻呈現出以國外市場為主體的國際化特徵。目前,以現代-起亞集團為中心,韓國汽車業正在加快實現在國外的本地化生產,並在印度、中國等其他多個國家建設生產基地,產品更是遠銷到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在中國市場也取得的驕人成績。

韓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

政府要求各廠家不要採用外國汽車公司的許可證進行生產,應獨立設計車型。1974年,韓國政府提出長期振興計劃,要求至1975年末,生產出完全的國產化汽車,1976年,韓國主要汽車國產率達85 %以上,汽車生產能力(特別是汽車零部件生產能力) 隨之擴大,同時各汽車企業均不遺餘力地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比較成功的是現代汽車公司。到1986年時現代的研究開發費用就已佔銷售額比率的4 %左右,已達到先進國家(3%~5%) 的水平,研發人員達到2000多人。韓國政府制定了嚴格的限制外部投資的措施,以保護本國汽車工業的自主發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