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鞭蠍

鎖定
鞭蠍是尾鞭目節肢動物的俗稱, [1]  又被稱作醋蠍。軀體扁平,呈暗褐色。頭胸部的長大於寬,上覆蓋一塊背甲,在前緣有一對中眼,在側面還有數個側眼;螯肢像蜘蛛的尖牙;腹部有12節,在尾部有一個“尾”鞭;有4對足,後面的三對是步行足,前方的一對又細又長;非常強大的須肢上有粗壯的刺。
鞭蠍主要分佈於印度、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南美洲的東北部、北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見於土壤、落葉和腐木中,石塊下和洞穴內。 [2]  夜間活動,白天隱蔽。大多數喜歡潮濕的生境,少數生活在沙漠裏。以蟑螂、蟋蟀、蝗蟲、螞蟻等昆蟲為食,由觸肢捉住並撕裂獵物,然後轉給螯肢。雄性把精包放在地面,然後推入雌性的生殖孔。產卵不超過40個。 [1]  孵化的幼蟲攜於雌性軀體上可達數週。
鞭蠍受驚時,舉起腹部後端,射出肛門腺的分泌液,能灼傷人的皮膚。 [1] 
中文名
鞭蠍
拉丁學名
Thelyphonid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螯肢亞門
蛛形綱
亞    綱
柄腹亞綱(Caulogastra)
有鞭目
鞭蠍
分佈區域
中國,美國,日本

鞭蠍基本信息

約有七十餘種,身長約5公分以下,為小型種類。最主要活動的約在日本,印度,以及新幾內亞。另外,美國南部以及墨西哥一帶亦有體積龐大,可達65毫米的有鞭蠍。生活在土壤,石下或洞穴內,有兩個科。
綱: 蛛形綱 Arachnida
目: 鞭蠍目 Thelyphonida
鞭蠍 鞭蠍
Pickard-Cambridge, 1872
科:Geralinuridae
Thelyphonidae

鞭蠍外形特徵

鞭蠍 鞭蠍
鞭蠍在外形上與蠍有相似之處。但是鞭蠍腹部末端有一細長的尾鞭(flagellum),因此鞭蠍目又名尾鞭目。鞭蠍腹部下面無梳狀構造pectines),末端也無毒刺,其觸肢各節特別粗壯,具強棘,為主要的捕食工具。第一對步足細長,特化為一個探索的工具。當其受到干擾時,尾鞭的基部會噴出含有濃烈醋酸味道的液體。頭胸部背甲可分為前,中,後三塊,無眼螯肢三節向前伸出,腳須無 分化,用作步足。而第一步足用作觸覺,其餘三對為步足。
補充説明:鞭蠍≠鞭蛛。鞭蠍有尾巴,鞭蛛沒有尾巴,而且鞭蛛的前螯細長,鞭蠍的前螯粗壯且彎曲。

鞭蠍分佈地區

在中國已經發現的有6個種和1個亞種。主要分佈在河南南陽,湖北孝感黃岡、荊州、咸寧,廣西融水融安,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捕食其他昆蟲蚯蚓等小型動物。鞭蠍在河南南陽俗話稱為“醋牛公”,當它受到攻擊時,發出一種液體,具有強烈酸味。液體主要成份為含84%的醋酸和5%的辛酸,但是對人體傷害不大,如果被噴到眼睛請用水沖洗。
參考資料
  • 1.    張巍巍,凝固的時空 琥珀中的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06,第84頁
  • 2.    (英)麥加文(McGavin,G.C.)著;王琛柱譯,昆蟲,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7.02,第2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