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區,山東省青島市轄區,是青島市的中心城區,位於山東半島南部,青島市區東南部,黃海之濱。東、南瀕黃海,西鄰青島市市南區、市北區,西北鄰李滄區,北接青島市城陽區和即墨區。轄區陸域面積395.8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70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03.7千米。
- 中文名
- 嶗山區
- 外文名
- Laoshan District
- 行政區劃代碼
- 370212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山東省青島市
- 地理位置
- 青島市區東南部
- 面 積
- 395.8 km²(陸域面積)
- 下轄地區
- 5個街道
- 政府駐地
- 金家嶺街道仙霞嶺路18號
- 電話區號
- 0532
嶗山區建制沿革
編輯嶗山地區夏、商、西周為萊夷地。
春秋時屬東萊,戰國時期屬齊國。
西漢時設不其縣,轄嶗山境,屬琅琊郡。
東漢建武六年(30年),於不其縣境內置不其侯國。
東漢光和年間(178~183年)至三國時期,不其縣屬東萊郡。
晉咸寧三年(277年)至南北朝時期,屬長廣郡,郡治設不其城。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不其縣故地併入即墨縣,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嶗山境域均屬即墨縣。其中,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鰲山衞,境內軍户屬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鰲山衞,歸併於即墨縣。
民國二年(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侵佔青島,嶗山地區被日軍侵佔。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主權,設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嶗山地區屬之。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將膠澳商埠政區改為青島特別市,嶗山地區屬之。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0日,嶗山地區再次被日軍侵佔。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嶗山地區屬青島市。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嶗山地區解放,設嶗山行政辦事處,屬南海專區。
1950年5月,改屬膠州專區。
1951年1月,嶗山行政辦事處駐地由仙家寨遷至夏莊;同年4月,嶗山行政辦事處劃歸青島市;同年10月,行政辦事處遷至李村。
1953年6月,改為青島市嶗山郊區。
1961年10月,設立嶗山縣。
1988年11月,撤縣設立青島市嶗山區。
嶗山區行政區劃
編輯嶗山區區劃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1日,青島市郊擴大,將屬即墨縣的嶗山東部地區劃歸青島市。沿新界以南區域設立青島市鄉區,轄李村、嶗東、嶗西、夏莊、陰島5個區,直屬青島市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設立南海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轄流亭、夏莊、惜福鎮、王哥莊、返嶺、沙子口、南宅科、烏衣巷等8個區。
1951年4月,嶗山行政辦事處劃歸青島市,將青島市李村區、浮山區,四滄區5個村、即墨縣10個村、即東縣4個村劃入嶗山行政辦事處,設立流亭、夏莊、惜福鎮、嶗東、嶗西、烏衣巷、浮山、李村、樓山9個區。
1956年7月,撤銷8個區建制,改建為32個大鄉。嶗東區作為派出機構,代管王哥莊、山河、台上、返嶺、山海5個鄉。
1958年9月,撤銷鄉建制。嶗山區成立李村、惜福鎮、王哥莊、夏莊、仙家寨、北宅、中韓、沙子口等8個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將即墨縣的棘洪灘、城陽、馬哥莊、河套、紅島5個公社劃歸嶗山郊區。6月,小管島劃歸即墨縣。
1984年4月,縣所屬13個公社改為鄉鎮。
198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嶗山縣,設立青島市嶗山區,以原嶗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嶗山區的行政區域。轄李村鎮、城陽鎮、流亭鎮、夏莊鎮、惜福鎮、棘洪灘鎮、上馬鎮、中韓鎮、沙子口鎮、王哥莊鎮、紅島鄉、河套鄉、北宅鄉13個鄉鎮和李村街道。1991年1月,紅島、河套、北宅3個鄉撤鄉設鎮。
1994年4月,國務院同意調整青島市市區行政區劃。將嶗山區李村鎮的楊家羣、河馬石、夾嶺溝、曲家庵4個村和中韓鎮浮山後、埠西2個村(七號線以西的區域)劃歸市北區;李村鎮張村河以北的區域劃歸李滄區;李村鎮的河崖、後台、小水清溝、河西、華光、大山、小河西、保兒、保兒西山、雙山10個村劃歸四方區。將城陽、惜福、夏莊、流亭、棘洪灘、上馬、紅島、河套8個鎮劃歸城陽區。調整後,實行嶗山區與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合一的管理體制,轄中韓、沙子口、北宅、王哥莊4個鎮。
