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鯇

鎖定
青鯇是鯉形目鯉科青魚屬魚類,又稱烏青、螺螄青、黑鯇、青根子、銅青、青魚。體圓筒形;腹圓,無腹稜;尾部稍側扁;頭稍尖,寬平;口端位;吻鈍;無須;咽頭齒臼齒狀;鰓耙15-21個,短小,乳突狀;鱗大,圓形,側線鱗39-45。體色青黑,背部較深,腹部較淡;胸鰭、腹鰭、臀鰭均為深黑色。 [3] 
青鯇自然分佈於中國各大江河湖泊,主要分佈於長江及以南平原地區。性温和,喜清新水質。底棲,一般不遊近水面。多集中在食物豐富的江河彎道和沿江湖泊中攝食肥育,在深水處越冬。水温在0.5-40攝氏度都能存活。魚苗至夏花階段以輪蟲、枝角類等浮游動物為食;魚種階段以球蜆、螺蜆幼體和蝦類為食。 [3]  性成熟為4-5齡。4-7月在江河干流流速較高的場所繁殖。 [4]  卵青色,卵膜薄而透明,無黏性,為半漂浮性卵,需在流水中孵化。 [3] 
青鯇營養豐富,富含鋅和硒元素,有助於維護細胞的正常恢復,增強機體免疫力,並有延緩衰老,抑制腫瘤的作用。性平,味甘,具有滋陰生津、養肝明目、醒脾化濕、利尿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腳氣、濕痹、煩悶、痢疾、赤目腫痛、惡瘡等症。 [5] 
別    名
青魚
中文學名
青鯇[huàn]
拉丁學名
Mylopharyngodon pice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鯉形目
鯉科
亞    科
雅羅魚亞科
青魚屬
分佈區域
長江以南區域

青鯇簡介

青魚(Mylopharyngodonpiceus Richardson),又名青鯇、黑鯇(兩廣)、螺螄青(江、浙)、青(魚軍)(安徽)、青根魚(東北) [1]  。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青魚屬。俗稱:黑鯇,青魚,螺螄青。英文名:Blak carp 。

青鯇形態特徵

體長,略呈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圓,無腹稜。頭部稍平扁,尾部側扁。口端位,呈弧形。上頜稍長於下頜。無須。下嚥齒1行,呈臼齒狀,咀嚼面光滑,無槽紋。背鰭和臀鰭無硬刺,背鰭與腹鰭相對。體背及體側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鰭均呈灰黑色。

青鯇生活習性

一般多在底層多螺螄的較大水體中、下層中生活,食物以螺螄、蚌、蜆、蛤等為主,亦捕食蝦和昆蟲幼蟲。生長快,2-3冬齡可達3-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70公斤,長江中常見的個體重約15-20公斤。性成熟為4-5齡。4-7月在江河干流流速較高的場所繁殖,生殖後常集中於江河灣道及通江湖泊中肥育,冬季在深水處越冬。

青鯇分佈

青鯇主要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它是長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裏的重要漁業資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對象,為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2] 
青鯇個體大,生長迅速,為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肉質肥嫩,味鮮腴美,尤以冬令最為肥壯。其每百克可食部分蛋白質15.8-19.5克,脂肪2.6-5.2克,熱量96-125千卡,鈣25-72毫克,磷171-246毫克,鐵0.8-0.9毫克,硫胺素0.13毫克,核黃素0.12毫克,尼克酸0.17毫克。

青鯇藥用價值

青鯇肉性味甘、平,無毒,有益氣化濕、和中、截瘧、養肝明目、養胃的功效;主治腳氣濕痹、煩悶、瘧疾、血淋等症。其膽性味苦、寒,有毒,可以瀉熱、消炎、明目、退翳,外用主治目赤腫痛、結膜炎、翳障、喉痹、暴聾、惡瘡、白禿等症;內服能治扁桃體炎。由於膽汁有毒,不宜濫服。過量吞食青鯇膽會發生中毒,半小時後,輕者噁心、嘔吐、腹痛、水樣大便;重者腹瀉後昏迷、尿少、無尿、視力模糊、鞏膜黃染,繼之騷動、抽搐、牙關緊閉、四肢強直、口吐白沫、兩眼球上竄、呼吸深快。如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死亡
參考資料
  • 1.    冷向軍, 王道尊. 青魚的營養與飼料配製技術[J].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03, 12(3):265-270.
  • 2.    郝生凡, 蘭麗莉, 李國鋒. 青魚生物學特點及養殖技術[J]. 黑龍江水產, 2007(1):11-11.
  • 3.    青魚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7-03]
  • 4.    熊良偉編,池塘養魚,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2.08,第31頁
  • 5.    闞成國主編,家庭營養保健全典,哈爾濱出版社,2007.05,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