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田縣實驗小學

鎖定
浙江省青田縣實驗小學(人民小學)創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名為守約小學堂,借文昌閣(地處今中心幼兒園)為校址。1905年“廢科舉,興學校”改為青田縣高等小學堂。1911年辛亥革民成功後,全校師生一律剪去辮子,精神面貌煥然一新,1912年改名敬業小學。1931年推行教育輔導改制又改為青田縣立中心小學。1932年,創辦於1907年的果行女子小學併入我校,1983年城中初小也相繼併入。1940年,為實施國民教育,學校改名為鶴城鎮中心國民小學。1942年1月,省教育廳批准成立了青田簡易師範學校,1944年1月縣政府把鶴城中心國民小學改為青田簡師附屬小學,作為師範學生的實習基地。1947年為響應六秩獻校活動,劃出該校東部六個班級另設鶴城鎮中正中心國民學校。
中文名
青田縣實驗小學
創辦時間
1949年8月18日
所屬地區
青田縣
類    型
小學

青田縣實驗小學校史簡介

1949年8月18日,青田縣人民政府(籌)決定將鶴城鎮中正中心國民學校、 簡師附小、城東初級小學(原鶴城鎮第一、二、三、四保聯國民學校)三校合併成立青田縣立中心人民小學,作為實施新民主主義小學教育的示範小學。1952年又改名為青田縣中心小學(這年本業小學併入該校)。1958年4月縣中心小學二部改為縣實驗小學,1959年實驗小學又改為縣第二中心小學。為了便於管理,1962年又將縣一小、二小合併仍稱青田縣中心小學。因學校規模空前壯大,校舍又分散,難於管理,為便於學生就近入學,1972年縣教體局決定按學區辦學,增設城東、城西小學,我校定名為城中小學。為了發揚老校的優良傳統,1989年經教育部門批准又恢復青田人民小學。為了實施改革創新,推進素質教育,1995年1月22日青田縣人民政府發文又命名青田人民小學為青田縣實驗小學。
青田縣實驗小學位於山清水秀的甌江畔,奇山怪石的太鶴山下,鶴城鎮后街22號。本校創辦於1901年,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一所具有廣闊前景的及實驗性、特色性、超前性和示範性為一體,硬軟設施齊全的小學。學校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校舍建設面積9362平方米。現有學生1800餘名學生,37個教學班,在職教師90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47名,市級骨幹教師十餘名,縣級骨幹教師名教師二十餘名。學校有音、體、美、書法、常識等專用教室15個,2個電腦機房、14個多媒體教室。1個階梯教室,建成了校園網絡系統、雙向閉路電視系統、廣播系統,教師辦公室配備了電腦。2005學年學校被評為“浙江省紅旗大隊”、“麗水市校本教研示範學校”、“麗水市示範性家長學校”、“麗水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師範學校”、“青田縣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學校是中央教科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基地、省書法教育研究會實驗基地,省現代技術教育實驗學校,省小學作文教學協作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乒乓就業餘訓練點。
全校教職工在領導帶領下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打造全新一流的學校而不懈努力。學校緊緊圍繞“爭市級文明單位,創省級師範學校”的奮鬥目標,深化學校整體改革,堅持以“讓孩子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構建了中層領導評價校長,教師評價領導,學生評價教師,家長評價學校的評價體系,探索教師、學生、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師生安全,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大力推行教師工作績效與工資掛鈎,以及多項特長培訓與常規教育教學相結合的改革。認真落實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的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學校管理規範科學。
學校德育工作在“外塑形象,內強素質,創建文明”上做文章,注重師生的德育教育與管理。強化了教師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教育。教師為人師表,關心和愛護每一名學生已成為的自覺行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已成為學生德育永恆的主題。如今校園勁吹文明之風,綻放文明之花,收穫文明之果。

青田縣實驗小學名師介紹

優秀語文老師:王偉瓊,周巧超
優秀數學老師:林雲心,黃龍玲,王軍玉
優秀英語老師:洪銀麗
優秀科學老師:蔣小菊,陳麗曉,張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