1998年5月,中韓、沙子口、王哥莊、北宅4個鎮撤鎮設街道。嶗山區轄4個街道,139個農村社區、19個城市社區。
嶗山區區劃詳情
嶗山區地理環境
編輯嶗山區位置境域
嶗山區地處山東半島南部、青島市東南隅。位於東經120°24′33″~120°43′、北緯36°03′10″~36°20′23″。東、南瀕黃海,西鄰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西北鄰李滄區,北接城陽區和即墨區。
[8]
轄區陸域面積395.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3.7公里。
[53]
嶗山區地形地貌
嶗山地區發育了典型的花崗岩地貌,其特色為劍峯千仞、山巒巍峨,山谷現出典型的斷裂地貌特徵,崖懸壁峭,山深谷狹。嶗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山峯海拔1000米左右,在更新世期間經過多次冰期、間冰期氣候的交替變動而形成。下層的花崗岩地貌,多是冰期時期的堆積地貌、侵蝕地貌,以及由於冰後期的流水活動而形成的。
嶗山區海岸線北起江家土寨後小北河口,南至嶗山頭折而西至麥島山根,長103.7公里,屬基岩海岸類型。海岸線長且多曲折,近海山崖岬角之間構成多處海灣,有嶗山灣、太清灣、流清灣、沙子口灣等。海灘不甚發育,多為巖灘、散礁、碎石和粗砂礫石。沿海有島嶼16個。
[10]
嶗山區氣候
嶗山區氣候四季分明,特徵突出。春季,乾燥少雨,氣温回升慢;夏季,濕熱多雨,少見酷暑;秋季,空氣清新,雲淡氣爽;冬季,風多温低,極少嚴寒。年平均地面温度14.2℃~15.0℃。年平均日照時數2281.4小時,年均日照率52.1%。年平均霧日50天左右,多為平流霧(海霧),霧季集中在春末夏初。年平均總雲量50%~55%,夏季平均總雲量最多,降水天氣過程的後期多出現嶗山雲海景觀。年平均風速2.7米/秒,11月至翌年3月多北和西北風,4~8月多南和東南風,9~10月北風和南風風勢基本相等。
[8]
嶗山區水文
嶗山區境內河流共18條,以巨峯延伸的各大山脊為分水嶺,沿山谷呈放射狀擴展分佈。均為季風區雨源型季節性河流,源短、流急,多直流入海。向西流入膠州灣的有白沙河、石門河、五龍河、張村河等4條;向東流入黃海的有土寨河、石人河、王哥莊西山河、王哥莊河、曉望河、雕龍嘴河、泉心河、石頭河等8條;向南流入黃海的有南九水河、西登瀛河、小河東河、大河東河(包括涼水河)、流清河、八水河等6條。 境內地下水屬淺層水或淺層微承壓水,自成一個閉合流域。淺層地下水的總流向與地表水一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淺層循環、短途流動。地質構造破碎帶一般為基岩裂隙水,可開採量在32立方米/日~120立方米/日。其他地區為第四系孔隙水。
[11]
嶗山海域海洋潮汐潮差大,有良好的納潮地形,沒有泥沙淤積。屬正規半日潮類型,每個太陽日(24時48分)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平均潮差2.8米~3.4米。潮流多為旋轉流,僅在近岸、峽口等部分海域存在往復流。海浪一年四季有風浪、湧浪、混合浪之分,以風浪為主,春、夏季多為偏南向浪,秋冬季多為偏北向浪。近海面海水錶層年平均水温為13.5℃。沿海水錶層鹽度歷年一般保持在30‰~32‰。
[10]
嶗山區自然資源
編輯嶗山區水資源
區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7411萬立方米(扣除重複計算量)。其中,白沙河區域(嶗山水庫上游)為3216萬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的18.5%;嶗山東部區域為2469萬立方米,佔14.2%;漢河區域為2000萬立方米,佔11.5%。人均年佔有水資源量750立方米,高於青島市、山東省人均年佔有水資源量,但僅僅是全國人均年佔有水資源量的30%,水資源匱乏。
地表水資源區內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14723萬立方米,平均徑流深為378.2毫米。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大,1964年徑流量最大,為38881萬立方米,1977年徑流量最小,為1817萬立方米,相差21倍。
嶗山區礦藏資源
2000年,區內探明的礦藏資源有花崗岩、建築砂、玉石、磚瓦粘土、鋯石、螢石、雲母、礦泉水等8種,礦牀、礦點63處。嶗山花崗岩分佈在整個山區,儲藏量為343.58萬立方米,多含白色石英,耐腐蝕,可用作建築及雕琢製品。墨綠色花崗岩主要分佈在北宅街道埠落社區及王哥莊、沙子口等街道的山區及海灣地帶,其中埠落青石儲量較多。礦泉水在花崗岩區和粘土覆蓋區基本都有分佈,年資源量為1.6萬立方米。鋯石砂礦資源量5000噸。玉石礦石資源量10噸。磚瓦粘土資源量39.51萬立方米。
[12]
嶗山區生物資源
嶗山區境內有維管植物1422種,8亞種,114變種,5變型,13栽培變種,隸屬160科,734屬。其中,蕨類植物18科,30屬,50種,2變種;裸子植物8科,25屬,51種,2變種,8栽培變種;被子植物134科,679屬,1321種,8亞種,110變種,5變型,5栽培變種。
[13]
野生維管植物資源有123科,478屬,1002種(含亞種及變種,以下同),其中木本植物225種,草本植物777種,以被子植物為主。含10種以上的科有23個。佔嶗山種子植物總科數的21.5%,所含的屬和種數分別佔總屬數和總種數的65.7%和69.8%,為嶗山植物區系的主要組成者。
