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靜靜的羣山

鎖定
《靜靜的羣山》是日本作家德永直著長篇小説,共二部。第一部在1949年到1950年的日共中央機關報《赤旗》報上連載;第二部於1954年《赤旗》復刊後創作而成。 [1] 
《靜靜的羣山》以日本東京芝浦電氣器材公司所屬的川添工廠工人在戰後的鬥爭為背景,描寫了工廠在戰爭中為了躲避空襲,從東京疏散到長野岡谷市郊的故事。表現了日本工人階級和農民羣眾在同資本家和地主的鬥爭中鍛鍊成長的過程,指出了美帝國主義企圖奴役日本人民的罪惡實質,揭露了日本統治階級中的各類人物——官僚、法西斯軍人、壟斷資產階級、大地主欺壓人民的種種罪惡。 [2] 
作品名稱
靜靜的羣山
外文名
靜かな山々
作    者
(日)德永直
創作年代
1949—1954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280000(第一部);312000(第二部)

靜靜的羣山內容簡介

《靜靜的羣山》的故事發生在戰後的日本。第一部寫戰爭結束之後川添工廠工人成長的故事。川添是戰爭期間疏散到“靜靜的羣山”中的一座電機工廠。1945年8月,裕仁天皇在無線電廣播中宣佈無條件投降後的幾天,包括川添在內的疏散在這一帶的工廠,一下子都停止了冒煙,茫然自失地呆立着。在這座有一千五百工人的川添工廠裏,人們不知所措,處於一片混亂之中。不久,工廠在艱難中復工了。技工池部新一始終對戰爭抱懷疑態度,認為這是違反人道主義的。他同廠長秘書鳥澤蓮產生了愛情,但總認為作為一個貧苦的工人出身的自己,同鉅富之女是難以匹配的。和他同室居住的古川二郎,從關東軍退役後回到這個工廠。他是被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毒害較深的一個工人,對戰敗不可理解,成天喝酒。車間主任荒木敏雄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的哥哥、是一個為革命而犧牲了的共黨員。在工廠重建時,他和廠長相良發生衝突,後來在聽到德田球一的公開講演和對《赤旗》的閲讀中,逐漸對共產主義有了認識,不久加入了日共。在日共“打倒天皇”“成立共和國”口號的影響下,荒木池部等一些思想先進的分子開始組織工會,為工人的權利而鬥爭,就連古川二郎也覺醒過來,成為工會的積極分子。小説以古川二郎和荒木池部懷着各自的入黨申請書,到共產黨的總部去而結束。
小説的第二部是寫川添所在的鳥澤小村農民反對地主鬥爭的故事。鳥澤小村是鳥澤蓮和女工山中初江的故鄉。這個村的角倉家族,是川添的股東,本村世代的大地主。戰後,這個村子仍在封建勢力統治下。村中的鳥澤文也和其子元也,是僅有的兩名日共黨員,他們在川添工廠先進工人的支持下,經過艱苦的鬥爭,把貧苦農民組織起來,建立了農會、開展了反封建的鬥爭。 [1] 

靜靜的羣山作品目錄

小説第二部目錄
代序
第一章 角倉家族的人們
第二章 “‘耕地委員’是啥玩藝兒?”
第三章 積雪下的呼聲
第四章 “新”和“舊”
第五章 “二·一”罷工前夜
第六章 檢查機器的機器
第七章 “不跳舞的人是白痴?”
第八章 積雪融化的時候
第九章 掄起鐮刀
第十章 守夜的人們
第十一章 紅色酒桶
第十二章 “仗打敗了,沒辦法!”
第十三章 哥哥與妹妹
第十四章 忙碌的季節
第十五章 “不願意再活了。”
第十六章 “緣化家鄉的羣山”
第十七章 “你,要是有急事就上那樓梯吧!”
第十八章 “媽的,得了‘螢糞’哩。”
第十九章 “咱沒耳朵聽你們的,回去!”
第二十章 在聯合演説會的晚上
後記 [4] 

