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島大學

鎖定
青島大學(Qingdao University),簡稱青大(QU),位於山東省青島市 [5]  是由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辦,由山東省人民政府與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 [5]  山東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5]  [8]  是集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多學科一體的綜合大學, [5]  是山東省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建設高校。 [1]  學校是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90]  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96]  國家級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等。 [111] 
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9年創辦的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後變更為青島醫學院),1950年舉辦的青島紡織技術訓練班(後變更為山東紡織工學院),1951年組建的青島教師業餘進修學院(後變更為青島師範專科學校)和1985年建立的原青島大學。 [2]  1993年,青島大學由原青島大學、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醫學院、青島師範專科學校等合併組建而成。 [1]  1994年,青島大學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32]  1998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31]  2020年,學校入選省屬“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被確定為“衝一流”建設高校。 [97]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浮山校區、金家嶺校區、松山校區三個校區,佔地2655畝,建築面積114萬平方米;有教學、科研用設備6萬台件;設有34個學院和醫學部,有備案本科專業8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專業學位博士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0個;博士後流動站1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 [1]  有教職工3790餘人,專任教師2600餘人(教授464人、副教授895人),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 [1]  [53] 
中文名
青島大學
外文名
Qingdao University [5] 
簡    稱
青大(QU) [5] 
創辦時間
1909年 [2] 
辦學性質
公辦 [5] 
學校類別
綜合 [5] 
學校特色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6] 
山東省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2012年) [9] 
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7年) [10] 
主管部門
山東省 [8] 
現任領導
魏志強(校長)
本科專業
89個(本科備案專業) [1] 
碩士點
一級學科碩士點4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型31種(截至2023年5月) [1] 
博士點
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專業學位博士點17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種(截至2023年5月) [1]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1個(截至2023年5月) [1] 
國家重點學科
2個(截至2023年5月) [1] 
院系設置
34個 [1] 
校    訓
明德,博學,守正,出奇 [5] 
校    歌
青大之歌 [5] 
校慶日
5月14日 [5] 
地    址
浮山校區:山東省青島市寧夏路308號
金家嶺校區:山東省青島市松嶺路中段
松山校區:山東省青島市登州路38號 [4] 
院校代碼
11065 [8]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07年) [12]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2009年) [13]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2013年) [14] 
知名校友
葛均波 [15] 
王玉忠 [16] 
程國良 [18] 
慧新安 [19] 
佔地面積
2655 畝((截至2024年5月)) [1] 
學生人數
41000餘人(截至2023年5月) [1]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2人(截至2023年12月) [38] 
專任教師
2629人(截至2023年12月) [38] 

青島大學歷史沿革

青島大學學校前身

青島醫學院
學校辦學的起點應上溯到合併前各校不同的歷史源頭。其中,青島醫學院的辦學歷史起點最早,源於1909年成立的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 [2] 
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外景 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外景
1909年,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正式開辦,設置了法政、工藝、醫科、農林等學科,是青島近代第一所綜合大學。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醫科依託膠澳督署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前身)舉辦,該醫院為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的醫科教育提供醫學師資以及教學與臨牀實習場所。一戰爆發後,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於1914年停辦,膠澳督署醫院改稱為青島病院。依託青島病院,在原有醫學教育的基礎上,舉辦了青島醫學校。在此後不同時期,學校先後使用了青島醫科大學、青島東亞醫科學院等名稱,1943年定名為青島醫學專門學校。 [2] 
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校門 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校門
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停辦後,當時的北洋政府擬在青島繼續設立綜合大學,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舉辦。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在接收私立青島大學校產的基礎上舉辦,設文學、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1932年,國立青島大學更名為國立山東大學,設文理學院、工學院兩個學院,下設8個系。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立山東大學輾轉遷至安慶和萬縣辦學,1938年暫行停辦。1946年,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覆校,設立了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和醫學院。其醫學院就是合併了前述的青島醫學專門學校及其附屬醫院組建而成。 [2] 
80年代青島醫學院黃台路校門 80年代青島醫學院黃台路校門
1949年,青島解放後,國立山東大學用名山東大學。1956年,醫學院從山東大學分離出來,獨立建院,定名為青島醫學院。1958年,山東大學遷往省會濟南。1978年,青島醫學院成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專業設置從單一的臨牀醫學專業向多專業醫科院校發展。此後,青島醫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逐漸發展成為一所學術力量較為雄厚、具有較大影響的醫科院校。 [31] 
山東紡織工學院
山東紡織工學院正門 山東紡織工學院正門
山東紡織工學院源於1950年4月由紡織工業部華東紡織管理局舉辦的青島紡織技術訓練班。此後,歷經青島紡管分局幹部學校、青島紡織管理局幹部學校、青島紡織專科學校、青島紡織工業學校、山東省紡織工業學校等辦學時期。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山東紡織工學院在山東省紡織工業學校的基礎上成立。 [2] 
青島師範專科學校
1981年青島師範專科學校正門 1981年青島師範專科學校正門
青島師範專科學校源於1951年10月由青島市文教局聯合青島教育工會、山東大學共同組建的的青島教師業餘進修學院,先後經歷了青島教師進修學院、青島工讀師專、青島師範專科學校、青島師範學校、青島師範專科學校、青島市教育局幹部教師訓練班、青島教師進修學院等辦學時期。1981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島師範專科學校在青島教師進修學院的基礎上籌建。 [2] 
原青島大學
1986年青島大學校門 1986年青島大學校門
原青島大學於1985年建立。20世紀80年代初,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提議,在青島、煙台各建設一所綜合性大學。1984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青島視察工作,聽取了關於組建青島大學的彙報,為青島大學題寫校名。1984年11月,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籌建青島大學。1986年9月青島職業大學併入。原青島大學設立了文、理、工、商等多門學科。 [2] 