據1984年調查資料,嶗山區有獸類5目12科27屬36種,其中食肉類野獸數量日趨減少;鳥類19目53科154屬344種,森林生態系統為珍稀鳥類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短尾信天翁、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虎頭海雕、金雕、白肩雕、丹頂鶴、白鶴等10種。
區內海域共鑑定出浮游植物135種,以硅藻門種類為多;浮游動物70多種,此外還有無脊椎動物體十多種。海域底棲動物300多種,主要以軟體動物、多毛類、棘皮動物和甲殼類為優勢類羣;海域潮間帶生物400多種,其中無脊椎動物300餘種,海藻類近100種,以軟體動物佔優勢,以經濟貝類為主;棘皮動物以海膽、海蔘為優勢類羣;多毛類和甲殼類多有分佈。游泳動物約200種,魚類佔優勢,其次為甲殼動物。
[12]
嶗山區人口民族
編輯嶗山區人口
截至2016年末,全區常住總人口為43.55萬人,城鎮化率84.7%。全區户籍總户數92025户;總人口286046人,其中城鎮206108人、鄉村79938人。登記暫住人口71359人。新出生人口4158人,出生率14.77‰,人口自然增長率9.25‰。
[14]
嶗山區民族
嶗山區絕大多數人口為漢族。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有少數民族人口4624人,佔總人口的1.22%。百人以上的少數民族中,朝鮮族1579人,滿族791人,回族632人,蒙古族366人,維吾爾族340人,苗族187人,土家族153人,壯族106人。
[15]
嶗山區政治
編輯現任領導
區長:楊克敏
嶗山區經濟
編輯嶗山區綜述
青島市統計局統一核算結果顯示,2019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818.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3億元,下降14.3%;第二產業增加值255.82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555.69億元,增長7.3%。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市統計局對2018年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嶗山區生產總值為754.5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34.6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11.58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1:31.1:67.8。
[16]
2020年,嶗山區生產總值886.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94億元,同比下降10.6%;第二產業增加值264.19億元,同比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616.29億元,同比增長7.3%。“十三五”期間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9%,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0:36.7:62.3調整為2020年的0.7:29.8:69.5。
[52]
嶗山區第一產業
2016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11.08 億元;增加值 6.53 億元,增長 3.2%。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及農林牧漁業服務業分別實現增加值 0.54 億元、0.03 億元、0.19 億元、5.06 億元、0.72 億元,分別增速 17.2%、29.6%、-26.57%、6.0%、9.32%。全區實有茶園面積 22210 畝;果園面積 15667 畝;糧食播種面積 0.27 萬畝,糧食總產量 0.02 億斤;蔬菜播種面積 4055 畝,總產量 9284 噸;水產品總量 7.30 萬噸。
[17]
嶗山區第二產業
2016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 512.71 億元,增長 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 472.87 億元,增長 2.3%;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產值 39.84 億元,增長 1.4%。實現工業增加值 187.80 億元,增長 2.7%。規模以上工業中家電電子、高端機械、海洋生物製藥和食品飲料四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 441.50 億元,增長 2.5%,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 93.4%;實現利潤 46.69 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 99.8%。其中:家電電子、高端機械、海洋生物製藥、食品飲料產業分別完成產值 238.98 億元、140.47 億元、19.19億元、42.86 億元,增長 0.8%、4.6%、5.2%、4.1%;分別實現利潤 24.86 億元、13.23 億元、4.59 億元、4.01 億元,增長-7.3%、17.7%、37.2%、-52.1%。
