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果

(2017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獻給流浪的青春和永恆的愛情
青春與夢想的戀歌,尊嚴與價值的平視
顧堅繼《元紅》 [1]  之後又一力作,被稱為《元紅》姊妹篇,堪稱另一部《平凡的世界》。
中文名
青果
作    者
顧堅
類    別
小説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7年4月
頁    數
258 頁
定    價
39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9998985

青果編輯推薦

《青果》是一部具有浪漫氣質的現實主義作品。顧堅以他獨有的個人經驗和所擅長的淳樸、細膩的文風,為我們鋪展了一幅幅特殊人羣匪夷所思的人生圖景。所謂特殊人羣,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有他們的影子——那些從級村來到城市的追夢男女,他們以打工、做手藝、經商的方式無孔不入……他們為大多數人有意無意地忽略和輕視,卻是城市中最富有生機的力量。他們特別努力的奮鬥和純樸的原生態愛情以及前途的不可預期性,恰恰可以成為最為新鮮的文學呈現,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感動和深沉的思索。
· 聚焦青春與夢想,展現特定年代的年輕人的一部成長小説。
· 通過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充分展現時代的縮影,一部具有浪漫氣質的現實主義作品,帶有理想主義情懷的現實主義之作,充滿温情與善意的南方世俗小説。
· 顧堅繼《元紅》 [1]  之後又一力作,被稱為《元紅》姊妹篇,堪稱另一部《平凡的世界》。如果説“元紅”具有某種“處女”破身的象徵意味標誌着顧堅的小説創作邁入起步的話,“青果”的懸掛枝頭無疑暗含着他將逐漸從青澀走向成熟的期待,類似於《平凡的世界》的背景,卻呈現出不同的敍事色調。

青果內容簡介

故事起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蘇北水鄉里下河地區,高考落榜的趙金龍無心復讀,和同村青年施寶根結伴離家出走,來到古城揚州城市,尋找人生出路。憑藉青春無忌,他們奮鬥、成長,落地生根,同時演繹着各自的愛情活劇。兩對少年汗水的辛酸、愛情的甜蜜、命運的無常與成功的喜悦,交織成命運的交響曲,摧人心魄。兩對少年伉儷,縱橫江湖,好運時時到,頻頻奏凱歌;無奈天公生妒意,人間又添長恨歌…… [2] 
小説具有明媚而迷人的江南風情,故事飽滿,情節跌宕起伏,意外連連,令人目不暇接,心醉情迷而又摧心蕩魄。同時,對改革年代的社會寫真也藴涵了可貴的現實批判精神。 [3] 

青果作者簡介

青果 青果
顧堅,著名暢銷書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創作長篇力作《元紅》《青果》《情竇開》《愛是心中的薔薇》等。《元紅》被評論界譽為“繼《平凡的世界》之後的經典力作”,獲江蘇省第七屆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青果》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 [4]  ,首屆施耐庵文學獎

青果大家點評

《青果》所表達的意旨帶有普遍意義。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青年時期的困厄要通過自己去解除,解除的過程就是鍛鍊的過程,是成長的過程,甚至是脱胎換骨鳳凰涅槃般的過程,是極其必要和豐富的,不要假他人之手,那是一種對生命的浪費。苦難是上天的善良設計,苦難是一本教科書,它會使人成熟而堅強。 [5] 
 ——青春小説作家 楊曉靜
從《元紅》到《青果》,顧堅的小説延續着一代青年人追求自我生命價值的夢想,其中每一個生動細節的相互穿透和呼應,讓我們的心緒遊走在鄉村與城市之間,也沉浸於想象與現實的衝突之中。這部小説,它所承載的對於生命自由意義的敍説,或可架構出這個時代某種邊緣人物遠離主流生活的真實圖景,其視角獨特而敏鋭,語言質樸而雅緻,不失為觀察和思考人性墮落與張揚的一個最可信的文本。 [5] 
  ——文史學者 範泓