青島大學正式建校

1993年5月,原青島大學、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醫學院、青島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新青島大學。 [2]  [31]  合併辦學初期,學校在學科初步整合的基礎上着手進行院系調整,設置了醫學院、紡織服裝學院、文學院、理工學院、國際商學院和師範學院等六個學院。此後,學校通過學科的進一步融合,相繼組建了機電工程學院、電氣及自動化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學院。 [31]  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青島大學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32]  1998年,青島大學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31] 
1999年4月原山東紡織工業幹部學校、2001年7月原對外經濟貿易部青島療養院、2002年3月原青島高級職業學校相繼併入青島大學。 [2]  2006年,學校被評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94]  2012年,青島大學入選了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90]  2013年5月,在合併辦學20週年之際,青島大學確定了學校校史起點(1909年)和校慶日(每年的5月14日),並正式啓用新校訓和新校徽,學校同時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確定為校友返校日 [33]  2014年,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93] 
2017年,青島大學入選了教育部公佈的“2017年新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即“111計劃”。 [108]  同年,入選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109]  2020年,青島大學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96]  2022年,青島大學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 [91]  2023年,學校系統科學入選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811”項目。 [110]  同年,學校獲批國家級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111]  2024年05月07日,山東省委任命魏志強同志任青島大學校長。 [115] 

青島大學辦學條件

青島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4年5月,青島大學設有34個學院和醫學部,有備案本科專業89個,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個學科門類。 [1] 
青島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類別
院系名稱
專業(本科)
理工類
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類)、數學與應用數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拔尖人才創新班)、應用統計學
物理科學學院
物理學(師範類)、應用物理學、應用物理學(拔尖人才創新班)、廣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師範類)、應用化學、應用化學(拔尖人才創新班)、化學工程與工藝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綜合評價巴斯德生物技術創新實驗班(生物技術)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機械工程(卓越創新班)、測控技術與儀器、工業設計、智能製造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類(含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綜合評價先進材料創新實驗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自動化學院
自動化、機器人工程
電氣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學院(微納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微納英才班)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軟件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校企合作辦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
紡織服裝學院
紡織工程、紡織工程(卓越創新班)、服裝設計與工程、綜合評價科技時尚創新實驗班(服裝設計與工程)、輕化工程、表演(服裝表演)、服裝與服飾設計
繼續教育學院
——
應用技術學院
——
人文社科類
歷史學院
歷史學(師範類)、綜合評價人文科學創新實驗(歷史學)
經濟學院
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綜合評價量化金融與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班(金融學)
法學院
法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類)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國際政治、綜合評價公共管理數據科學創新實驗班(行政管理)
紀檢監察學院
——
師範學院
學前教育(公費師範生)、學前教育(3+4師範生)、小學教育(公費師範生)、小學教育(3+4師範生)、應用心理學
教師教育學院
——
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師範類)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公費師範生)、漢語言文學(師範類)、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動畫
外語學院
英語、英語(公費師範生)、英語(師範類)、德語、日語、朝鮮語、法語、西班牙語、綜合評價上合英俄雙語創新實驗班(英語)、綜合評價語言大數據創新實驗班(英語)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
——
國際教育學院
——
質量與標準化學院
標準化工程
商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
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旅遊管理、地理科學(師範類)、酒店管理
音樂學院
音樂學(聲樂方向)、音樂學(鍵盤方向)、音樂學(理論方向)、音樂表演、音樂表演(西洋管絃方向)、音樂表演(民族管絃方向)、音樂表演(鍵盤方向)、音樂表演(聲樂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學
美術學院
繪畫、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
——
醫學部
基礎醫學院
臨牀醫學(5+3)、臨牀醫學(5+3,兒科方向)、臨牀醫學(5年制)、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技術、口腔醫學、預防醫學、預防醫學(卓越創新班)、藥學、護理學
口腔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
藥學院
護理學院