[18]
嶗山區第三產業
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成立於2014年9月,位於嶗山區境內,規劃總佔地面積23.7平方千米,分為金融核心區、創智區、後台服務區多個功能板塊。其中金融核心區面積4.3平方千米,規劃總建築面積1016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底,落户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530家,涵蓋20類金融業態。2016年,完成税收40.67億元,金融業增加值約83億元,佔全區GDP的15%;累計建成投入使用金融樓宇及配套項目總面積超過550萬平方米。建成金融機構集聚、金融業態豐富、財富管理活躍、金融人才彙集、金融服務完善、金融監管到位的良性金融生態體系。
[20]
2016年,全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21.26 億元,增長 12.9%。其中,電商行業完成零售額 114.14 億元,增長 62.8%;汽車銷售企業實現零售額 21.6 億元,增長 1.9%。批發業8.09億元,增長-37.2%;零售業198.20億元,增長17.1%;住宿業2.79億元,增長2.6%;餐飲業12.18億元,增長10.1%。
[21]
2016年,全區擁有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8個,2A級景區1個;擁有國家級旅遊模範村2個,省級、市級特色村各18個、9個。全年旅遊接待人數1600萬人次,增長7%;旅遊總收入105億元,增長15%。
[14]
嶗山區社會事業
編輯嶗山區科技事業
2016年,嶗山區有國家級科研院所9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5家;高新技術企業190家;眾創空間共入駐企業199家,團隊143個。全年技術交易額24.09億元,佔全市技術交易額的23%;申請專利10396 件,同比增長19.6%,其中申請發明專利 5770 件,授權發明專利1533件;申請PCT國際專利321件;國家級和省級科技立項各2項。截至年底,全區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509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8件,居全山東省首位。
[23]
嶗山區教育事業
2016年,嶗山區各級各類幼兒園 111 所,其中公辦 68 所、民辦 43所;其中省、市級示範園 13 所、26 所。公辦中小學 35 所,其中初中 8 所,省、市級規範化學校 5 所、2 所;小學 25 所,其中省、市級規範化學校 12 所、11 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1 所;特殊教育市級規範化學校 1 所。民辦普通中小學 4 所,成人教育中心 4 所。在校中小學生 30592 人,在園幼兒 12257 人,教職工2753 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始終保持 100%,高中段入學率達 99%以上。
全區匯聚中國海洋大學等 4 所高校,在校師生逾10 萬人。擁有青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 4 家,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 9 家,兩院院士及外聘院士 26 人;累計引進中科院“百人計劃”32 人、泰山學者 112 人;國內外各類研發機構 70 餘家。
[14]
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 |
青島大學(浮山校區、金家嶺校區) |
中國海洋大學(浮山校區、嶗山校區) |
嶗山區醫療衞生
截至2016年末,全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 421 家,其中醫院 22 家、衞生服務中心 5 家、社區衞生服務站 29 家、社區衞生室 152 家、門診部 21 家、醫務室和衞生所 21 家、診所 162 家、其他專業衞生機構 9 家。有牀位數 2045張,執業(助理)醫師 1050 人,執業護士 980 人,全區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醫師 2.6 人,執業護士 2.7 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牀位 4.87 張。
全區 129 家基層醫療機構全面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為居民讓利 682.95 萬元。開展“名醫下鄉”活動,年累計坐診 1101 人次,診療患者 1.4 萬餘人次。在全市率先將老人體檢年齡 65 歲以上擴大至 60 歲以上,體檢 4.7 萬人。
[14]
嶗山區文化事業
2016年,嶗山區有文化經營單位 293 家,舉辦文化活動 1371場、下鄉 1238 次,區圖書館藏書 43 萬冊。全年組織公益演出219 場、公益電影進社區 648 場。建成 24 小時自助圖書館。
[14]
嶗山區基礎設施