靜靜的羣山人物介紹

  • 古川二郎
古川二郎是川添工廠的車工,年輕、單純、技術高、但不過問政治。戰爭年代他接受了軍國主義關於“天皇和人民是神的子孫”和“日本在世界上負有特殊使命”的宣傳,被送到前線打仗,遭受到了肉體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摧殘。當他回到家裏,發現自己唯一的親人——母親已在美國飛機空襲時犧牲了的時候,他才開始思考在他腦間一直不佔地位的政治問題。回到工廠以後,他逐漸覺醒過來,開始參加工人們的鬥爭,大選時為日本共產黨人競選,並決心加入共產黨的隊伍。當美帝國主義駐遠東委員會的代表公開發表反動聲明時,已經覺醒的古川二郎意識到,這是美國侵略者給日本人民帶來的新的災難,是另一種戰爭,隨即參加了共產黨。在古川二郎身上,作者着力描寫的是日本工人如何從法西斯主義、沙文主義的長期毒化下,思想逐步覺悟、精神逐步解放的過程。 [2] 
  • 山中初江
小説中另一個主要人物山中初江是日本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迫於生計,不得不在十四歲那年進工廠做工。山中初江温順、善良、沉默,一生中忍受了無數的苦難。當工人運動在日本蓬勃開展的時候,她再也按捺不住藴藏於內心的憤怒和抗議了。為了爭取民主和獨立,她熱心學習、積極投入工人階級的鬥爭,踴躍參加青年共產主義同盟的活動,在通往革命的道路上迅跑。 [2] 
  • 藤作
小説還塑造了老農藤作光輝的農民形象。藤作是日本農民的典型代表,他飽經風霜,受盡煎熬,長期處在地主的重利盤剝下。這個勤勞、純樸、善良的農民,在反動政府的殘酷壓迫下變得麻木了,只能“今生忍受酸辛,服從阿彌陀如來的意旨”。但是,在戰後民主風暴的猛烈衝擊下,藤作終於覺醒了,再不沉默了。藤作的形象反映了日本農村的現實,成為日本文學中光輝的農民形象。 [2] 

靜靜的羣山作品鑑賞

靜靜的羣山主題內容

《靜靜的羣山》通過工廠和農村鬥爭生活的描寫,再現了日本戰後的社會面貌,描繪工人和農民是怎樣擺脱法西斯專制的影響而發展成長為自覺鬥爭的階級戰士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該小説側面地反映了日本民主化的歷史進程。與此同時,作者還不時揭露美軍佔領者的暴行和對工人農民的敵視。
作品的幾個人物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如池部新一、古川二郎和鳥澤蓮。池部新一是這個工廠的三個最早的日共黨員之一,後來成為支部書記。作者細緻地刻劃了他的思想轉變的過程。這個貧窮的木工之子,從小接受基督教思想影響,相信戰爭是罪惡的。但他不認識戰爭的本質,戰後雖不為戰敗所難過,但卻又不知出路何在。直到他看清了廠方非人性的本質時,人道主義幻想破滅,才開始接受新的思想影響,認清天皇制的罪惡,懂得馬克思主義,走上鬥爭的道路。古川二郎是另一種典型,他深受法西斯思想毒,忠於天皇,可母親死於戰火,又把他推到悲痛境地。他熱情而又暴躁,容易走向極端,從極右轉向極左,可是,在新的潮流衝擊之下,他終於走上共產主義之路。鳥澤蓮的意義,在於表現了知識青年同工人的結合。 [1] 

靜靜的羣山藝術特色

該作品情節複雜,場面宏偉,手法細膩,富有濃厚的民族色彩。作品語言通俗、簡練,文筆生動、明快。人物形象鮮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1]  [2] 

靜靜的羣山作品影響

《靜靜的羣山》剛在《赤旗》報上連載,就引起工農大眾的強烈反響,鼓舞了他們的鬥爭熱情。小説反映了戰後日本社會的尖鋭矛盾,揭露了日美反動勢力相互勾結的真正面目,表現了工農羣眾撰脱軍國主義的精神枷鎖,逐漸成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成長過程,是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重要成就之一。 [5-6] 

靜靜的羣山作品評價

中國學者李芒:綜觀日本近現代文學史,象這樣(《靜靜的羣山》)以現代化工廠的產業工人為主人公的宏篇鉅製,實屬空前未有。 [1] 

靜靜的羣山出版信息

《靜靜的羣山》共二部,第一部在1949年到1950年的日共中央機關報《赤旗》報上連載;《赤旗》在1950年因麥克阿瑟(佔領軍司令官)的鎮壓而被迫停刊,1954年3月開始復刊,該小説的第二部就是為復刊鬥爭而寫的。他後來撰寫第三部時,由於病故而未完成。這兩部作品由肖肖譯成中文,第一部中譯本於1953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的新版本,1957年,又出版了第二部。 [1] 

靜靜的羣山作者簡介

德永直(1899—1958),日本作家。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印刷廠徒工,排字工人,參加過印刷工人罷工運動。1925年開始文學創作。1929年參加“日本無產階級作家同盟”。他在自己親自參加1926年東京印刷工人大罷工的生活基礎上,於1929年發表了長篇小説《沒有太陽的街》,這部小説和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一起被譽為是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雙壁。1930年發表續篇《失業都市東京》。他的戰後創作主要有中篇小説《妻啊!安息吧》。1949—1954年發表了他的代表作《靜靜的羣山》第一、二部。 [3] 
參考資料
  • 1.    彭端智主編;郭振乾等著. 東方文學鑑賞辭典[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12:161-163.
  • 2.    《外國文學手冊》編寫組編. 外國文學手冊[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03:242.
  • 3.    瀋陽市圖書館編. 外國著名作家與作品[M]. 瀋陽市圖書館, 1980.05:8.
  • 4.    (日本)德永直著;蕭蕭譯. 靜靜的羣山 第2部[M].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7.07:目錄頁.
  • 5.    張德政主編. 外國文學知識辭典[M].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3.01:273.
  • 6.    本社. 外國文學名著賞析詞典[M].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9.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