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面紅耳赤

鎖定
面紅耳赤,漢語成語,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意思是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激動或羞慚而臉色發紅。出自《朱子語類》。
中文名
面紅耳赤
拼    音
miàn hóng ěr chì
出    處
《朱子語類》
注    音
ㄇㄧㄢˋ ㄏㄨㄥˊ ㄦˇ ㄔㄧˋ

面紅耳赤釋義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激動、焦急、生氣、發熱、過分用力而臉色發紅的樣子。

面紅耳赤出處

朱子語類》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愠。” [1] 

面紅耳赤例句

1、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紅的樣子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 東山用盡平生之力,面紅耳赤,不要説扯滿,只求如初八夜頭的月,再不能勾。”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只見裏面所敍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驚又怕。看得他身上冷一陣,熱一陣……不住的面紅耳赤,意往神馳。身上不知怎樣才好。”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新的世故》:“有些人看見這字面,就面紅耳赤,覺得掃了豪興了,我卻並不以為有這樣壞。”
2、借指爭吵。
鄒韜奮 《患難餘生記》第一章:“我們都始終客客氣氣,沒有面紅耳赤過。”
茅盾 《子夜》十二:“是‘印鑑’有疑問麼,還是數目上算錯,也值得那麼面紅耳赤。” [3] 

面紅耳赤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形容羞愧的樣子

面紅耳赤成語故事

清朝時期,一浪子決心痛改前非,給自己取別號“死裏逃生”,他在街上遇到一漢子拿着一本小説要賣,他好奇地看到是“九死一生筆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看後不住面紅耳赤,意往神馳,他把這本書改作章回小説發表。

面紅耳赤成語示例

1、不住的面紅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樣才好。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
2、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得面紅耳赤,覺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實喜歡看書,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遊戲的生活。 胡適《我的母親》
3、不知甚麼時候,校長忽然跑來大聲喊道:“大家只准看花,不準採花。”我們對這道訓令所感到的,不是嚴肅的空氣,而是某一種特別心情,於是立刻不約而同的一齊大笑起來,回頭看看女同學們都面紅耳赤的順着樹縫溜了。
4、巨型雕像描述的多是當年“法老”古城居民極盡奢華紙醉金迷的生活情景,有些雕像上描述的內容令這些見多識廣的世界級考古學家面紅耳赤,因為那比真人還大的雕像描述的是男女赤身裸體交歡的情景,甚至還將細微之處做了大特寫。考古學家們甚至感慨地説,也許這種奢華生活能説明導致“法老”古城羣突然消亡的某種原因吧。
5、特別是《東郭先生》中的東郭先生,他滿懷舊道德觀念,不只是不打死子,怕踩死螞蟻,而且因為要救狼而欺騙趙簡子,甚至不忍讓農夫打死狼,到了最後剖開狼的肚子,發現有人的頭髮和牙齒,他才面紅耳赤,一聲不響回去。 [2] 

面紅耳赤成語辨析

近義詞】:羞愧滿面
反義詞】:面不改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