2016年,嶗山區建設重點水利工程36項,總投資1.83億。全區供水2300萬立方米,調用市客水1630萬立方米。供水管道長232.98千米,供水水質綜合合格率100%。全區擁有水庫30座,塘壩184座。
[14]
城區綠化覆蓋面積2249公頃,其中建成區2020公頃;城區綠地面積2171公頃,其中公園綠地556公頃,生產綠地6公頃,附屬綠地1609公頃。新增供熱面積51.97萬平方米,總供熱面積1422.27萬平方米;供熱管道長度707.9千米,供熱量577.74萬吉焦。天然氣供應量3822.53萬立方米,液化氣供應量4151.76噸,供氣管道長度477.2千米,用氣户數為125987户,其中居民家庭124895户。
[14]
嶗山區社會保障
2016年,嶗山區居民可支配收入 43152 元/人,增長 8.8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804 元,增長 7.4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600 元, 增長 7.40%。
2016年新增參保企業 839 户,年末參保單位達 7513 户,徵繳企業五項社會保險基金 32.54 億元。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職工分別達到 18.9 萬人、17.99 萬人、13.01 萬人、14.93 萬人、13.37 萬人,分別增加 7067 人、8356 人、9418 人、8325 人、9266 人;分別徵繳基金 211504 萬元、93103 萬元、9250萬元、4273 萬元、7277 萬元,分別增長1.11%、10.49%、12.09%、-19.39%、11.63%。
在全省率先將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 650 元,全年共保障 38612 人次,發放保障金 2204 萬元;困難居民醫療救助範圍擴大到六類困難家庭,年救助封頂線由 3 萬元提高到 15 萬元;對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個人自負費用(在享受社會醫療保險及醫療救助後)2.5 萬元以上的部分實施全額救助,救助 33440 人次,發放救助金 1880 萬元;將臨時困難救助年封頂線由 1.5 萬元提高到 2.5 萬元,全年共救助 261 户 564 人,發放救助金 187.3 萬元。全年投入 6000 萬元用於補貼居民醫療保險繳費,參保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的起付標準由 2 萬元降低為 1.8 萬元;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報銷比例由 60%提高至 65%。
嶗山區交通運輸
編輯截至2016年末全區運行公交線路98條。公交車輛1420台,公交泊位600個,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96%以上。全區註冊出租車營運企業4家,擁有出租車3514輛。全區物流及運輸企業24家,駕駛員培訓學校2家,二類以上汽車維護企業44家,性能檢測站1個。
嶗山區歷史文化
編輯嶗山區共有44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
嶗山民間故事豐富,鄉土大眾文化和山海文化相融,世俗文化與宗教文化交匯,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嶗山區2000年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嶗山道教文化聞名於世,保存着大量的道教經典,有着具有膠東特色的道教音樂。從功能和韻律風格上可分課韻、功韻、咒韻、慶韻、祭韻、逸韻六類。
嶗山區道教文化聞名於世。嶗山道教始於漢、唐,盛於宋、元,明、清不衰,曾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説,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著名道士劉若拙、邱處機、張三丰、徐復陽、劉志堅等都曾在嶗山修道。嶗山保存着大量的道教經典和道教音樂;還是中華武術螳螂拳的發源地。同時,嶗山還是佛教聖地,被僧侶們稱為“世界第二窟”的那羅延窟坐落於此;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嶗山弘揚佛法,著名的佛寺古剎有法海寺、崇佛寺、潮海院、海印寺、華嚴寺等。
[27]
嶗山廟會
嶗山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稱。20世紀60年代中期前,區內廟會多且盛,會址一般設在寺廟附近,時間多在民間傳統節日、神佛誕辰日。廟會時,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有求神拜佛許願、還願的,多數是玩耍、看熱鬧的。廟會上有唱大戲的、跑高蹺的、舞獅的、跑旱船的、打把勢賣藝的等,有賣各種小吃、玩具的,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文化大革命”初期,廟宇多被拆毀,廟會隨之消失。至2005年,區內恢復了華嚴寺、海廟等廟會。滄海觀(海廟)廟會,正月十二下午,人們把龍王神位請回村供奉,次日早上再抬回廟中舉行祭祀儀式。
[28]
名稱 | 地址 | 時代 | 類別 | 級別 | 公佈時間 |
北魏石造像 | 青島市博物館內 | 北魏 | 古建築 | 省級 | 1977 |
康有為墓 | 中韓街道大麥島杜區北 | 民國 | 古墓 | 省級 | 1977 |
