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洲野水牛

鎖定
非洲野水牛是偶蹄目洞角科非洲野牛屬哺乳動物, [6]  又稱剛果水牛。 [7]  耳大而下垂,頭部短寬;背中線毛向後披,背部平直;角較粗大。全身黑、棕或赤色。平原野水牛顏色深,體型大,角距寬而且角基甚粗;森林野水牛體形較小,有赤色或棕赤色被毛,角較小且呈新月形。 [8] 
非洲野水牛分佈於非洲南部。 [9]  生活在沼澤、草地、山林裏,喜歡棲息在樹木、綠草茂盛覆蓋的地方。好獨居,每羣不超過10頭,習慣夜間活動。 [7]  以草和灌木的樹葉、嫩枝為食。 [10]  一般3—4歲性成熟,夏末秋初發情交配。懷孕期約10—11個月,每胎產一仔。 [11] 
非洲野水牛非常兇猛,報復心也最盛。成年的公牛是野獸中最兇暴,鬥志最強的動物,可以敵過三、四頭獅子。 [11]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12] 
中文名
非洲野水牛
拉丁學名
Syncerus caffer
別    名
非洲水牛
非洲野牛
外文名
英文 African Buffalo
法文 Buffle d'Afriqu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非洲野水牛屬
非洲野水牛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牛亞科
牛族
亞    種
5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Sparrman, 1779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 [2] 

非洲野水牛形態特徵

非洲野水牛
非洲野水牛(5張)
非洲野水牛,頭體長2.1-3.4米,身高1-1.7米,體重300-900千克。胸膛寬闊,四肢粗壯,頭大角長,雄性的角從頭部向外和向下擴散,在一些雄性中,角通過覆蓋頭部的大盾連接,被稱為“老闆”(boss)。頭頂的柔軟的毛髮附着在大而下垂的耳朵上。身體通常覆蓋着稀疏的毛髮,通常從棕色到黑色。長尾巴,尾尖處有毛髮流蘇。 [3-4] 
雄性個體大於雌性,角也更大更長更厚。而熱帶草原的種羣體型可以達到森林棲息地的物種的兩倍。成熟的南部大草原亞種雄性體長可達340釐米,體重可達700-900千克,而森林水牛亞種的體高則小於120釐米,體重低於320千克。 [3] 
非洲野水牛有5個亞種,其大小和外觀差異很大。野水牛森林亞種(Syncerus caffer nanus)是各亞種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具有紅到深紅褐色的皮毛和較小的後掠角,耳朵尖端掛着鮮明的流蘇。另外有三種大草原野水牛亞種和一種山地亞種,南部大草原野水牛是個體體型最大的物種。 [3] 
成年大草原野水牛皮毛顏色非常深褐色或黑色,雄性通常比雌性暗;年老的雄性大草原野水牛可能在眼睛周圍產生白斑。森林野水牛通常是紅色至紅棕色。與大草原野水牛一樣,雄性森林野水牛隨着年齡增長毛色變暗,有時變得發黑。下頦和胸腹部往往更蒼白,臉和腿可能有斑塊形成對比色。儘管森林和大草原野水牛之間的形態差異非常大,但確實存在中間和混合類型。 [3-4] 

非洲野水牛棲息環境

非洲野水牛的棲息地很廣泛,包括開闊的草原、飲用水豐富的林地稀樹草原、山地草原、森林地區以及低地雨林。它們棲息的海拔高度可達4000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這個物種遍佈該地區最乾燥的地區。 [3] 

非洲野水牛生活習性

非洲野水牛是羣居動物,只有年老或受了傷的個體才會落單。牛羣中最強壯的公牛會成為族羣的領袖,統領牛羣,並享有吃最好草糧的權利。非洲水牛可説是無水不歡,每天至少喝水一次,從不遠離水源。它們是夜行動物,日間會避開烈日高温,常躲在陰涼處或浸泡在水池或泥濘中使身體較涼快。非洲野水牛是幾種非洲最危險的動物之一 (其他是大象、黑犀牛、河馬和鱷魚),是攻擊性最強和脾氣最暴躁的物種,亦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受了傷、落單或帶着小牛的母牛尤其具攻擊性,和獅子、豹同樣危險。 [3] 
稀樹草原亞種可形成了由1000多頭組成的龐大牛羣。由於棲息地較為狹窄,森林野水牛一般形成了多達12頭動物的小羣,其中包括成年雌性野牛和它們的後代以及一個或多個雄性動物。不屬於一個羣體的雄性是孤獨的,或形成單身漢的牧羣。生活在一個牛羣中有其優勢,因為牛羣成員之間可以分享最佳牧場的食物,並且還可以提供更好的保護來防禦掠食者。 [3] 
非洲野水牛羣體中,雌性之間的合作是強大的,如果有成員被獅子等食肉動物襲擊,那麼其餘的羣體將對其咆哮的求救呼喊作出反應,並且匆忙地進行防禦。一羣野水牛很容易驅走整個獅羣,以保護整個畜羣成員的安全。森林野水牛生活的族羣大小並不重要,因為它們棲息在一個不適合食肉動物(如獅子)的棲息地中,如果需要的話,森林野水牛可以很容易地進入隱蔽處。 [3] 
為了逃避熱浪,非洲野水牛大部分時間都躺在陰涼處。在清晨和傍晚常常出現在飲用水塘附近,大部分的進食都是在涼爽的夜晚進行的。非洲野水牛在新鮮的草地上吃草,當食草缺乏時只能轉向草本,灌木和樹木植物。非洲水牛的飲食習慣為其他具有更多選擇性食物習性的物種開放了長草地區域,因此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稀樹草原上起着重要的生態作用。 [3] 

