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永直

鎖定
德永直(1899年1月20日—1958年2月15日),日本小説家,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生於熊本縣貧苦農民家庭。早年在印刷廠當排字工,後積極參加工人運動。1929年發表長篇小説《沒有太陽的街》,從此以無產階級作家著稱。同年加入日本無產階級作家同盟。1946年參加日本共產黨。還著有《失業城市東京》《靜靜的羣山》《妻啊,安息吧》等。 [2-3] 
中文名
德永直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民族
出生地
熊本市
出生日期
1899年1月20日
逝世日期
1958年2月15日
職    業
小説家
代表作品
失業城市東京
靜靜的羣山
妻啊,安息吧
沒有太陽的街
政治面貌
日本共產黨

德永直人物經歷

1899年1月20日德永直生於熊本市郊黑髮市的貧農家庭,小時只讀了五年半書就開始做工。他當過印刷廠和發電廠學徒、米店小夥計、捲煙廠工人。1922年在東京博文印刷所當排字工人,創作了《馬》、《多餘的人》等短篇小説。1926年印刷公司爆發了震驚全國的大罷工,德永直是罷工領導人之一。失敗後流落街頭。1929年,取材於這次罷工的長篇小説《沒有太陽的街》問世,轟動文壇,作者因而成為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重要作家。這部小説廣泛反映了日本戰前尖鋭的階級矛盾和鬥爭,塑造了工人、罷工領導人、資本家、議員、警察等眾多的人物形象,特別是描寫了工人有組織的鬥爭和先進工人的形象,顯示了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新成就。同年加入日本無產者藝術聯盟(納普)。翌年成為職業作家, 並完成《沒有太陽的街》的續篇《失業的城市東京》。
1934年,日本法西斯加緊了對革命運動的鎮壓,納普被迫解散。1937年,德永直髮表《沒有太陽的街》及續篇的絕版聲明,精神苦悶,但依然堅持創作,從表現工人革命鬥爭轉而暴露黑暗的現實。他不顧警察特務的監視,寫成《八年制》、《辛勤的一家》、《最初的記憶》等較為優秀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批判不合理的時代,但基調顯得有些蒼涼。後來轉向。
戰後,德永直與宮本百合子中野重治藏原惟人等作家創立了新日本文學會,被選為領導人之一。1946年參加日本共產黨,展開了對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鬥爭,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沒有太陽的街》(1929)、《妻啊,安息吧》(1948)、《靜靜的羣山》第一、二部(1949~1954),短篇小説《蛤蟆》(1946)、《熬煎》(1948)、《來到農村的文工隊》(1950)、《錛兒頭》(1950)等。 [1] 

德永直個人作品

自傳體長篇小説《妻啊,安息吧》,通過對妻子在日本戰敗前夕貧病交加而死的悲劇的描寫,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給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 ,對破壞人民生活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提出控訴,被公認為是戰爭後 日本民主主義文學的代表作。長篇小説《靜靜的羣山》反映的是日本戰後驚心動魄的歷史轉折時期。第一部寫的是日本戰敗至一九四六年五月,第二部是從一九四六年末至一九四七年四月。在第一部裏,通過電氣產業工人在山區裏進行的鬥爭,描述了戰後日本普通工人成長為有階級覺悟的戰士的過程。第二部寫工人們通過日本戰後的土地改革,和農民團結在一起,進行的民族主義革命鬥爭。這部作品無論從思想性和藝術性來看,都達到了相當高度的水平。《蛤蟆》以日本戰敗後動盪的社會局面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奸商怎樣利用農民的愚昧大發橫財。《熬煎》通過一個“戰爭寡婦”的遭遇,揭露了侵略戰爭怎樣帶給日本婦女的深重災難。在《錛兒頭》裏,作者成功地塑造了通過罷工鬥爭成長壯大的一個鐵道公司電車司機的形象。《來到農村的文工隊》則描寫一些年輕女工怎樣不辭辛苦地在農村進行宣傳,作者通過動人的情節和具體的藝術形象,描繪了年輕一代在戰後積極投身革命羣眾運動的成長過程。
德永直於1958年2月15日去世。他的《沒有太陽的街》已有中譯本。中國出有《德永直選集》4卷,收有他的主要作品。
著作書目
《馬》
《戰爭雜記》
《最初的回憶》
《沒有太陽的街》
《熬煎》
《失業都市東京》
《紅旗會》
《走向戰鬥前列的道路》
《彼岸》
《錛頭兒》
《八年制》
《勤勞的一家》
《揭示光明的人們》
《蛤蟆》
《一個歷史》
《靜靜的羣山》
《德永直選集》
參考資料
  • 1.    李明非.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外國文學Ⅰ》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4-1:第247頁
  • 2.    謝芳. 論德永直文學中的轉向與再轉向[D].華中師範大學,2015.
  • 3.    李剛. 以《飛行機小僧》《八年制》《勤勞的一家》《靜靜的羣山》為中心試論德永直作品中的庶民之苦[D].華中師範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