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果

(中藥)

鎖定
青果,中藥名。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乾燥成熟果實。青果又稱諫果,因初吃時味澀,久嚼後,香甜可口,餘味無窮。比喻忠諫之言,雖逆耳,但利民,於人健康有益。橄攬還被稱為“福果”。這是海外華僑起名的。此既説明了福州歷史上青果產量多,也表達了僑胞對鄉土(福州)的眷戀之情。其有清熱解毒,利咽,生津之功效,主要用於咽喉腫痛,咳嗽痰黏,煩熱口渴,魚蟹中毒。
別    名
橄欖,白欖,甘欖
中文學名
青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芸香目
橄欖科
橄欖屬
橄欖
分佈區域
福建、四川、廣東、雲南、廣西
採收時間
秋季
用    量
5~10g
毒    性
無毒

青果入藥部位

橄欖科植物橄欖的乾燥成熟果實。

青果性味

甘、酸,平。

青果歸經

歸肺、胃經。

青果功效

清熱解毒,利咽,生津。

青果主治

咽喉腫痛,咳嗽痰黏,煩熱口渴,魚蟹中毒。

青果用法用量

5~10g。

青果使用注意

青果味甘、性澀,表證初起者慎用。

青果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打碎。

青果生理特性

橄欖為常綠喬木。其成熟果實呈紡錘形,兩端鈍尖,長2.5~4crn,直徑1~37.5px。表面棕黃色或黑褐色,有不規則皺紋。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質硬。果核梭形,暗紅棕色,具縱稜;內分3室,各有種子1粒。氣微,果肉味澀,久嚼微甜。

青果產地

主產於福建、四川、廣東、雲南、廣西等地。

青果相關論述

①《本草綱目》:“青果,此果雖然,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八有色黃者不堪,病物也。青果樹高,將熟時,以木釘釘之,或納鹽少許於皮內,其實一夕自落,亦物理之妙也。其子生食甚佳,密漬鹽藏皆可致遠。其木脂狀如黑膠者,土人採取,熱之香烈,謂之欖香,雜以中皮膠者,即不傳矣。又有—種方欖, 出廣西兩江峒中,似青果而有三角或四角,即是波斯青果之類也。青果,鹽過不苦澀,同栗子食甚香。” [1] 
②《開寶本草》:“青果,其樹似木梭子樹而高,端直,其形似生訶子無稜瓣。生嶺南,八月、九月採。又有—種名波斯青果,色類亦相似,其形核作二瓣,可以蜜債食之,生邑州。”
[2-3]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版
  • 3.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