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革蘭氏陰性桿菌

鎖定
革蘭氏陰性菌(Gram negative bacillus),革蘭氏陰性菌泛指革蘭氏染色反應呈紅色的細菌。主要包括高原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革蘭氏陰性菌的病原能力通常與其細胞壁組成相關,具體説來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又稱為LPS或者內毒素(endotoxin))層。在人體中,LPS可以激發一種固有免疫反應(innate immune response)這種反應是通過細胞素製造和免疫系統活化等來描述其特徵的。比如,紅腫就是細胞素產生並釋放導致的。因為脂多糖在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表皮,所以大多數或舊型抗生素都不能有效抑制此類細菌。
中文名
革蘭氏陰性桿菌
外文名
Gram negative bacillus
反    應
革蘭氏染色反應
顏    色
紅色
釋    義
革蘭氏染色反應呈紅色的細菌
包    括
高原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

革蘭氏陰性桿菌簡介

革蘭氏染色實驗中,首先添加了結晶紫(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種復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紅(safranin)),從而將所有的革蘭氏陰性菌染成紅色或粉色。通過這種測試我們可以區分兩種細胞壁結構不同的細菌。革蘭氏陽性菌在反應後的除色溶液中將呈現龍膽紫的顏色。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類含量高。當用乙醇處理時,脂類物質溶解,細胞壁通透性增強,使結晶紫極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再度染上覆染液番紅的時候,便呈現紅色了。

革蘭氏陰性桿菌類型

革蘭氏陰性桿菌大腸埃希菌

高原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稱為大腸桿菌)主要存在於土壤、水源、人和動物腸道,因抵抗力較弱,在乾燥的空氣、物表和人的皮膚檢出較少。從對腸道的作用來看可分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兩大類,依據致病機制、臨牀症狀、流行病學特徵和血清型,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分為腸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產腸毒素大腸埃希菌、腸侵襲性大腸埃希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和腸聚集黏附性大腸埃希菌,它們共同特點都是引起腹瀉。高原外科感染菌中大腸埃希菌感染佔第3位 [1] 

革蘭氏陰性桿菌銅綠假單胞菌

高原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也稱綠膿桿菌)主要分佈在土壤和水源中,因對乾燥環境較敏感,所以在空氣、物表和人體皮膚中較少檢出,在人體腸道中是常駐菌的組成部分。高原銅綠假單胞菌血清型以Ⅱ型和Ⅵ型為主,此菌在腐敗、潮濕的傷口繁殖迅速,產生大量內毒素和外毒素,使病情急劇惡化。高原醫院外科感染中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感染較少,但引起血液感染有所上升。高原戰創傷主要注意傷口被土壤和污水中銅綠假單胞菌污染定植後繁殖致病 [1] 

革蘭氏陰性桿菌特徵

  1. 胞質膜(Cytoplasmic membrane):存在於細胞質中各膜結合細胞器中的膜,包括核膜、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溶酶體膜、線粒體膜、葉綠體膜、過氧化物酶體膜等;
  2. 肽聚糖薄層,比革蘭氏陽性菌要薄得多;
  3. 外層膜(outer membrane):是在肽聚糖層之外的膜,內含有脂多糖核糖O抗原
  4. 外層膜中還有孔蛋白,允許特定的分子通過;
  5. 周質(periplasmic space): 指肽聚糖層和外層膜之間的空間;
  6. S層直接與外層膜相連,而非肽聚糖層;
  7. 如果有鞭毛,表毛有四個支撐環而不是兩個;
  8. 沒有磷壁酸(teichoic acids)或者脂磷壁酸
  9. 多糖骨架上有脂蛋白;
  10. 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中含有胞壁質脂蛋白(Braun's lipoprotein),其作用為通過共價鍵連接外層膜和多糖;
  11. 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非孢子生殖(伯氏考克斯體(Coxiella burnetii)除外)。

革蘭氏陰性桿菌存在

革蘭氏陰性桿菌,主要存在於齦袋(牙周袋)齦下菌斑內及舌背部黏膜舌苔下。健康齦袋檢出少,如果菌種及數量的增加,標誌炎症存在及進展 [2] 
參考資料
  • 1.    付小兵總主編;高鈺琪,殷作明,蘇磊本卷主編,中華戰創傷學 第9卷 特殊軍事作業環境戰創傷,鄭州大學出版社,2016.10,第31頁
  • 2.    楊聖輝主編,實用口腔微生物學,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5,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