非洲野水牛分佈範圍

原產地: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埃塞俄比亞、加蓬、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馬裏、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贊比亞、津巴布韋。 [2] 
區域滅絕:厄立特里亞、岡比亞。 [2] 
重新引進:斯威士蘭。 [2] 
非洲野水牛分佈圖 非洲野水牛分佈圖

非洲野水牛繁殖方式

非洲野水牛的交配和分娩嚴格定在雨季進行。雌性通常5歲左右誕下第一胎,之後隔年生產,雄性大概7歲開始交配。非洲野水牛的發情期在3-5月之間,妊娠期約為11個月,小牛出生於1-4月。母牛將密切警惕小牛的安全,同時保持不讓其他公牛靠近。這是相當困難的,因為一頭公牛在發情會使得它去攻擊小牛或其他公牛。 [3] 
非洲野水牛母牛和小牛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小牛出生後很快便可自己走動。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新生的小牛就能夠跟上它的畜羣。頭幾個星期, 新生牛犢仍然隱藏在植被裏,而正在哺乳的母牛會偶爾加入到族羣中。小牛犢被圈在該畜羣中心的安全區。小牛夭折率高達80%。 [3] 
牛犢10個月大斷奶。小公牛15個月大左右便會被逐出母親的牛羣,要自行投靠其他同齡牛羣。2歲會正式加入水牛羣體。平均壽命20-25年。 [3] 

非洲野水牛亞種分化

  非洲野水牛(5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非洲野水牛中非亞種
Syncerus caffer aequinoctialis
Blyth, 1866
2
非洲野水牛西非亞種
Syncerus caffer brachyceros
Gray, 1837
3
非洲野水牛指名亞種
Syncerus caffer caffer
Sparrman, 1779
4
非洲野水牛山地亞種
Syncerus caffer matthewsi
Lydekker, 1904
5
非洲野水牛森林亞種
Syncerus caffer nanus
Boddaert, 1785
[5] 

非洲野水牛保護現狀

非洲野水牛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3.1——近危(NT)。 [2] 

非洲野水牛種羣現狀

雖然非洲野水牛的數量仍然相當可觀,但狩獵,棲息地喪失和疾病使得牛羣的人口數量大大減少。南非的幾個南部地區,非洲野水牛從未恢復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發生的毀滅性牛瘟疫情前的種羣數量。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牛瘟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非洲的布法羅州遭受了最嚴重的破壞,加上胸膜肺炎,牲畜和野生有蹄類動物死亡率高達95%(1998年)。由於牛瘟已經從牛羣傳播到其他野生動物,牛瘟和炭疽等其他疾病在整個20世紀繼續導致局部性的牛羣數量下降和滅絕。 [2] 
該物種是許多國家最喜歡吃的肉,偷獵是導致許多保護區野水牛種羣減少的主要原因,例如科莫(象牙海岸)、加蘭巴(剛果——金沙薩)等國家公園;塞倫蓋蒂(坦桑尼亞),可能還有許多其他地區。 [2] 
該物種也容易受到乾旱的影響,這種情況在20世紀90年代造成了一些牛羣人口的大幅度下降,炭疽牛瘟牛結核病,都是影響非洲野水牛種羣數量的重要因素。國家公園外的野水牛與人類接觸,它們在有的地方會破壞圍欄,突襲農作物,也將牛疾病傳播給人類養殖的牲畜,導致被牧場主獵殺迫害。 [2] 
據信,世界上大多數的野生牛種的生存,依賴於人們對它們進行的適當保護而倖存在。幸運的是,非洲野水牛生活在眾多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如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乞力馬扎羅山國家公園,都有保護很好的代表。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