太清官 | 王哥莊街遭青山社區西南 | 漢代 | 古建築 | 市級 | 1992 |
上清官 | 王哥莊街道青山社區西 | 北宋 | 古建築 | 市級 | 1982 |
太平官 | 王哥莊街道仰口灣西 | 北宋 | 古建築 | 市級 | 1982 |
華樓宮 | 北宅街道藍家莊牡區西 | 元代 | 古建築 | 市級 | 1982 |
明霞洞 | 嶗山玄武峯之前 | 金代 | 古建築 | 市級 | 1982 |
蔚竹庵 | 北宅街道鳳凰嶺下 | 明代 | 古建築 | 市級 | 1982 |
關帝廟 | 王哥莊街遭仰口灣南 | 明代 | 古建築 | 市級 | 1982 |
白雲洞 | 王哥莊街道雕龍嘴社區西 | 唐代 | 古建築 | 市級 | 1989 |
華嚴寺 | 王哥莊街道雕龍嘴社區西南 | 明代 | 古建築 | 市級 | 1982 |
明道觀 | 王哥莊街道返峙社區西 | 唐代 | 古建築 | 市級 | 1982 |
朝陽庵(浮山廟) | 中韓街道王家麥島社區北 | 明代 | 古建築 | 區級 | 1998 |
荒草菴 | 中韓街道徐家麥島社區後 | 明代 | 古建築 | 區級 | 1998 |
滄海觀 | 沙子口街道沙子口社區西 | 明代 | 古建築 | 區級 | 1998 |
太和觀 | 北宅街道內九水 | 元代 | 古建築 | 區級 | 1998 |
塘子觀 | 王哥莊街道二龍山 | 宋代 | 古建築 | 區級 | 2005 |
凝真觀 | 王哥莊街道廟石社區東 | 元代 | 古建築 | 區級 | 2005 |
神清官 | 北宅街道大嶗社區南山 | 宋代 | 古建築 | 區級 | 2005 |
嶗山革命烈士陵園 | 中韓街道棗兒山 | 1992年 | 現代建築 | 區級 | 2005 |
張村小學 | 中韓街道鄭張社區西 | 20世紀30年代 | 現代建築 | 區級 | 2005 |
嶗山區風景名勝
編輯序號 | 景區名稱 | 景區級別 | 詳細地址 | 獲評年份 |
1 | 嶗山風景區 | 5A | 嶗山區大河東社區客服中心 | 2010年 |
2 | 極地海洋世界 | 4A | 嶗山區東海東路60號 | 2007年 |
3 | 華東百利酒莊 | 4A | 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南龍口社區 | 2010年 |
4 | 石老人觀光園 | 4A | 嶗山區嶗山路1號 | 2010年 |
5 | 二龍山 | 3A | 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曉望社區 | 2011年 |
6 | 北澗天一順生態園 | 3A | 嶗山區北宅街道北澗社區 | 2012年 |
7 | 二月二觀光農場 | 3A | 嶗山區王哥莊街道常家社區 | 2012年 |
8 | 枯桃花藝生態園 | 3A | 嶗山區中韓街道枯桃社區 | 2014年 |
9 | 大嶗櫻桃谷 | 3A | 嶗山區北宅街道大嶗社區 | 2014年 |
10 | 石灣景區 | 3A | 嶗山區沙子口街道石灣社區 | 2016年 |
11 | 青島市博物館 | 3A | 嶗山區梅嶺路27號 | 2016年 |
12 | 萬里江茶博園 | 3A | 嶗山區松嶺路397號 | 2014年 |
13 | 港東漁人碼頭 | 2A | 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港東社區 |
華樓山風景區
華樓山在嶗山水庫南岸, 系石門山西北的東北支,海拔409米。山雖不高,但卻是奇峯怪石,清泉古洞,危巖削壁,竹樹繁茂,古蹟鐫刻較集中的一處風景區。元尚書王思誠曾品為十四景清風嶺、王喬崮、聚仙台、翠屏巖、迎仙峴、高架崮、玉皇洞、凌煙崮、玉女盆、虎嘯峯、碧落巖、南天門、松風口、夕陽澗。這些名勝以聚仙台、凌煙崮、翠屏巖、南天門最佳。
[29]
九水風景區
九水名勝區包括南九水、北九水兩條澗水的沿途風光。“南九水”為南九水河上游峽谷地段, 自發源地巨峯以西的柳樹台至南九水村南的觀川台,全長7公里。“北九水”為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白沙河發源於巨峯之陰1100米處的天乙泉,始名涼清河,中為九水,總名白沙河)。北九水又有內、外九水之分:外九水自大勞觀村北的菊灣溯至太和觀,長約5公里;自太和觀溯流而上至靛缸灣為內九水,長約3公里。
[30]
巨峯風景區
巨峯是嶗山的極頂,俗稱嶗頂,海拔1133米。峯頂由花團錦簇般的巖巒羣體組成,高約百米, 方約600米,峯勢陡峭突兀。
石老人風景區
石老人是一筍狀的礁石,崛起於大江口之海灣中。礁石高出水面約15米,周長約30米,漲潮時沒入水中。中間有徑約1米透明的孔,遠望象駝背老人站在海中,若將欲行,尤為異觀。這一帶由海蝕崖、海蝕洞及海蝕柱等組成了奇特的自然地理風貌,是青島市一大風景點。大江口海灣,東是峯巒疊嶂的午山,西為雲霧繚繞山巔的浮山,面積約2.5平方公里,是天然的海水浴場。灣東北岸一突出的陡崖高約40米,叫“平頂台”,西北岸峭崖丹黃,一洞如屋,名“石屋門”。北岸是一漁村,因礁石取名“石老人”,迄今已500年的歷史。湛山至太清宮的公路穿村而過。1983年,青島市政府在村西劃定2.5平方公里的區域,作為旅遊開發區。1992年3月國務院批准石老人旅遊開發區建設國家旅遊度假區。石老人風景區由西向東可遊覽的景點有海洋公園、海濱雕塑園、石老人浴場、石老人公園。可觀賞的景觀有石老人、浮山、午山、赤島、大小公島遠景及石老人旅遊度假區風貌。
[31]
太清宮風景區
太清宮在嶗山東南端,是宋初始建的一座道觀。由寶珠山三面環抱,南臨大海,其橫矗7峯,老君峯居中,最東為桃園峯、望海峯,最西為重陽峯、蟠桃峯、王母峯、東華峯。宮在峯下,依山面海,氣候温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花紅葉綠,俗稱“小江南”。 太清宮由三官殿、 三清殿、三皇殿3組宮殿組成。三皇殿院內的檢柏高約25米,樹圍5.25米。樹幹上寄生着凌霄、鹽膚木各1株,三木一體,堪稱一奇。