注:表中資料來源 [34]  [106] 

青島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5月,青島大學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專業學位博士點17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型3種;一級學科碩士點4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型31種;博士後流動站1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811”項目B類潛力學科1個,山東省高水平學科高峯學科1個、優勢特色學科4個、培育學科3個,山東省一流學科8個、山東省重點學科20個學術影響力全球排名510位,工程學、臨牀醫學、化學、材料科學、神經科學和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環境與生態學、社會科學、農業科學、免疫學共13個學科相繼進入全球排名前1%;25個學科入選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行榜;28個學科入選2023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行榜;17個學科入選USNews2023年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 [1] 
青島大學學科建設情況一覽表
學科建設類別
數量
學科名目
一級學科博士點——學術學位
14個
應用經濟學、物理學、生物學、系統科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特種醫學 [36] 
一級學科博士點——專業學位
3個
臨牀醫學、口腔醫學、生物與醫藥 [36] 
一級學科碩士點
40個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系統科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紡織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特種醫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公共管理學、藝術學、設計學 [112] 
博士後流動站
1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特種醫學、系統科學、生物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藥學、紡織科學與工程、 [36]  物理學 [113] 
國家重點學科
2個
眼科學、生理學 [37] 
山東省重點學科
20個
材料學、病原生物學、凝聚態物理、系統理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紡織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憲法學與行政法學、金融學、營養與食品衞生學 [36] 
山東省一流學科
8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臨牀醫學、工程學、化學、生物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 [36] 
山東省高水平學科——高峯學科
1個
紡織科學與工程 [36] 
山東省高水平學科——優勢特色學科
4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牀醫學、系統科學 [36] 
山東省高水平學科——培育學科
3個
軟件工程、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口腔醫學 [36] 
全球排名前1%
13個
臨牀醫學、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環境與生態學、一般社會科學、農業科學、免疫學 [1] 
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行榜
25個
數學、化學、機械工程、電力電子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儀器科學、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冶金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農學、口腔醫學、護理學、藥學、經濟學、教育學 [114] 
2023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行榜
28個
應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系統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紡織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音樂與舞蹈學、設計學 [114] 
USNews2023年世界大學學科排行
17個
高分子科學、物理化學、納米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凝聚態物理、生物技術與應用微生物、化學、電氣電子工程、腫瘤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臨牀醫學、物理學、能源與燃料、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注:表中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3年5月,參考資料來源 [1]  [36] 

青島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5月,青島大學教職工3790餘人,專任教師2600餘人(教授464人、副教授895人),其中國家級高層次87人,省部級高層次人才193人次。博士學位的教師1877人,博士化率71%。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 [1]  [38] 
青島大學師資情況一覽表(部分)
類別
名單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拉馬克瑞斯納·西拉姆、樸哲範 [40] 
中國國外院士
切爾諾高爾、李小光、孫琦、鄭宇等 [40]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系統與控制教師團隊 [39] 
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複雜系統與智能控制導學團隊、系統與控制教師團隊 [41] 

