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島華嚴寺

鎖定
青島華嚴寺,原名華嚴庵、華嚴禪院,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地處嶗山支脈那羅延山半腰,三面環山,左襟大海,始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後屢加修建,為中國佛教臨濟宗寺院,嶗山三大寺院之一 [1-3] 
青島華嚴寺總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房舍共計120餘間,依山勢而建,為“階梯式”院落,分為四進,主要由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韋陀閣、藏經閣、客堂等建築組成,是青島市較大的佛教建築羣和佛教文化傳播中心 [4] 
1982年,青島華嚴寺被列為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青島華嚴寺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4000 m²
保護級別
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7:00~17:00
建築面積
2500 m²
氣候類型
温帶季風氣候
原    名
華嚴庵、華嚴禪院

青島華嚴寺歷史沿革

華嚴寺牌樓 華嚴寺牌樓
清順治九年(1652年),邑人黃坦始建青島華嚴寺。 [3] 
清乾隆年間,華嚴寺觀音殿、祖堂、客房失火焚燬,後重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青島市國民政府出資增建新式樓房5間。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青島市市長沈鴻烈為華嚴寺題寫匾額。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抗日需要,青島市國民政府遷駐青島華嚴寺。
文革時期,青島華嚴寺遭人為破壞。
1985年,青島市人民政府重修華嚴寺殿堂房舍。
1999年,青島市人民政府重修華嚴寺三聖殿、東西配殿、天王閣等建築。
2000年,嶗山風景區管委會為發展旅遊,對華嚴寺進行全面修繕,作為景區對外開放。
2016年12月,青島華嚴寺正式恢復為宗教活動所。 [2-4] 

青島華嚴寺建築格局

華嚴寺 華嚴寺
青島華嚴寺總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房舍共計120餘間,依山勢而建,為“階梯式”院落,分為四進,主要由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韋陀閣、藏經閣、客堂等建築組成;一進為僧舍;二進為藏經閣院落;三進為大殿及輔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塑像、木雕那羅延佛像,檐下有一井,名甘露井;四進為後大殿,稱大悲殿,供奉觀音菩薩,側為華嚴寺祖堂,供奉臨濟宗的第四代傳人、第一任方丈慈沾法師;寺前西側有一塔院,四周環築圍牆,是寺中歷代住持的藏骨處 [2-3] 

青島華嚴寺主要建築

青島華嚴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華嚴寺主殿,通高7米,重梁起架,斗拱飛檐,檐角飾“嘲風”,檐下懸警鐘,黃綠色琉璃磚雕甍高50釐米,飾有龍、鳳、虎、獅等造型;兩端裝飾“螭吻”,頂披黃綠色琉璃瓦,系“歇山式”建築;檐下朱漆木柱挺立,基座為花崗岩,鼓形;殿堂內四楹挺立,供奉有釋迦牟尼金身塑像,壁上繪有梁棼税均低浮雕雲龍圖,金銀粉飾龍,朱藍漆彩繪雲楹等,莊嚴典雅 [3] 

青島華嚴寺藏經閣

藏經閣建在華嚴寺洞形山門之上,閣呈方形,面闊13.8米,深8米,閣高8.2米;閣中央大廳立四稜形石柱,木構架為抬梁式屋頂,重檐歇山頂式;四周遊廊貫通,環以雕欄,外檐木柱20撐頂,檐角飾“嘲風”,兩端飾“螭吻”;前為幕式牆,門窗結合,穿堂門,無後窗,頂披黃綠琉璃瓦,雕甍高約40釐米,鏤空雲龍,呈明代建築風格。閣內藏有清順治九年刊《大藏經》1部、元人手抄本《冊府元龜》1部,142冊,計1000卷;另有憨山法師手書條幅、於七畫象等 [2-3] 

青島華嚴寺歷史文化

青島華嚴寺相關人物

慈沾
慈沾,俗姓李,山東觀陽(今山東省海陽市)人,生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少孤,事母孝,性善悟,喜談空門靜理。清順治九年,慈沾任華嚴寺第一代方丈,為臨濟派第四代傳人,居嶗山二十餘年,生平“不為苟得,不募緣,不蓄幼童,以非禮來者若罔聞見,未嘗見有忌色嗔語”。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慈沾法師圓寂登真,世壽84歲 [5] 

青島華嚴寺相關詩詞

憨山《華嚴寺》
獨立高台眺大荒,飛來空翠灑衣裳。一林爽氣生天籟,無數昏鴉送夕陽。
厭俗久應辭濁世,濯纓今已在滄浪。何當得脱塵埃去,披拂雲霞坐石牀。 [2] 

青島華嚴寺保護措施

1982年,青島華嚴寺被列為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青島華嚴寺旅遊信息

青島華嚴寺地理位置

青島華嚴寺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嶗山風景區內 [4] 

青島華嚴寺交通線路

乘坐青島公交106路、202路環線、618路至華嚴站下車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