極地海洋世界
極地海洋世界位於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內,東海路以南、海洋娛樂城東側,海濱雕塑園西側,佔地25.7公頃,是集大型極地、海洋動物展演、購物、娛樂、休閒於一體的大型開放式旅遊項目。2003年3月,由大連海昌集團和新加坡西瑞克公司投資建設,2004年6月26日開工,建設內容包括極地海洋動物展示和表演場地、海洋博覽與海洋科普展示廳、高科技娛樂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以及漁人碼頭等。2006年7月22日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開業,首日納客近萬人。2007年5月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32]
嶗山區歷史人物
編輯逄萌,字子康,一為子慶,漢北海郡都昌縣(今山東省昌邑市)人。家境貧困,曾任亭長。縣尉路過驛亭,逄萌候迎拜謁,感慨不已,喟然嘆曰:“大丈夫豈能為他人服役!”遂去長安就學,研讀《春秋》。在長安時聞聽王莽殺其子王寧,逄萌對友人説:“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於是懸冠於長安東郭城門,迴歸故里,攜家渡海到遼東居住。
[33]
鄭玄,字康成,漢北海郡高密縣(山東省高密市)人,東漢經學家,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世稱“鄭學”。鄭玄勤於學業,既學今文經,又從馬融習古文經,且學無常師,兼及百家。鄭玄遊歸故里後,聚眾講學。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鄭玄因黨錮之禍被拘,其間潛心鑽研經學,勤於著述。建安五年(200年)六月卒,年74歲。
[33]
王義錫(1938年5月~2006年)原青島市嶗山區浮山後人,中共黨員,1956年參加工作。曾任青島麪粉機械廠董事長兼青島麪粉機械研究所所長。他主持研製的“雙福牌”系列麪粉加工成套設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後獲得全國星火明星企業家、全國優秀企業家等榮譽。
王樹森(1897~1976年)石老人社區人。十三四歲開始學石匠,20多歲就技藝超羣,被家鄉人稱為“石匠魯班”。20世紀50年代,他參與了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的建設,指導了武漢長江大橋紀念碑的豎立。195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34]
嶗山區獲得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嶗山區情況簡介 .嶗山區人民政府
- 2.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中國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18年)》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11-23]
- 3.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 文化和旅遊部 [引用日期2019-09-05]
- 4. 2019年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名單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12-08]
- 5. 孫海生任嶗山區委書記 .青島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9-07]
- 6. 歷史沿革 .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
- 7. 行政區劃 .嶗山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 8. 嶗山區概要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17]
- 9. 第一章 地質·地貌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2]
- 10. 第二章 海域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4]
- 11. 第三章 水系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4]
- 12. 自然資源 .嶗山人民政府
- 13. 自然資源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2]
- 14. 2016年嶗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嶗山區情網
- 15. 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山東省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08.
