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匡嗣家族墓地

鎖定
韓匡嗣家族墓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巴林左旗白音罕山南坡,是遼朝秦王韓匡嗣及其家族成員墓地。 [3] 
韓匡嗣家族墓地規模較大,初步統計有上百座墓葬,至少40多座遭盜掘,2000年發掘韓匡嗣墓等3座墓葬。墓地年代為遼統和(985年)至遼末,是現存遼代最大規模的家族墓地,為研究遼代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3] 
2006年5月25日,韓匡嗣家族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韓匡嗣家族墓地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巴林左旗白音罕山南坡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編    號
6-0238-2-018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韓匡嗣家族墓地歷史沿革

統和元年(983年),韓匡嗣去世,享年六十六歲。皇太后蕭綽遣使弔問,追贈尚書令,加尚父、上柱國、檢校太師。遼統和三年(985年),韓匡嗣下葬。 [2] 
統和十一年(985年),韓匡嗣夫人蕭氏和韓匡嗣合葬。 [2] 
1995年5月,白音罕山南坡的一座古墓被盜,當地文物部門隨即對該墓進行勘察,確定為韓匡嗣夫婦合葬之墓。 [2] 
2000年8月至9月,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巴林左旗博物館,對韓匡嗣家族墓地進行了調查,發現被盜古墓近40座,並對其中的3座進行了發掘清理。 [2] 

韓匡嗣家族墓地墓地格局

韓匡嗣家族墓地墓葬格局

  • 綜述
韓匡嗣家族墓地依自然環境可分為兩個區域,即西溝和北溝,兩區之間有一道山樑相隔,西溝區在調查中發現有20多座墓葬,似一條隱約的弧線,分佈在山樑南坡各處,絕大部分因盜掘而坍塌殘破。北溝區即韓匡嗣墓區,墓地坡下有一條石砌墓園石牆環繞,牆寬約1.5米,長約800米,殘存高度0.5—1.7米。清理發掘的3座墓都位於此區,其中M1位於墓園牆外,處於整個墓區東南角的山坡下,M2位於M1西北約500米半山的一緩坡處,南距墓園石牆約250米,M3即韓匡嗣夫婦合葬墓,位於M2東北高坡上的一低緩之處。 [2] 
韓匡嗣家族墓地
  • M1墓
M1墓為磚結構多室墓,方向南偏東15度,全長32米。由墓道、墓門、甬道、前室、耳室及主室組成。墓道為斜坡土墓道,長17米,兩側牆壁向下斜內收,口寬底窄,上口寬2.3—5.4米,下寬2.3—4.3米,墓道壁和墓道底均為生土。墓門磚砌,呈拱形,寬2.1米、高2.8米,用側斜立磚封堵。甬道與墓門及前室相連,平面長方形,長2.6米、寬1.9米,卷篷船形拱頂,通高2.8米。在甬道靠近墓門處,左右兩壁各有一小壁龕,壁龕形制、大小相同,寬0.4米、高0.84米,深0.42米,疊澀頂。 [2] 
M1墓前室與前後甬道相連,平面長方形,長2.91米、寬2.54米,採用平卧磚築,直壁高1.95米,其上逐漸內收起券,形成券頂,通高3.5米。前室左右兩壁正中闢耳室門,與耳室相通。耳室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平面方形,長2.18米,寬度稍長為2.20米。平卧磚砌,直壁高1.28米,後疊澀起券,形成券頂,通高2.52米。耳室與前室間有短甬道相連,甬道長0.87米、寬0.77米,平卧磚砌,直壁高1.28米,後疊澀起券,形成券頂,高1.83米。甬道中部應設有一木門,現已殘毀,僅存邊框痕跡。後室前甬道與前後室相連,形制基本上與前室相同,券頂,平面長方形,長2.38米、寬2.24米,平卧磚砌,直壁高1.95米,高3.30米。後室平面為圓形,直徑5.52米,平卧磚砌,直壁高1.71米,其上逐漸內收,疊澀起券,形成穹隆式墓頂,高5.50米。 [2] 
M1墓由於遭人為盜掘翻動,其葬制已不清楚,只在堆積土中發現了幾塊殘碎的肢骨。葬具有石棺,已被盜掘者砸毀,棺牀之上,僅存有一石棺底,殘長2.58米、寬0.90—1.1米、厚0.3米。 [2] 
  • M3墓
M3墓是韓匡嗣夫婦合葬墓,為磚結構多室墓,方向南偏東37度,全長48.46米,由墓道、天井、墓門、甬道、前室、左右耳室、後室前甬道、主室及排水系統組成。 [2] 
M3墓墓道長22.65米,兩壁用石塊壘砌,上口寬2.4—6.2米,底寬2.4—4米,由於山勢,墓道底不平,北半部與天井底基本平行,南半部稍向山下傾斜。天井與墓道和墓門相連,磚築,形似庭院,平面長方形,長5.9米、寬2.7米,牆厚0.51米。墓門為磚砌,呈拱形,寬1.94米,高2.46米,用側立磚封堵,門上砌成仿木結構的門樓式建築,通高4.98米,正面採用磚雕及影作手法構築。甬道連接墓門及前室,磚築,平面長方形長5.5米、寬1.94米,卷篷船形拱頂,通高2.46米,採用平卧兩磚再側立一磚的交替砌法築壁,至1.22米高後,則完全使用平卧磚砌,直壁高1.75米,其上逐漸內收起拱,形成卷篷船形拱頂。在距墓門1.40米處,甬道左右兩璧各置一小壁龕,壁龕高出墓底0.06米、寬0.64米、高0.92米、進深0.18米,直壁高0.60米,疊澀頂。 [2] 
M3墓前室前後有甬道分別連接墓門及主室,左右帶有耳室,磚築,平面為圓角方形,南北長5.05米,東西寬5.44米,穹隆頂,高6米。前室中部築一雙層磚台,磚台南北側各置一級台階。台階東西1.65米,南北寬0.36米,系用方磚平鋪而成。底層磚台用三層平卧磚築成,南北3.5米,東西3.79米,高0.19米;上層磚台位於底層磚台正中,用一層方形磚平鋪,南北2.24米,東西2.56米,高0.06米。前室左右各一耳室,有短甬道與前室相通。短甬道平面長方形,長1.60米,寬1.17米,拱形頂,通高1.53米。耳室平面基本上呈圓形,東耳室南北徑3.3米,東西稍短,徑3.20米;西耳室略大,南北徑3.5米,東西徑3.3米。兩耳室均為穹隆頂,高3.4米。後室磚築,平面圓形,直徑6.54米,穹隆頂,高6.9米。 [2] 
三墓結構圖圖