青島大學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青島大學擁有國家教學示範中心、國家臨牀教學示範中心等國家教學平台1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39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7個,一流專業佔招生專業比例72%,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7個,19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和國際認證;3個專業羣入選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羣項目、5個專業羣入選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國家精品課程14門、國家一流課程22門、省級一流課程104門 [1] 
青島大學教學建設情況一覽表(部分)
類別
名單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單純皰疹病毒的分離與鑑定虛擬仿真實驗、計算機控制技術、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民間文學、紡紗學、紡織材料學、公共政策學、局部解剖學、軟件構造、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微觀經濟學Ⅱ、大數據分析方法、跨文化口譯實踐Ⅱ、生理學、運動控制系統、民間美術、青島城市史、海洋生物質纖維濕法紡絲成形虛擬仿真實驗、刑事證據庭審質證虛擬仿真實驗、藥理學 [47]  [107]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3ds Max基礎教程、Excel會計應用系列教程、大數據中的R語言、編程、藥物化學、中國服裝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電氣控制技術與PLC-l、兒科護理學、非織造學、貨幣金融學、機械設計基礎、旅遊地理學、旅遊學原理、實用法語、數據結構、税法、衞生統計學、無機化學、現代控制理論I、預防醫學I、中國傳統音樂理論II、自動控制原理I、組織與胚胎學I、臨牀血液學檢驗、英漢/漢英筆譯、計算機創新實踐、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案例分析、手工印染、水彩風景寫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創業風險評估與策略設計虛擬仿真實驗、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虛擬仿真實驗、心肌再灌注損傷探究虛擬仿真實驗等 [46]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工電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文科綜合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應用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44]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複合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103]  電子信息與電氣類專業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 [104]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經濟學、金融學、法學、應用心理學、小學教育、日語、德語、英語、歷史學、生物技術、複合材料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醫學影像學、預防醫學、藥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音樂表演、音樂學、繪畫、新聞學、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應用化學、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紡織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會計學、工商管理、旅遊管理 [36]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信息安全、智能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輕化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化學工程與工藝、學前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政管理、測控技術與儀器、食品科學與工程、視覺傳達設計、應用統計學、朝鮮語 [36] 
國家級特色專業
臨牀醫學、機械工程、紡織工程、朝鮮語、自動化、漢語言文學、應用物理學 [42] 
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 [105] 
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重點專業羣
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經濟學、經濟統計學) [42] 
國家級精品課程
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影像解剖學等 [45] 
注:表中資料統計時間截至2023年5月
教學成果
截至2024年5月,青島大學獲國家教學成果獎8項。 [43] 
青島大學教學成果獲獎情況(國家級、部分)
獲獎時間
名稱
獎項類別
2009年
堅持“三結合”,實現“三轉變”——地方綜合大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100]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電子信息與電氣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100]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4年
青島大學浮山書院博雅教育探索與實踐 [101]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8年
觀念引領·內融外協·全程幫扶——應用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 [102]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22年
交叉聯動、雙向協同、三型融通的地方高校信息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99]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行業導向、工程牽引、多元並舉-智能製造時代控制工程研究生培養創新與實踐 [99]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青島大學合作交流

國際合作交流
青島大學交流與合作的國外院校(機構)分佈圖 青島大學交流與合作的國外院校(機構)分佈圖
青島大學堅持國際化辦學戰略,學校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202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關係,建立師生交流、聯合培養、合作科研等項目200餘個。在中國國外建立孔子學院(課堂)2所。留學生生源國96個 [1]  青島大學合作高校有德國拜羅伊特大學、德國慕尼黑翻譯學院、法國里昂實用美術學院、南安普頓大學、聖荷西州立大學、福岡國際大學、檀國大學等, [48]  合作領域包括學生聯合培養、學生互換交流、暑期或1-3學期的訪學與實踐項目、教師交流、國際會議、科研合作、國際中文教育等多項。 [49] 
中國合作交流
青島大學成立服務青島辦公室,加強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行業協會等單位的聯絡溝通,開展交流合作,辦公室掛靠發展規劃處,主要負責統籌協調全校服務青島工作,牽頭推進學校與政府、行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推動落實已簽定的校級各項合作協議;對學院、部門開展服務青島工作發揮指導職能。 [50]  青島大學與青島市共建了青島企業家學院、青島律師學院、青島社會工作學院。 [55]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
青島大學為2022年1月13日揭牌成立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的實施主體,主要培養熟悉上合組織國家國情、通曉國際規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創新型經貿人才,助力多邊經貿發展。據2024年4月30日官網資料顯示,學校先後開展了國際物流運輸、跨境電子商務等援外培訓和經貿培訓28個班次,覆蓋43個上合組織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3000多人次。 [51] 
兩岸合作交流
青島大學自1999年起,與台灣中原大學開展學生交流項目。2004年,學校與台灣實踐大學建立友好學校關係。同年,學校與台灣雲林科技大學進行了學術交流。2006年,學校和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和交通大學開展學生交流。 [48] 

青島大學附屬機構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2家附屬醫院和13所附屬學校。 [35] 
青島大學附屬機構
類別
名稱
附屬醫院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
附屬學校
青島大學附屬中學、青島大學實驗中學(青島第五中學)、青島大學附屬小學(青島金門路小學)、青島大學第二附屬小學(青島燕兒島路第一小學)、青島大學即墨實驗學校、青島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初中部(嶗山三中)、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青島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小學部(嶗山金融區實驗小學)、青島大學附屬濱海實驗學校(青島濱海學校)、青島大學附屬雲華小學(原昌新小學)、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青島大學幼兒園、青島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嶗山金融區實驗幼兒園)
注:參考資料來源 [35] 

青島大學學術研究

青島大學科研平台

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
截至2024年5月,青島大學擁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示範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0個。 [1] 
青島大學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台一覽表
類別
名稱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 [53]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生態紡織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54]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電動汽車智能化動力集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島) [52] 
國家示範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青島高分子雜化材料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55]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高分子雜化材料創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55]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雜化材料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55]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機器人智能交互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6] 
山東省重點研究機構
海洋生物纖維材料及脂肪品協同創新中心、沿海地區神經蜕變疾病協同中心、生態紡織協同創新中心、數字醫學臨牀診療與營養健康協同創新中心、海洋觀測與寬帶通信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海洋功能纖維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微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等 [55] 