- 16. 經濟綜述 .嶗山人民政府
- 17. 農林牧漁業 .嶗山人民政府
- 18. 工業和建築業 .嶗山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 19. 財政.金融 .嶗山人民政府
- 20. 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4]
- 21. 國內貿易 .嶗山人民政府
- 22. 對外經濟 .嶗山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2-26]
- 23. 嶗山科技 .嶗山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 24. 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嶗山人民政府
- 25. 2016年嶗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嶗山人民政府
- 26. 第三章 文化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4]
- 27. 嶗山風物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4]
- 28. 第五章 民俗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4]
- 29. 華樓山風景區 .山東省情網[引用日期2018-01-18]
- 30. 九水風景區 .山東省情網[引用日期2018-01-18]
- 31. 名勝古蹟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4]
- 32. 嶗山名片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4]
- 33. 寓居人物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4]
- 34. 王樹森 .嶗山區情網[引用日期2018-01-22]
- 35. 發揮央視傳媒優勢 服務中國最美縣域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07-15]
- 36. 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19)在京召開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榜單發佈 .中國信息產業網[引用日期2019-11-15]
- 37. 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 .齊魯網[引用日期2020-05-16]
- 38. 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9]
- 39. 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0]
- 40. 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6]
- 41. 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6-12]
- 42. 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6-13]
- 43. 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7]
- 44. 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 .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10]
- 45. 中國百強區發佈:深圳南山排名第一!|深圳|生產總值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9-12]
- 46.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20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引用日期2020-11-17]
- 47. 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佈,彰顯美麗中國偉大成就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20-11-18]
- 48. 山東表彰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 .齊魯網[引用日期2020-12-30]
- 49.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農業農村部關於通報表揚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2-22]
- 50. 全國農技中心發佈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4-05]
- 51. 青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第二號) ——各區市人口情況 .青島政務網[引用日期2021-07-25]
- 52. 2020年嶗山區經濟運行簡況 .嶗山政務網[引用日期2021-07-25]
- 53. 嶗山概況 .嶗山政務網[引用日期2021-07-25]
- 54. 中國百強區發佈:前十強廣東獨佔八席 27個城區GDP超2000億|深圳市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18]
- 55.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8-19]
- 56. 湖山擁福田地生輝,深圳福田區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 .澎湃[引用日期2021-09-24]
- 57. 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名單公佈 .中國水利[引用日期2021-12-13]
- 58. 青島五區選舉產生該區新一屆國家政權機關領導人員 .微信[引用日期2022-02-26]
- 59. 分區市地區生產總值2021年4季度 .青島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3-03]
- 60. 關於命名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11-20]
- 61. 青島嶗山:榮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 .金台資訊[引用日期2022-12-10]
- 62. 2022年山東省科技創新強縣名單發佈! .山東政事.2022-12-27[引用日期2022-12-27]
- 63. 嶗山區啓動全國首個透明運行的環衞園林慈善關愛基金 .百家號.2023-01-22
- 64. 嶗山區A級旅遊景區名錄 .嶗山區人民政府.2021-03-11[引用日期2023-02-15]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