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蒿素研究中心

鎖定
青蒿素研究中心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下屬科研單位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為青蒿素作用機制;青蒿素類藥物的新適應症研究開發及青蒿素資源研究。 [3]  2019年8月2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科技園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奠基。 [4]  2021年6月18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科技園青蒿素研究中心封頂。 [5] 
中文名
青蒿素研究中心
成立時間
1969年 [3] 
主管部門
中國中醫科學院 [3] 
研究領域
1、青蒿素作用機制;2、青蒿素類藥物的新適應症研究開發; 3青蒿素資源研究 [3] 
中心主任
屠呦呦研究員(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和首席研究員) [3] 

青蒿素研究中心簡介

2019年8月2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在北京大興奠基。工程建成後將為屠呦呦領銜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提供更加堅實的科研條件和後備保障基礎,助力青蒿素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高標準、高層次、全面覆蓋青蒿素研究支撐體系的現代化中藥科研平台、開放的抗瘧及青蒿素研究學術交流平台和全國乃至亞洲地區抗瘧新藥評價核心基地。 [1]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科技園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位於北京大興區新城生物醫藥與產業基地內,總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由中部地上13層的主樓和位於東西兩側、地上7層的大空間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及動物實驗室3棟單體科研樓用房構成。 [1] 
預計2021年竣工。 [2] 

青蒿素研究中心設計理念

青蒿素研究中心工程的3棟建築物東西低,中間高,建築的整體形態外直內曲,寓意“醫者方圓,外方內圓,外剛內柔”的中醫行醫之道。其中,東西建築環繞中部主體形成託舉之勢,寓意青蒿素汲取中國中醫精髓,冉冉升起。 [1] 
項目的主樓在高層開始具有向外側的懸挑結構,使得主樓造型下小上大,引喻青蒿素的來源——黃花蒿的生長與綻放。建築的外立面和幕牆將打造覆蓋面廣的垂直線條造型,取意中醫行醫之法——針灸的形態。主樓中央則取用青蒿素分子結構的形狀,建造有八邊形的中空庭院,使整個建築的空間佈局和採光更加通透。 [1-2] 

青蒿素研究中心歷史沿革

1969年 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抗瘧新藥研究課題組
1997年 中醫研究院青蒿與青蒿素研究中心
2006年 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
2016年 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 [3] 

青蒿素研究中心中心簡介

青蒿素研究中心中心主任

屠呦呦研究員(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和首席研究員) [3] 

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1、青蒿素作用機制。包括 ① 抗瘧作用及其機制 ② 青蒿素耐藥機制研究 ③ 青蒿素的體內、胞內代謝過程;
2、青蒿素類藥物的新適應症研究開發:①對免疫性疾病、對腫瘤等功效評估 ②青蒿素聯合制劑的研發;
3、青蒿素資源研究:①青蒿素高含量的青蒿新植株培育 ②黃花蒿種質資源庫建設 [3] 

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特色與優勢

治療瘧疾及免疫疾病領域藥物的研究開發。 [3] 

青蒿素研究中心中心建設目標

以青蒿素研究中心為依託,建立中醫藥行業內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構建開放的抗瘧及青蒿素研究學術交流平台和展示窗口。 [3] 

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團隊

截止2019年7月31日,中心一線科研人員共計22人。其中,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的3名,碩士生導師資格的3名。 [3] 

青蒿素研究中心實驗條件

中心已有實驗室面積(位於中藥所大樓2層和9層內,藥廠三層)近1600平米,截至2019年6月中心通過多種途徑共計到位儀器100台,總金額達4000餘萬元(儀器安置中)。 [3] 

青蒿素研究中心學術建設

出版《科學通報》“青蒿素研究與進展”專輯;
在《中國中藥雜誌》設置“青蒿素研究專欄”;
舉辦“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深化研究學術研討會”、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定向委託課題“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創新藥物研究”課題啓動、“弘揚青蒿素精神促進青蒿素中心發展大會”等學術活動,國內外近30個單位參與。 [3] 

青蒿素研究中心科研產出

屠呦呦研究員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雙氫青蒿素片治療紅斑狼瘡(化學藥品第1.6類)藥物臨牀試驗批件(批件號:2016L02562),並轉讓。
2016年後已發表論文33篇,其中SCI論文20篇,10分以上6篇,5分以上6篇,總影響因子近200,並且在醫學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提出了緩解青蒿素耐藥性的臨牀解決方案,已申請專利7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