青島大學科研成果

2020年,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青島大學董蒨教授領銜的創新團隊完成的“基於小兒肝膽胰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研發、臨牀應用及產業化”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也是山東省外科領域取得的第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創新團隊研發出基於小兒三維可視化醫療設備,建立了海信數字化手術室,進而形成人類數字肝臟大數據平台,並以此為技術核心,構建了兒童肝、膽、胰腫瘤精準治療體系,運用數字肝臟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出新的肝段分型及各年齡段平均肝體積。該成果實現了由傳統手術向精準醫療的根本轉變。 [7] 
2022年,青島大學共獲得各類國家級科技立項18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7項,國家重點研發課題(項目)6項,子課題11項,軍工項目5項,國家級項目經費達到1.3億元,首次突破1億元。 [57] 
截至2024年5月,“十三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532項;發表SCI收錄論文27749篇,SSCI收錄論文1426篇、CSSCI論文1463篇;獲批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01項;獲授權專利2275項。 [1] 

青島大學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青島大學浮山校區圖書館 青島大學浮山校區圖書館
青島大學圖書館館舍分佈於浮山校區、金家嶺校區、登州路校區 [59]  青島大學浮山校區圖書館於1993年投入使用,是當時山東省單體面積最大的圖書館,也是山東省最早實現自動化管理的圖書館之一。青島大學圖書館曾被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批准為虛擬參考諮詢和原文傳遞的示範館;被教育部calis管理中心授予“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優秀示範館”;被calis山東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授予“文獻傳遞服務一等獎”“外文期刊檢索利用二等獎”“虛擬諮詢服務三等獎”。 [58] 
青島大學金家嶺校區圖文中心 青島大學金家嶺校區圖文中心
青島大學圖書館紙質圖書期刊與電子文獻資源種類繁多,藏書體系齊全,涵蓋文、管、經、法、理、工、醫等領域,收藏有《四庫全書》《續修四庫書》《四庫禁燬叢書》《傳世藏書》《古今圖書集成》等古代典籍;有《中華大藏經》《乾隆大藏經》和《大正大藏經》為代表的一系列宗教類書籍;有《域外漢籍珍本文庫》《韓國曆代文集叢書》《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等一大批東亞文化研究典籍;有《新格魯夫音樂與音樂家大辭典》《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和《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等藝術類研究叢書。 [58]  截至2023年5月,青島大學共有館藏圖書328萬冊,電子圖書170萬冊。 [1] 
學術期刊
截至2023年5月,青島大學主辦有8種學術期 [1]  包括《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精準醫學雜誌》《複雜系統與複雜性科學》等。 [67] 
青島大學主辦期刊簡介
期刊名稱
期刊簡介
期刊封面
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於1988年創刊,是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青島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季刊),主要發表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紡織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環境學、經濟管理等學科的研究論文和前沿領域綜述,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資訊、龍源數據庫、超星數據庫、長江文庫、台灣華藝、中國數學文摘、美國化學(CA)、英國INSPEC、俄羅斯文摘雜誌等數據庫收錄 [60] 
《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封面 《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封面
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
《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於1986年創刊,是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青島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工程技術類學術刊物,大16開本,季刊,在中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報道紡織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電氣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研究論文和前沿領域綜述,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收錄刊源,並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網絡版)》(CSA)、美國《化學文摘(網絡版)》(CA)等收錄 [61] 
《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封面 《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封面
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
《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於1957年創刊,是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青島大學醫學院主辦的省級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反映青島大學及所屬院、所的科研、醫療、教學的新成果、新技術,先後被確定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併入選中國科技期刊文摘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多家數據庫 [62] 
《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封面 《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封面
精準醫學雜誌
《精準醫學雜誌》是2017年7月由《齊魯醫學雜誌》更名而來,上中國批准創辦的第一份有關精準醫學學科領域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在中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載精準醫學領域研究新進展、新成果、新技術。該雜誌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擴刊版)、中國醫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擴刊版)、《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統計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全文收錄期刊,於2022年起被美國《化學文摘(CA)》數據庫收錄 [63] 
《精準醫學雜誌》封面 《精準醫學雜誌》封面
複雜系統與複雜性科學
《複雜系統與複雜性科學》於2004年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創刊的,季刊,在中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發表複雜系統與複雜性科學在不同領域的最新理論及應用研究成果,也適當刊登綜述與評論、學術動態等文章,是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 [64] 
《複雜系統與複雜性科學》封面 《複雜系統與複雜性科學》封面
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88年,是山東省教育廳主管、青島大學主辦、公開發行的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該期刊闢有文學研究、歷史研究、哲學研究、社會學研究、政治學研究、法學研究等傳統欄目,以及東學西漸、東方文化、學術自述等特色欄目,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擴展版,並長期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數據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全文收錄 [65] 
《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封面 《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封面
影像技術
《影像技術》雜誌創刊於1989年,是由山東省教委主管,中國感光學會和青島大學聯合主辦,青島大學影像技術與數據科學研究院專業支撐,公開發行的影像科技類專業學術期刊,是中文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被化學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等收錄,曾獲得Caj-cd規範獲獎期刊、天津市優秀期刊和中國輕工業優秀期刊 [66] 
《影像技術》封面 《影像技術》封面
山東高等教育
《山東高等教育》於2013年12月創刊,是由青島大學主辦的社科教育類學術期刊,闢有改革與治理、就業與創業、教育與經濟、國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人才培養、課程與教學、大學精神、學生事務、教師教育、高職教育、當代教育家思想研究、研究生教育等欄目。 [68-69]  在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公佈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年)》中,該雜誌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教育學擴展期刊 [70] 
《山東高等教育》封面 《山東高等教育》封面

