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鞭蟲

鎖定
毛首鞭形線蟲(Trichuris trichura)簡稱鞭蟲。是人體常見的寄生線性蟲之一,地理分佈廣泛,感染率較高。成蟲主要寄生於人體盲腸,引起鞭蟲病。中國在距今2300多年前的一具西漢古屍的腸內容物中檢獲鞭蟲卵,證實已有人鞭蟲寄生。 [1] 
別    名
鞭蟲
中文學名
毛首鞭形線蟲
拉丁學名
Trichuris trichura
動物界
線蟲動物門
無尾感器綱
亞    綱
刺嘴亞綱
毛首目
鞭蟲屬
鞭蟲
屬    性
寄生線性蟲
寄    生
人體盲腸
特    點
淡灰色,外形似馬鞭

鞭蟲簡介

鞭蟲是袋形動物門線蟲綱鞭蟲屬蠕蟲,尤指毛首鞭蟲。毛首鞭蟲寄生在人和哺乳類的大腸內,因身體鞭狀而得名。人(尤其是兒童)吃了污染的泥土而受染。鞭蟲分泌一種液體到宿主組織內,將組織溶解並取食之。
鞭蟲又稱毛首鞭形線蟲。成蟲寄生於人體盲腸內,嚴重感染時也寄生於闌尾、迴腸下段、結腸及直腸等處。蟲體呈鞭狀,雌蟲體長35毫米~50毫米雄蟲30毫米~45毫米,蟲體前五分之三細如鞭狀 [2] 

鞭蟲形態特徵

鞭蟲成蟲 鞭蟲成蟲
鞭蟲又稱毛首鞭形線蟲。蟲體呈鞭狀,成蟲活時蟲體呈淡灰色,外形似馬鞭,蟲體體表覆以透明而有橫紋的角皮。蟲體前3/5細如毛髮。口孔極小,具有2個半月形唇瓣。在兩唇間有一尖刀狀口矛。活動時可自口孔伸出。煙管微細,前段肌質性,後段腺性,由杆細胞組成的桿狀體包繞。蟲體後2/5較粗,內有腸管及生殖器官等。 [3] 
雌蟲體長35—50mm,雄蟲30—45mm,蟲體前3/5細如鞭狀,尾端向腹面捲曲,末端有一根交合刺,長2.5mm,外有鞘,鞘表面有小刺。雌蟲略大,長30~50mm,生殖器官為單管型,陰門位於蟲體粗大部前方的腹面,尾端直而鈍圓,有肛門開口。 [1] 
蟲卵呈紡錘形或橄欖形,長寬約為(50~54)μm × (22~23) μm 。蟲卵兩端各有一透明塞狀突起,成為透明栓。 [1] 

鞭蟲生活環境

成蟲寄生於人體盲腸內,嚴重感染時也寄生於闌尾、迴腸下段、結腸及直腸等處。毛首鞭蟲寄生在人和哺乳類的大腸內,因身體鞭狀而得名。人(尤其是兒童)吃了污染的泥土而受染。鞭蟲分泌一種液體到宿主組織內,將組織溶解並取食之。 [3] 
鞭蟲的生活史簡單,人是唯一的宿主。成蟲主要寄生於人盲腸內,嚴重感染者可見於結腸直腸甚至迴腸下端等處。[span]成蟲在寄生部位交配產卵後,卵隨寄主糞便排出體外,在土壤中經過三週左右的時間發育成感染卵,感染卵隨被污染的食物、蔬菜或水源經口感染。卵在小腸內孵化,侵入局部腸黏膜,攝取營養併發育。約經10天幼蟲返回腸腔移行到盲腸處發育為成蟲。自感染到成蟲產卵約需1~3個月。1條雌蟲日產卵5000~20000粒,成蟲壽命3—5年,長者可達8年。

鞭蟲主要危害

鞭蟲卵 鞭蟲卵
成蟲以細長的前端侵入腸黏膜、粘膜下層甚至可達肌層,以組織液和血液為食。由於蟲體的機械性損傷及其分泌物的刺激,可致腸壁組織充血、水腫或出血等慢性炎症。輕度感染者一般無明顯症狀。嚴重感染時,患者出現食慾減退、陣發性腹痛、慢性腹瀉或便秘、大便隱血或帶有少量鮮血等症狀,有的患者還可出現頭暈、嗜酸粒細胞增多、消瘦、四肢水腫,甚至貧血和發育遲緩等全身反應。兒童重度感染常伴有營養不良,可引起直腸套疊、脱垂。

鞭蟲診斷方法

以糞便檢查蟲卵為確診依據,多采用生理鹽水直接塗片法,也可採用自然沉澱法、飽和鹽水漂浮法及定量透明法等,需連續糞檢3次,以提高檢出率。

鞭蟲防治措施

蟲卵 蟲卵
鞭蟲分佈與蛔蟲相似,但感染率比蛔蟲低,多見於熱帶、亞熱帶及温帶地區。人是唯一傳染源。傳播途徑及防治與蛔蟲相似。驅蟲採用甲苯咪唑,阿苯噠唑效果較好,噻嘧啶與甲苯咪唑合用效果更好。
參考資料
  • 1.    周本江,鄭葵陽.醫學寄生蟲學:科學出版社,2012
  • 2.    吳波編著,顯微鏡下的微生物世界,吉林出版集團 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2.06,第134頁
  • 3.    劉凌雲.普通動物學:人民出版社,20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