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其源

鎖定
韓其源(元)字墨泉,號野竹道人,1949年生於青州。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泉城畫院副院長。 [1] 
中文名
韓其源 [1] 
別    名
字墨泉,號野竹道人 [1] 
國    籍
中國 [1] 
民    族
漢族 [1] 
出生日期
1949年 [1] 
主要成就
中央電視台《書壇畫苑》做過專題報道。 [1] 
出生地
青州
代表作品
《韓其源書畫集》
《四體書法教程》 [1] 
職    務
山東泉城畫院副院長 [1] 

韓其源個人成就

工書法,以漢魏為主,旁及篆草。善國畫花鳥,尤以墨竹、紫藤、菊、石、牡丹、博古畫見長,兼習篆刻,偶做詩文。竹、菊、梅、蘭收入《全國四君子畫集》。主編山東省師範書法教材。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韓其源書畫集》、《四體書法教程》。青島頤中煙廠出品的“八喜”“貴賓”香煙為其所題寫。山西晉祠、陝西碑林、開封翰園碑林,青州名勝等均有其題刻。中央電視台《書壇畫苑》做過專題報道。 [1-2] 

韓其源業內評價

韓其源賦——馮蜂鳴
野竹道人者,韓子其源,字表墨泉,與共和國同年而生,共釋佛祖同日而誕。為人寬厚篤實,猶如國土;處事率真温潤,恰似佛禪。手才學筷先握筆,發已染霜不離宣。執教四十年,向無一課不精湛;作書六十載,從未一日筆曾幹。臨秦篆、寫漢隸、摹魏碑,猶得神助而惟妙惟肖;待親眷、接友朋、對讀者,視若己身而惜福惜緣。常滴碧血研古墨,慣捻真情注毫端。修成縝密,造就沉潛。德高才亮,正心直管。入於清淨,達乎峯巔:
書之風姿彰顯大詩,直追太白力作;畫之意境藴涵深理,酷似莊周名篇。詩文盡誠心,棄千嬌而取平和之淡;篆刻多高趣,納萬象而至方寸之間。 [1]  [3]   鑑賞韓家之彩墨,實遊歷史之名園。梅風竹韻,隱百代之清幽;菊影蘭姿,含千秋之玄遠。
細察韓子書,一柄中國劍。韓書魅力照人,寶劍寒光璀璨。劍光者,出自肌理而非表面;肌理者,緣於千錘而兼百鍊。故爾,韓書將入十全之堂,馮賦便出九如之嘆:
如瑤琴之樂,磅礴而謙,美而不豔。現聖者之大德,傳君子之偉岸。
如晴空之雲,開合自如,飄逸而不失體;如山溪之水,肥瘦有節,恣肆而不越範。
如夏商之鼎,蒼古厚重蓄於莊嚴;如宋元之瓷,瀟灑疏朗透於雅健。
如太行之峯,以身姿雄傑而表豪峻;如壺口之瀑,以情性奔放而顯達觀。
如嬴政之氣,劍決浮雲,一掃六合;如曹植之才,胸羅星宿,三國一冠。
若夫,韓子法書遂引蜂鳴弘願:
顏筋柳骨韓神韻,經典書風世代傳。
他日文豪説古史,二王三蘇一老韓。
馮蜂鳴2015年5月 [1-3] 
雲門子讀韓其源的作品——
詩書畫印比高雅 竹菊梅蘭共風流
與韓其源相識近二十年,是因墨結緣,我喜歡他的字,他也喜歡我的畫。性格各異,但對人的真誠和追求美的志趣卻相同。他平時沉靜、寡言,其實並非盡然,無論是他的生活語言還是藝術語言。
韓其源是一位執教近三十的書法美術老師,工作中兢兢業業竭盡全力教書育人,工作之餘又著書立作編纂教材,同時又在書畫領域進行探索研究,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讀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是精美的尺牘小品,還是豪放的鉅製,都有含蓄而爽快、敦厚而飄逸、高古而新穎的特點。人生的藝術創造必然折射出人生理想的光澤。這便是作者藝術樂章的主旋律,也是他人品和修養的寫照。
中國書畫藝術講究言志抒情,境界、詩意、覺悟和文學修養,即字外功夫,韓其源的精力也正在於此。在他手中,無論毛筆抑或硬筆、行草還是隸書,也無論是何種款式和內容,均能墨精筆熟各具面貌。多少個寒暑長夜“禪定”,寂寞之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搞藝術,慎色惜墨而又椽筆橫掃,踞今追古而又我行我素,採眾花之精,釀自家之蜜。人際交往,他訥言遲辭而又唇槍舌劍,嚴己寬人而又砭錯針謬。他尊儒家,樂其意趣,苦其心志以治學;他崇道家,順其自然漫隨天下雲捲雲舒;他借佛家,清靜虛空之境以修心。他的字比前些年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沉靜和苦澀。