青島大學校園文化

青島大學學校標誌

校名和校旗
胡耀邦手書“青島大學”校名 胡耀邦手書“青島大學”校名
青島大學的校名於1984年10月26日,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青島視察工作期間親書。 [25]  青島大學的校旗、學院(部)旗圖樣以校徽元素加名稱構成。 [28] 
校徽
青島大學校徽 青島大學校徽
青島大學校徽由中文校名、大寫的英文校名和學校辦學的起始年代等三個基本元素組成。中文校名“青島大學”沿用胡耀邦同志的題字。英文校名“QINGDAO UNIVERSITY”採用Times New Roman字體。學校起始年份“1909”為宋體。校徽的基本元素和帶着動感的圖形組成一個不對稱圖案,從整體上看又是一個開放、虛實結合的圓形。校徽只使用一種顏色,或者是深藍色,或者是金黃色。其中深藍色應用於淺色背景,如白色,淺黃色,淺綠色,粉紅色等背景;金黃色的校徽應用於深色背景,如深棕色,深褐色,深藍色,深紅色等背景。學校起始年份“1909”和英文校名中位於色塊上的三個字母“ING”的顏色與背景顏色相同。 [3] 
青島大學校徽圖案簡潔明快,構思新穎,形象大氣,具有鮮明的特色與較強的親和力,體現了校訓“明德,博學,守正,出奇”的內涵,抒發出兼容幷包、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表現出熱情奔放、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散發着面向世界、走向未來的時代氣息。 [3] 
吉祥物
青島大學吉祥物 青島大學吉祥物
青島大學的吉祥物為“阿浮”和“青青”,於2019年5月18日在青島大學召開的辦學110週年慶祝活動新聞發佈會上正式問世。 [26]  吉祥物阿浮和青青以山海元素為載體,山代表堅韌,海代表包容,與青島大學多元厚重的辦學歷史十分契合。 [27] 

青島大學精神文化

校訓
青島大學校訓 青島大學校訓
青島大學的校訓為“明德,博學,守正,出奇”,簡單的解釋為培育高尚的品德,積累淵博的學識,恪守正確的規範,誠實做人,紮實做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出奇制勝。其中,“明德”是育人層面上的要求,“博學”是學術層面上的要求。“明德”“博學”又是塑造一個道德高尚、知識淵博的人的基礎。而“守正”“出奇”既是做人的準則,又是做事的科學方法和藝術。 [3] 
“明德”有兩個出處,一是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外,在《尚書·君陳》中有“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校訓中的“明德”意為為培育高尚的品德,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而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育人先要“明德”,“明德”是塑造人、成就人最根本的基礎。 [3] 
“博學”有三個出處,一是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二是出自《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三是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校訓中的“博學”有兩層意思:一是博覽羣書,廣泛學習。“博學”就是要兼容幷包,海納百川,博採眾家之長,以達到學識淵博。二是學識淵博,知識豐富,見多識廣。 [3] 
“守正”,出自《漢書·劉向傳》:“君子獨處守正,不橈眾枉”。校訓中的“守正”意味着恪守規範,遵守法律,堅守正義。 [3] 
“出奇”有兩個出處,一是出自《道德經》:“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二是出自《孫子·勢》:“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校訓中的“出奇”,即出奇制勝,決勝出乎意料之外。 [3] 
校歌
青島大學的校歌為《青大之歌》,由趙明作詞,徐沛東作曲。 [29] 
《青大之歌》
詞:趙明
曲:徐沛東
泰山升旭日,黃海映霞光,壯麗的齊魯簇擁着山海氣象。
這裏有仁者興學,這裏有智者安邦,風雨滄桑鍛造了民族的脊樑。
這裏曾燃燒五四的火炬,這裏播撒着文明的希望。羣星璀璨譜寫開新的序章,
啦啦啦啦,銀濤推雪浪。
啦啦啦啦,青大出東方。
浮山連着泰嶽,半島通大洋,開放的青大沐浴着潮汐成長。
這裏有人文家園,這裏有科學殿堂,海魄山魂是我們精神的風光。
這裏傳承着不滅的薪火,這裏凝聚着民族的力量,心中珍藏龍飛雲天的夙望。
啦啦啦啦,天道貴健動。
啦啦啦啦,生命要輝煌。 [30] 
青島大學校歌 青島大學校歌

