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旭升

鎖定
韋旭升(1928年10月23日—2018年1月23日 [2]  ),1928年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畢業於北京大學東語系。曾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亞非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2005年10月9日獲得韓國總統授予的寶冠文科勳章。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朝(韓)語系教授韋旭升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月23日3時4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1] 
中文名
韋旭升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8年10月23日 [2] 
逝世日期
2018年1月23日 [1-2]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主要成就
2005年10月9日獲得韓國總統授予的寶冠文科勳章
出生地
江蘇省南京
性    別

韋旭升人物生平

1928年10月23日,韋旭升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韋旭升先生少年時代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他是日本侵略軍飛機炸彈下的倖存者、逃脱南京大屠殺的幸運者。家仇國恨,激發了他自幼對祖國強烈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恨。韋先生在故鄉度過小學、中學時代,先後在南京大行宮小學、南京市立一中、五中、中央大學附中、社會教育學院附中學習。韋先生思想進步,在中學時期即接觸閲讀毛澤東《論新民主主義》、《論聯合政府》等文章,對共產黨產生嚮往。1947年11月他考入南京國立東方語文專科學校(簡稱東方語專)學習韓國語。1948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黨秘密外圍組織新青社,8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11月經律師辯護無罪獲釋,但被校方開除而失學。出獄後他積極尋找組織轉往解放區未果,於12月轉往上海隱蔽。1949年南京、上海相繼解放,韋旭升先生於6月回到南京復學,8月轉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月,根據中央指示,東方語專併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簡稱北大東語系)。韋先生積極響應,與東方語專師生乘北上列車轉入北大,成為新中國北京大學東語系朝鮮語專業的首屆學生。
1953年8月,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朝鮮語專業人才,25歲的韋先生畢業留校任教,從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至1994年在北大東語系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任上離休。韋先生執教四十餘載,始終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需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孜孜不倦地從事着與朝鮮(韓國)語言文學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歷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學與科研秘書、系文學研究室副主任、北大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北京語言學院漢學系兼職教授、廣西師大《中國研究東方文學叢刊》特約編委、延邊大學《朝鮮學韓國學叢書》特邀編委、北大亞非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朝鮮韓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顧問、中韓文化關係研究會會長等職,並從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朝(韓)語系教授韋旭升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月23日3時4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1] 

韋旭升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朝(韓)古典文學及韓語語法研究,曾多次應邀赴美國朝鮮韓國日本澳大利亞、中國台灣等地參加學術會議或講學。出版專著有《朝鮮文學史》以及韓國學研究專集《韋旭升文集》(6卷本,2000年)等。

韋旭升學術研究

韋先生畢生從事朝鮮(韓國)語言文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對北大東語系朝鮮語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朝鮮語專業響應國家號召,將培養目標定位於翻譯型人才的培養,教學重點側重在語言教學方面。韋先生將大部分精力投身於語言教學和科研。他教學經驗豐富,工作嚴謹,擔任一、二年級朝鮮語基礎課、翻譯課的講授,參與《朝漢詞典》、《漢朝詞典》編纂工作,七十年代初與延邊大學的許東振先生合編出版了《朝鮮語實用語法》(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其後多次修訂重印,並被納入“國家級規劃教材”。
韋先生是國內外學界公認的著名朝鮮文學史專家,在該領域做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上世紀80年代,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年過半百的韋先生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學術征程,毅然決定開始朝鮮古典文學的研究。他以寬闊的文化視野、敏鋭的學術眼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辛勤的耕耘開拓了朝鮮文學史乃至中朝文學關係史研究的新領域。其學術成果富有創意,碩果累累,著述等身,贏得國內外學界高度評價。
他的專著《朝鮮文學史》(北大出版社1986年出版發行)獲得北大科研成果獎著作獎和北大第二屆優秀教材獎,被納入“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朝鮮文學史》和《中國文學在朝鮮》(1989年出版)、《壬辰錄研究》等專著被譯為韓、日文分別在韓國、日本出版。1994年韋先生離休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繼續辛勤耕耘。經過3年多時間的編、修、增、刪,整理編纂出一部260萬字的個人書稿。2000年9月,這部集個人多年學術成果,凝聚其多年研究心血的六卷本《韋旭升文集》終於式出版(中央編譯出版社),成為中國朝鮮(韓國)學界的一件盛事。文集內容涵蓋從朝鮮(韓國)文學、語言到歷史、哲學等多個領域,充分體現了其個人學術研究的深厚功底。基於此書所具有的極高學術價值,2005年10月9日,韓國政府總理向韋旭升先生頒發了由時任總統盧武鉉簽署的韓國文化界最高國家級勳章“寶冠文化勳章”和證書。 [2] 

韋旭升學術交流

韋先生曾廣泛開展國際和地區學術交流活動,應邀赴美國、朝鮮、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及我國台灣地區參加學術會議、講學並在韓國東國大學任教。他主張中國朝鮮(韓國)學研究要“立足中國”,“面向中國、為了中國、適合中國”,文章論著越具有中國氣派,越能得到國際的重視和承認。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其學術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為提高中國朝鮮(韓國)學研究的國際影響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韋先生十分重視哲學等基礎理論功底的重要性,強調這對提高研究工作的邏輯性和思想性起決定性作用。主張擴大知識面,博覽羣書,興趣廣泛,“為學當如金字塔,又能廣博又能高”。
韋先生為人謙和,十分尊重國內外同行,非常客觀地肯定國內外前輩、同行對其學術研究給予的幫助,他也因此得到國內外同行的敬重和真誠的友誼。
韋先生師德高尚。他誨人不倦,教學極為認真嚴謹。他待人儒雅、真誠,對學生的學業和事業發展乃至生活十分關心。凡是他教過的學生對他都非常敬重,師生情誼深厚。 [2] 

韋旭升所獲榮譽

2005年,韓國政府向北京大學教授韋旭升頒發“寶冠文化勳章”,以表彰他對韓國語言文學研究作出的貢獻。
在2005年10月9日 [2]  舉辦的“韓國文字節”期間,韓國總統盧武鉉簽署《大韓民國勳章證書》,分別向在語言文學研究中成績突出的個人和團體頒獎。韓國國務總理李海瓚出席在漢城舉行的頒獎儀式,並向獲獎的個人和團體頒獎。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韋旭升獲得“寶冠文化勳章”。盧武鉉簽發的勳章證書稱,韋旭升對韓國國民文化的提高和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特根據韓國憲法的規定授予他“寶冠文化勳章”。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