韓匡嗣家族墓地建築遺址

韓匡嗣家族墓地東南方向,距墓地約1千米坡下的一片平坦草地上,有一處建築遺址,佔地約5000平方米。成排的建築基址清晰可辨,地表還散佈着許多遼代的磚、瓦、石灰、覆盆形石柱礎遺蹟以及一些陶瓷片等遺物,估計建築遺存與韓匡嗣家族墓地的建設和祭祀有關。 [2] 

韓匡嗣家族墓地文物遺存

  • 綜述
韓匡嗣家族墓地中的M1墓由於墓葬多次被盜,破壞嚴重,殘存的隨葬品有琥珀飾件、建築構件及一些瓷器碎片等。M3墓同樣被破壞嚴重,殘存的隨葬品有瓷器、銅器、鐵器、骨器、建築構件等。 [2] 
  • 墓誌
M1墓出土石墓誌一合,大理石質。志蓋為盤頂形,長1米、寬0.99米,其中一角已殘損。志蓋正中篆書陰刻9字,分三行,每行三字,為“贈侍中昌黎公墓誌銘”。志石與志蓋的大小基本相同,因表面有水鹼覆蓋,字痕又比較淺,已經不太清晰。 [2] 
  • 人俑
M3墓出土男女俑各一件,男俑高62釐米,系以綠砂岩雕刻,造型簡約概括,刀法細膩,是繼承唐、五代雕塑造型技法,又有寫實創新的藝術結晶。該侍僕方臉大耳,垂日下視,鼻頭略殘,髡髮,額前留有整齊的劉海,兩鬢各留一縷長髮垂於耳前,其餘頭髮剪去。雙耳戴環。著右衽圓領窄袖袍服,左肩靠頸部有疙瘩褥扣,在臀後開楔。腰繫布帛帶,結雙環同心抽扣。左髖垂一刺鵝錐,懸掛於腰之上。足着尖頭皮靴叉手而立雙臂前曲於小腹之前,右手握住左手,表情謙恭温順。 [2] 
女俑高63.5釐米,雕法同男俑。方面豐頤,秀眉大眼,直鼻小口,大耳垂肩,雙耳戴環,髮梳雙辮,左側髮辮從顱後經右耳上方繞至額前上方,右側髮辮自顱後經左耳上面繞至前額與左側髮辮相搭,以一寬帛髮帶結釦於額正中,髮帶下所露額髮梳經頭頂至顱後於髮辮之中。著交領右衽窄袖團衫、衫長及足面。系布帛帶高至乳下,結雙環同心抽扣。足着尖頭皮靴,雙臂曲於胸腹之前,雙手捧一浣巾,目光下視,表情温和。 [2] 
M3墓男女俑 M3墓男女俑

韓匡嗣家族墓地研究價值

作為遼政權的忠實捍衞者,韓氏家族與遼朝興衰休慼相關,韓氏家族墓地的發現,不僅為研究韓氏家族史提供了詳實的記錄,也彌補了《遼史》中的諸多缺憾,為研究遼代政權組成及漢契關係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 

韓匡嗣家族墓地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韓匡嗣家族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韓匡嗣家族墓地旅遊信息

韓匡嗣家族墓地地理信息

韓匡嗣家族墓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巴林左旗白音罕山南坡。 [2] 

韓匡嗣家族墓地交通信息

駕車自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出發,經G305、楊白線到達白音罕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