青島大學社團文化

青島大學設有學生會、研究生會、青年媒體中心、大學生藝術團、青年志願者聯合會、大學生科創實踐中心等多個團學組織。 [71] 
青島大學學生會
2021青島大學“迎新杯”足球賽 2021青島大學“迎新杯”足球賽
青島大學學生會是青島大學黨委領導、團委指導下的全校性學生羣眾組織,是學校聯繫學生的橋樑和紐帶,是全校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主體組織,下設事務管理中心、發展聯絡中心、新聞宣傳中心、學術科創中心、生活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開展“迎新杯”足球賽、週五之夜、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等多項科技文化活動。 [71] 
青島大學研究生會
青島大學研究生會2023年舉辦的學術沙龍活動 青島大學研究生會2023年舉辦的學術沙龍活動 [76]
青島大學研究生會是在校黨委領導和校團委指導下,代表廣大研究生權益的學生組織,設有秘書處、組織中心、學術科創中心、文體中心、實踐調研中心、新媒體中心等職能部門。青島大學研究生會舉辦學術沙龍等活動,搭建開放、多元的學術交流研討平台。 [72] 
青島大學青年媒體中心
青島大學校刊《青大園》 青島大學校刊《青大園》
青島大學青年媒體中心是在青島大學團委指導下成立的,面向全校廣大師生的學生組織,是學校團委的宣傳窗口,承擔團員青年的思想引領、理論學習和團委新媒體建設工作,負責學校共青團的宣傳報道和對外宣傳交流工作,承擔校刊《青大園》的編輯和刊發等工作,此外,還承擔“青島大學團委”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的管理、運營以及各類新媒體線上、線下活動的設計策劃,組織校內各團屬新媒體間的協調聯動。青島大學青年媒體中心下設編輯中心、採訪中心、攝影中心、視頻中心、美工中心、微博中心以及《青大園》編輯部等部門。 [73] 
青島大學大學生藝術團
青島大學大學生藝術團承辦的“奔跑吧青春”青島大學2022畢業 青島大學大學生藝術團承辦的“奔跑吧青春”青島大學2022畢業 [78]
青島大學大學生藝術團成立於2006年,是在校黨委領導、校團委指導下的校級學生組織,下設聲樂部、舞蹈部、曲藝部、器樂部、禮儀隊、秘書處、自律部、舞台監督部、舞台美術部等部門。青島大學大學生藝術團承辦了迎新晚會、“唱校歌、抒豪情”合唱比賽、科技文化藝術節開幕式、畢業歌會等多個校級大型活動,曾參與組織承辦2016年創青春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頒獎典禮、青島大學辦學110週年文藝晚會,參與錄製《奔跑吧》綜藝節目,畢業典禮快閃等活動。 [74] 
青島大學青年志願者聯合會
“中國+中亞五國”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 “中國+中亞五國”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 [77]
青島大學青年志願者聯合會是青島大學的校級學生組織,負責組織和指導全校青年志願服務工作,為校內外提供各類志願服務,曾承擔過APEC系列高官會、二十國集團民間社會(C20)會議、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峯會、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國際標準化論壇、全國學生運動會、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青島馬拉松等大型會議和賽事的志願服務工作,參與發起並持續打造七海公益雲支教志願服務品牌,曾獲山東省志願服務先進集體、中國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國家銀獎、“挑戰杯”國家銅獎等榮譽稱號和獎項。 [75] 

青島大學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5月,青島大學有浮山校區、金家嶺校區、松山校區三個校區,佔地2655畝,建築面積114萬平方米。 [1] 

青島大學浮山校區

浮山校區位於青島市寧夏路308號,以綜合型為主,培養本科生、研究生為主。 [79] 
青島大學(浮山校區) 青島大學(浮山校區)

青島大學金家嶺校區

金家嶺校區位於青島市松嶺路93號,主要學科有經濟、金融、管理等,圍繞國家級金融財富中心打造商經特色,培養本科生為主。 [79] 
青島大學金家嶺校區體育場 青島大學金家嶺校區體育場

