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鞭蛛

鎖定
鞭蛛是介乎於蜘蛛蠍子之間的一個品種,融合了雙方的一些特點。無毒。如蜕皮次數就和蠍子一樣為6次7齡,但6齡即可繁殖;而分為頭胸部及腹部兩個部分又和蜘蛛是一樣的。但不同的是,鞭蛛頭部生有分節的須肢,可用以捕捉獵物;第一對足修長無比,其上有感覺器官,已不能用以行走,有類似於昆蟲觸角的功能。是非常有趣的一類節肢動物。無鞭目包含3科130種。這類蛛形綱動物又被稱做無尾鞭蠍,
中文名
鞭蛛
外文名
Whip spider
蛛形綱
無鞭蠍目
體    長
8~45公釐
分佈區域
美洲、亞洲和非洲
亞    綱
鞭蛛亞綱
別    稱
無尾鞭蠍

鞭蛛簡介

蛛形綱(Arachnida)無鞭目(Amblypygi, 有時作Phrynichida)130種動物的總稱。體長8~45釐米(0.3~1.8吋)。 須肢的邊緣多刺,用於捕食。第3附肢為長鞭狀觸鬚。外形稍似有鞭蠍(鞭尾蠍),但無尾(鞭節)。注意:鞭蛛≠鞭蠍。鞭蛛和鞭蠍有明顯區別,鞭蛛沒有尾巴,前螯細長,而鞭蠍有尾巴,前螯粗壯彎曲。

鞭蛛形態特徵

體平扁,長4~4.5毫米,前體寬大於長,由一背甲覆蓋。眼8個:中眼2,兩組側眼各3。後體12節,第1節形成腹柄,體後端無鞭(見圖[非洲的無鞭蠍])。約60種,中國尚無記載。無鞭目螯肢2節,其形狀和功能很像蜘蛛的螯肢,但內部無毒腺觸肢分基節、轉節腿節脛節、基跗無鞭蠍目(Amblypygi)的一種節、跗節和後跗節7節,腿節及以下數節的內緣有尖鋭突起,用以捕食。第1對足細長。脛節和跗節分成許多小節,有感覺功能,通常一根伸向前方,另一根伸向體的某一側進行探索。後3對步足各由7節組成,末端有2爪,有的有爪墊 [1] 

鞭蛛生活習性

鞭蛛是夜行性的,白天隱蔽在木頭、樹皮、石塊和葉下,有的在洞穴中。一般喜潮濕的環境。不叮也不咬,捕食昆蟲和其它節肢動物。卵在雌性腹部下面的囊內孵化為若蟲,然後攀到母體的背上 [1] 
偶時,雄體顫動觸角狀足,並向雌體搖動身體。產出精莢,用觸肢和第1足引導雌體到精莢上取精液。產卵6~60粒。將產卵時,生殖腺分泌紙狀膜,把卵攜帶在雌腹的下面,直到孵出並蜕第1次皮。幼體爬上母腹直到蜕第2次皮,然後從腹部後端爬離母體。
第1對長足探定昆蟲的位置後,觸肢迅速捕獲獵物,使之不能動彈。螯肢撕裂獵物,像蜘蛛那樣吸食液汁。書肺2對,位於第2、3腹節的腹側。
鞭蛛的體型稍扁平,具有獨特的側行特徵,通過在寬鬆的樹皮下或石頭下滑行來躲避險情。交尾期間,雄鞭蛛會盯着對方將精囊放進生殖孔中。雌性產卵20~40枚,卵產在粘在腹部的卵囊中。孵化後的幼蛛一開始都聚集在母親的腹部 [2] 

鞭蛛食性

以其他節肢動物為食 [2] 

鞭蛛地理分佈

生活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炎熱地區。白天隱藏在樹皮或石下,常進入住宅。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舞蠍(Tarantula marginemaculata),長11公釐(0.4吋),為較典型的一種。分佈於愛琴海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西印度羣島、亞洲、美國南部到南美洲地區的島嶼上。出沒於森林、裂縫、垃圾堆、石頭下、寬鬆的樹皮裏。有些住在巖洞中 [2] 

鞭蛛常見科

蟾鞭蛛(Phrynids)屬蟾鞭蛛科,本科有52種,這類鞭蛛的體色一般為不同深淺的褐色,並有更暗淡的斑紋。第四對足的脛節分為3或4節。在一些種,雄性的須肢長度比雌性的長而且成比例。·
這個科的所有成員,雄性把精包產在地面,由雌性的生殖器拾起。雌性攜帶自己的卵並在子囊內孵化。小若蟲而後爬上其母體的背面而被攜帶,直到它們能照料自己。發生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見於潮濕的地方:在林區的樹皮下、落葉內;在石塊和岩石間洞穴內 [1] 
參考資料
  • 1.    [英]喬治·C.麥加文著,昆蟲 蜘蛛和其他陸生節肢動物,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2.7,第220頁
  • 2.    [英]克里斯托弗·奧圖爾主編,昆蟲百科全書,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0,第2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