青果精彩書摘

那是1986年夏天,我第二次參加高考,不幸再度落榜。
消息傳來,全家震驚,頓時墜入愁雲慘霧。
母親躲進房間裏傷心地哭泣。父親坐在門檻上對着院子抽煙,神態木然,活像尊泥胎菩薩。十五歲的妹妹金桃停止和小花狗的嬉鬧,很自覺地去淘米洗菜,下廚房燒飯。她機械地往灶膛裏大填稻草,結果把米飯炕出了半寸厚焦黑的鍋巴。
我走進自己的房間,把身體擺平在竹牀上,做成一個“大”字的形狀。
無邊的沮喪和鬱悶淹沒了我,連續三天窩在房間裏。白天也在牀上躺着,不想吃飯,晚上澡都懶得洗。滿懷悲痛的父母,惶恐不安的妹妹,輪番過來勸我,把飯菜端到我牀頭,生怕我出什麼差池。他們小心翼翼低三下四的樣子就像自己犯了錯誤,一句埋怨的話都不曾講過。
第四天上午,堂屋裏的掛鐘剛剛敲完第十一響,父親掀開門簾,走進我的房間。他坐在我牀頭櫃旁邊的木椅上,沉默了近一分鐘,然後輕言悄語地、卻帶着不容置疑的口吻説出他的決定:“再上!”
他吐出的這兩個字正在我意料之中。我知道父母望子成龍的決心之大與泰山有得一比,可我實在不願意再當中學生了。我認為像我這樣的人,讀“高四”尚可原諒,讀“高五”便是恥辱了。雖然我在縣城魯迅中學復讀時班上不乏“高六”、“高七”的,甚至還有一個號稱“八年抗戰”的老兄,居然上到“高九”。如此瘋狂復讀的情形在農村裏太尋常了——為了跳出農門脱離苦海拿上國家户口紅本本吃上商品糧,哪怕把整個青春消磨殆盡也是值得的。可這個世界上人跟人是不一樣的,兩度高考失利,我的耐心已經到了極點。
“我不上了!”
我把臉扭着朝牆,甕聲甕氣地説。
我想父親這時候的臉色是相當難看的,肯定是吃驚、失望、氣惱甚至憤怒等表情的什錦菜和大雜燴。但我不怕他發火,朝我後腦勺扇出巴掌來。從小到大我們兄妹倆再淘氣,再不聽話,父親從沒有對我們動過一根指頭,實在是難得的好父親。我聽到父親説:
“你不能不上!這次不過就差八分。另外,我是當教師的人,不能總看着我教過的學生成材而培養不出自己的兒子,這説不過去。”
我承認父親的話是有道理的。我的反覆落榜讓他顏面塌盡。如果他的兒子天生愚鈍也就罷了,恰恰相反,我打小就顯得聰穎過人。我的父親承受了多麼大的心理落差啊,我怎麼不能體會到他無邊的艾怨和失落呢?
父親又説:“你要是不當大學生,你媽媽就不會唱曲兒了——你把她的喉嚨紮起來了。”
我的母親年輕時是個民歌手,山歌俚曲張嘴就來,平時走路做事都愛打着哼哼——確實好長時間聽不見她的歌聲了。
父親還説:“你要是不當大學生,你妹妹就不會笑了。”
我堅持着不吭聲,任父親用蘸着親情的温柔的拳頭一記記打在我的心口上。他見我這樣,深深地嘆了口氣:“唉——”
這聲喟嘆帶着積鬱、無奈和悲傷,從他胸腔裏水一般汩汩而出,綿綿不絕。我心生惻然,開口安慰道:“你莫嘆氣。妹妹成績好,你培養她考大學一樣的。”
“不一樣!”父親叫喊起來,聲音激越,竟如裂帛,把我嚇了一大跳。“她是女伢子,考上了也是人家的人——傳宗接代要靠你,你是我的兒子!”
我真想不到,受過高等師範教育的父親,居然也扔不掉重男輕女傳宗接代光耀門楣的封建思想!這讓我既吃驚,又感動——父親終究是一個地道的裏下河農村人啊!我咕噥道:“我讓你失望了……”
父親聲音低沉下來,掏心捧肺地説:“金龍啊,你從小到大,我們從來就不曾有讓你種田的心理準備呀!”
我説:“爸爸,我從小到大,也從來沒打算過種田呀!”
父親問:“那你打算做什麼?你不肯復讀考大學,出來能做什麼?”
我不吭聲。誠然,此時我還沒考慮好打算去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父親説:“好吧,我們暫且不談這個,你先起來吃午飯吧,別老躺在牀上了。”他嘟囔着打了個比方,“又不是做月子。”
當然不是做月子,我又不是女人。於是,我一骨碌爬起身。我是躺夠了,不就是沒考上大學麼,又不是天要塌下來。我站在地上伸了個懶腰,渾身的骨節咯咯嘎嘎一陣亂響。
我還沒想吃飯。我要到外面透透氣,散會兒心。走出院門時,我轉身把試圖跟上來的妹妹和小花狗一股腦兒轟了回去。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