他為人有他的藝術之法度;搞藝術有他的為人之規範。人羣中沒學會大吹大擂,譁眾取寵,課堂上卻能廣識厚知、濤語宏言;處事中從不刁鑽巧取、沽名釣譽,藝壇上偏追求真才實學、罡氣清風。
他習篆書,於沉穩遒勁中求凝重古樸,既法度嚴謹且氣韻飛動,流宕多姿。行筆似古藤攀壁,落墨則筆底生根。隸宗秦漢,他取秦詔版天真爛漫的章法,《張遷碑》的方峻奇拙,《石門頌》的開張縱逸,《好大王碑》的沉靜平隱。廣採博收,厚積薄發。但一看字,上緊下松,外虛內斂,四面攻勢;總觀全篇縱橫參差,聚散自如,雍容豪邁;篆隸結合,有些字用篆的結構隸的筆畫;筆法方圓並用,線條凝重,多取篆法,既有篆之長形,也有隸之扁形;章法豎成行,橫無列,靜中有動,參差錯落如亂石鋪街。方鬥式篆隸作品,其筆畫章法取自漢印,如一方大印章,疏密有致,氣勢磅礴,可謂“風月無邊”。
他楷法魏晉,重如擲金於地,飄若瑤池舞仙,融南帖北碑於一體,精研清人書畫題跋藝術。近年他的作品除學《龍門二十品》外,又吸取了《嵩高靈廟碑》、《二爨》的高古奇拙,注重吸收傳統精華與自己審美情趣的自然契合,突出輕重節奏和收放變化,左右呼應,上下連貫,行中有楷,沉穩端莊,靜如坐禪,偶有幾個草書符號調節其方圓,而產生動靜變化,使整幅作品既筆調統一又變化萬千。
見他作書,展紙前物我兩忘,藴逸情於胸中,思清泉匯流,浮雲繞峯,冰漂春溪;落墨時,巨蟒出洞,聚千鈞於腕底,看橫戈躍馬,雷倒電豎,石破天驚。
他的畫,以寫竹見長,無論用水墨、石青,還是用硃砂寫成,都能表現出他對這一傳統題材的獨特感悟,有垂枝青翠欲滴,有仰葉生機勃然。站在8米巨幅前,你會有“拔地翠千尺,風動湧春濤”之感,會使人的俗念得以淨化,隨着似乎飄動的竹葉,你會聽到一首為君子所作的清風頌歌。墨竹小品,則如牧童短笛,吹奏着幽揚的江南小曲,使人放鬆,忘卻煩惱。
他的牡丹有蘭、黃、綠、紅、白各色,不重形似,而重情趣,遠觀有“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詩境。紫藤體現了他草書的筆法,正如他的詩句“日夜醉墨卧硯邊,物我兩忘思飄然,觀山聽泉悟畫理,寫得草書當藤看”。他畫的菊花、水仙以勾線為主,淡雅文靜,高格獨標。
他兼攻篆刻,我和他的常用印章都出自他手,大紅大白的線條對比,沉着的刀法體現了“印從書入,書從印出”的必然聯繫。他對線的研究與駕馭線條運動的能力充分表現在他的書畫印中。線本身就是一門深奧的藝術,是藝術家靈魂中伸出的一根神經,與其社會生活、藝術修養聯繫在一起,古今書畫家無不在線上下功夫。讀他的花鳥畫,可以看到在十足的水墨氣味裏凝固着盤根錯節的“鋼筋”——線條,無論是“新竹喚雨”,還是“古藤宿鶯”,字中有畫韻,畫中有字神,充滿金石之氣,就像欣賞一首雄渾的樂章,無不體現着他對線條藝術的獨到領悟。線為骨,墨為魂,沒有線,便沒有了書畫藝術的生命。
不久前,山東省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張洪祥教授對他的書畫作品評價道:“看到他的作品令我震驚,在當今經濟大潮中,他的作品透出一種遠離塵世的靜氣,這是很可貴的,我要在省藝術學院為他舉辦展覽。”
談及詩文,他總自愧功底太薄,但幾篇《墨泉草吟》讀來卻清心怡情,幽默風趣。墨客筆會,筆酣之際哼幾句豫調、京腔,竟也字正腔圓,繞有韻味,與他的書畫印和諧統一。
他潛心墨海,治學嚴謹,隨着功力的加深,審美創新意識的昇華,其書畫藝術必將進入神悟的王國。
君在盛年,硯田耕耘三十載,正值收穫季節,如此鍥而不捨,他年之成何可限量哉! [4] 

韓其源個人作品

韓其源作品
韓其源近照
韓其源自制印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