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色

(日本有吉佐和子著長篇小説)

鎖定
《非色》,又譯為《並非因為膚色》,日本當代長篇小説,有吉佐和子著於1963年。
該小説寫日本戰敗之後,一些嫁給美國佔領兵的日本婦女到美國去尋找自已的丈夫,以及她們在美國過着受歧視的悽苦生活的情景。小説中的幾位日本女子的丈夫,都是有色人。但她們經過一段生活之後,才認識到受歧視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膚色,主要原因是階級的區別。這就是小説題名為《非色》的含義。 [1] 
作品名稱
非色
外文名
ひ い ろ
作品別名
並非因為膚色
作    者
有吉佐和子
創作年代
1963年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184000

非色內容簡介

《非色》是以主人公林笑子自敍的形式寫成的,全書十五章,前四章寫在日本時的情況,後十一章寫主人公在美國紐約生活的情景。戰敗後的日本首都,被炸彈和燒夷彈炸得滿目瘡痍,社會陷入混亂之中,美國佔領軍進來,精通英語的人,突然身價百倍。住房毀於戰火,剛在中學畢業的林笑子一家,一無所有,只得在美軍臨時經營的酒館衣帽間工作。飯館經理美軍中士黑人託姆愛上笑子,經常開着吉普車,把當時只有佔領軍才能享受的食物和用品送到笑子家。
後來,笑子不顧母親和妹妹的反對,終於同黑人士兵託姆舉行婚禮,並住在美軍居住的高級公寓,過着優厚的生活,其時是1947年5月;翌年7月,笑子生下一個黑色的女兒。但是好景不長,託姆服役期滿,隻身復員回國。這時,他們的女兒梅麗已經三歲了。託姆回國,笑子斷絕了經濟來源,就搬出高級公寓,充當保姆為生。
託姆回到美國,在種族歧視、社會不平的那個國家裏,只有小學文化程度、膽小怕事的他,面臨失業的危險,好不容易才在一家醫院充當夜班護士,住在哈萊姆的一間地下室裏。
笑子抱着去天堂般的幻想,帶着五歲的梅麗去美國尋找丈夫。同船的竹子、志滿子和麗子都同她一樣,也是到美國去尋找自己的丈夫的。到了美國,會見了丈夫,笑子的幻想完全破滅。原來温柔熱情的託姆也今非昔比,早已被社會壓得呆呆的了。面對嚴酷的現實,笑子決定自食其力,到一家日本人經營的餐廳作女招待。後來,在另一個餐廳工作時,恰好同船到美國的竹子、志滿子和麗子也都在這個餐廳工作。志滿子的丈夫雖是白人,卻是意大利籍,在白人社會中低人一等,麗子的丈夫則是波多黎各人,其地位在黑人之下。麗子的丈夫長期失業,祖孫三代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屋子裏,都靠麗子一人工作。麗子為了欺騙國內親人,編造謊言,説她在美國過着富豪生活,最後忍受不了生活和精神的折磨而自殺了。
笑子到美國五年,生了三個孩子,生活擔子越發沉重。後來到一位耶魯大學教授家作保姆。這位教授是猶太人,也受人輕視,妻子是日本人,高級知識分子,在聯合國總部工作。在這裏,從主人夫人的言行中,知道了美國的種族歧視不只是膚色問題。笑子明白了自己是屬於黑人世界的,從內心迸發出一股力量,決定到黑人縫紉廠去工作。 [1] 

非色人物介紹

  • 林笑子
小説主人公。日本姑娘林笑子與美軍下士黑人託姆相識,不惜同家庭決裂,同託姆結婚。託姆服役期滿,隻身復員回國。笑子帶着女兒到美國以後,才發現美國社會中的天壤之別。笑子決定自食其力,在一家日本餐廳做女招待,生活的負擔越來越重,她飽嘗了人世的艱辛。在美國,種族歧視滲透到了各個角落。即使在白人世界裏,也分三六九等,這不單純是皮膚顏色不同的問題。笑子經過來到美國後五年的生活,充分意識到自己是屬於有色人種世界的。 [2] 
  • 託姆
飯館經理美軍中士黑人,笑子的丈夫。因為佔領軍享有特權,託姆經常給林笑子家送去食品,後與笑子結婚,服役期滿後,隻身復員回國,等待他的卻是失業和種族歧視。 [1]  [2] 
  • 麗子
與林笑子同船來美國的麗子,她那激烈複雜的內心活動,是《非色》結構的另一核心。她是東京一位大家閨秀,端莊秀雅,自以為嫁給白皮膚的美籍波多黎各人,對同黑人結婚的同伴抱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抵美后才瞭解到原來白皮膚還分三六九等,而丈夫的波多黎各籍,地位在黑人之下,因此,丈夫能找到的工作只是隨時有墜樓葬身危險的擦摩天樓頂層的玻璃窗,故賦閒在家,祖孫三代十幾人擠在用布簾隔開的一間地下室中,全靠麗子人打工度日。麗子一下子從自視甚高的白人嬌妻,變成“有如老鼠絮窩般繁殖力極強的”波多黎各人,遭受周圍的白眼,從而陷入反差大的生活漩渦和感情狂瀾衝擊之中。麗子為了欺騙國內親人,編造謊言,説她在美國過着富豪生活,最後忍受不了生活和精神的折磨而自殺了。 [3]  [1] 