青島大學松山校區

松山校區位於青島市登州路38號,以醫學教育為主,培養研究生、博士生為主。 [79] 
青島大學松山校區 青島大學松山校區

青島大學行政管理

青島大學現任領導

青島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
魏志強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肖江南、胡欽曉
紀委書記、省監委駐青島大學監察專員
徐大連
副校長
陳濤、李榮貴、劉恩賢、何燕、李建波、牛海濤
黨委常委
胡金焱、肖江南、胡欽曉、李軍、劉彩雲、陳濤、何燕、徐大連、吳世珍
參考資料: [11] 

青島大學歷任領導

青島大學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任期
黨委書記
李祖衡
1993.06-1995.09
胡延森
1995.09-2003.01
徐建培
2003.01-2010.12
夏臨華
2011.01-2015.07
範躍進
2015.07-2018.02
校長
竺苗龍
1993.07-1997.03(1997.03-2003.01任名譽校長)
周廣福
1997.03-1999.08
徐建培
1999.08-2004.01
夏臨華
2004.01-2011.02
王安民
2011.02-2015.05
範躍進
2015.07-2018.02
夏東偉
2018.02-2023.11
參考資料來 [24]  (數據時間截至2024年4月28日)

青島大學校園環境

青島大學有體育館、圖書館、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等設施;有百卉廣場、思湧泉、百木園、香港迴歸紀念鍾等景點。 [81] 
校園環境
  • 青島大學體育館
青島大學體育館是青島大學的標誌性建築和大型文體活動中心、體育人才培訓基地,於2005年6月落成使用,位於青島市香港東路與寧夏路交口處,佔地面積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可容納觀眾5000人,可滿足各類體育賽事及大型集會 [80]  青島大學體育館由中國著名體育建築大師梅季魁設計,建築形象以“海之韻”為主題,浪花的外形象徵青島大學蓬勃向上的發展前景和乘風破浪、勇作時代弄潮兒的開拓精神,是青島雙星籃球俱樂部參加NBL、CBA聯賽主場比賽的場館,曾經舉辦過第29屆殘奧會殘奧帆賽閉幕晚會等重要活動。 [55] 
青島大學體育館 青島大學體育館

青島大學校友情況

2013年5月,青島大學召開首屆校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首屆校友會組織機構。2020年6月20日,青島大學校友會正式註冊成為法人單位。青島大學在校友比較集中的地區組建了多個校友分會,截至2021年12月,已組建32個地方校友組織,涵蓋中國12個省直轄市和山東省17個地市,此外還有泰國、墨爾本、加拿大3個海外校友會。 [17]  青島大學校友會的校友刊物為《天南地北青大人》。 [23]  青島大學知名校友有葛均波、 [15]  王玉忠、 [16]  程國良、 [18]  惠新安等。 [19] 
青島大學校友簡介(部分)
姓名
簡介
葛均波
男,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大學醫學院84屆校友,為同濟大學副校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心導管室主任,心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截至2017年6月) [15] 
王玉忠
男,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1978級學生,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創新團隊帶頭人,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 [16] 
程國良
男,1962年畢業於青島醫學院醫療系,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401醫院副院長兼全軍手外科中心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是世界教科文衞組織醫學專家成員,是中華手外科雜誌副總編輯,中華顯微外科雜誌及解放軍醫學雜誌編委 [18] 
惠新安
男,1980年9月~1984年7月就讀於青島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山東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截至2018年4月) [19] 
亓慶良
男,青島大學75級醫療專業校友,任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中心衞生院院長,先後獲得全國醫院優秀院長、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20] 
賈少謙
男,青島大學1993級校友,畢業於青島大學經濟法系。2019年7月任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 [21] 
梁楠鬱
男,青島大學經濟學院2000級本科生、自動化學院2004級碩士生。任西藏那曲市委副秘書長、雙湖縣委副書記(掛職),中國石油高級審計經理(截至2021年4月) [22] 

青島大學所獲榮譽

青島大學所獲榮譽(部分)
獲獎時間
內容
2006年
獲批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 [95] 
2013年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88] 
教育部第一批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89] 
2017年
全國首批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校 [92] 
2020年
獲得“省級文明校園”稱號 [82] 
入選省屬“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被確定為“衝一流”建設高校 [97] 
2022年
被列入“2021年度山東省校園安全工作先進集體” [83] 
獲評“第一批山東省綠色學校” [84] 
2023年
在2022-2023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青島大學名列全球最佳大學第794位,名列亞洲最佳大學第199位,名列中國最佳大學第86位 [87] 
在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第107位 [85] 
2024年
在2024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第110位 [8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