非色作品鑑賞

非色主題內容

《非色》是一部以戰後的日本和美國為背景的現實主義小説,從對幾名日本婦女形象的描繪及其經歷的敍述中,反映了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特別是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戰爭帶給日本民眾的惡果,提出令人深思的具有國際性的社會問題。
日本軍國主義瘋狂對外侵略的惡果之一,就是把日本民眾推入到戰敗後的絕境之中。對外侵略戰爭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者對內實行殘酷的天皇制的法西斯統治,愚弄日本民眾,驅使他們走上侵略戰爭的戰場,充當工具和炮灰,結果招來廣島的原子彈慘劇,全國幾乎變成一片廢墟。
在這一戰敗的背景下,日本婦女為生計所迫,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社會現象,就是產生了一批以美國佔領軍為對象的妓女階層,即所謂的“伴伴女郎”。與此同時,也有大批婦女,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惜嫁給佔領軍中的黑人士兵,以求得一温飽,如小説中的笑子就是如此,其實,只不過是變相地出賣自己而已。這些婦女雖然因此而得到暫時的物質上的某些滿足,可是卻為日本婦女帶來了更大的社會悲劇:或者因對混血兒後代的處置而釀成人間慘劇;或者以美國為天堂而去美國。笑子及其夥伴竹子、志滿子和麗子屬於後者。
當作為丈夫的美國士兵復員回國之後,對笑子她們來説不僅意味着物質生活的陡然下降,更嚴重的則是她們被暫時得意生活所掩蓋的社會歧視則突現出來了。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則抱着美國是民主的天堂的幻想,既是被迫的,也是滿懷希望的離開日本,遠涉重洋,到美國去尋找她們各自合法的丈夫。然而,在那個高樓大廈櫛次鱗比、燈紅酒綠絢爛奪目的大都會里,等待着她們的,卻是令人難以想象的貧困、蕭條和悲慘。在種族歧視的社會中,她們的幻想破滅了。她們只得掙扎在飢餓線上,而且還要用自己的所得,去維持失業或半失業的丈夫及其家庭的消費。有的如麗子,竟因無法忍受而自殺。笑子從萊雷教授口中,知道她和丈夫的遭遇,並不僅僅只是膚色問題,人並不只是按“使用”和“被使用”的標準劃分的,而是被壓迫者和壓迫者的鬥爭,是社會的不平。這對笑子的認識來説,無疑是提高了。但是,對於她離開日本的根源在於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戰爭的惡果這一點,她似乎還沒有省悟。 [1] 

非色藝術特色

該作品表現了作者的藝術特色,就是流暢的文筆,細膩的描寫和形象的生動。小説繼承了日本文學重在情緒描繪的傳統,從日常生活現象的敍述中,剖析人物內心感受和情感的種種變化,並概括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悲劇。 [1] 

非色作品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李德純:這麼一部平凡而又紛繁複雜的《非色》,其藝術價值不在於真實地記述了日本“戰爭新娘”深具意藴又富有傳奇性的人生經歷和愛情故事,而在於真實地描寫了她們的心靈歷程,也表現出創作的真誠和迫人思索的力量,這才是這位女作家着力表現的,也是給人深刻的,標誌着有吉佐和子的藝術境界在不斷提高,並已形成她自己的藝術風格。她站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代高度和思想認識高度,來描寫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帶有一定複雜性和曲折性的歷史生活,並從現實與過去的對照中尋求某些反差,通過有侷限性的日本婦女在美國的生活,反映了一個特定歷史時代的生活脈搏,讓笑子、竹子、麗子、志滿人等,都活動在紐約和日本餐廳這同樣的環境之中,又各自呈現着自己的性格、面貌和願望,盡情地展現她們之間的矛盾和心靈衝突。通過她們的不同性格的衝突,構成了一個巧妙的對比,並站在歷史的高處,從前進的時代趨勢上,去審視她們的過去和今天,筆鋒直指向歷史的縱深,引導讀者在對比中,探索造成她們悲劇的根本原因。 [3] 

非色出版信息

《非色》由有吉佐和子著於1963年。中譯本於1984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譯者李德純。 [1] 

非色作者簡介

有吉佐和子(1931—1984),日本作家。幼時全家住在爪哇。1949年就讀於東京女子大學英文專業。畢業後,一度在大藏出版社供職。1954—1956年,任舞蹈藝術家吾妻德穗的秘書。這段經歷使她得以深入研究日本傳統藝術,瞭解藝人的生活和情緒,積累了創作素材。1956年。描寫傳統藝術界新舊兩代藝人矛盾的《地歌》問世,獲“文學界新作家獎”,初期作品多屬這類題材。主要著作有《黑衣》《木偶淨溜璃》《江口故里》《蚊與蝶》《紀川》《有田川》《曰高川》《非色》《我不能忘記》《恍惚的人》等。 [4] 
參考資料
  • 1.    彭端智主編;郭振乾等著. 東方文學鑑賞辭典[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12:76-78.
  • 2.    周紅興主編;史繼中等編著. 簡明文學詞典[M].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87.04:328.
  • 3.    李德純著. 愛·美·死 日本文學論[M].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994.07:248、251.
  • 4.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婦女讀物研究委員會主編. 20世紀世界著名女性[M]. 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5.06: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