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刀豆

鎖定
青刀豆是豆科菜豆屬一年生草質藤木。莖細長,纏繞性,被柔毛;三出複葉,具長柄,莖生小葉闊卵形或菱狀卵形;總狀花序,苞葉與小苞葉斜卵形,花萼鍾狀,花冠蝶形,可為白色、黃色、紫色、紅色;莢果條狀,略膨脹;種子腎形,白色、褐色或絳紅色,有花斑;花期5-7月;果期6-8月。 [2]  青刀豆又名四季豆,因其肉質鮮嫩,豆莢和種子均可食用,四季能吃到,故名“四季豆”。 [3] 
青刀豆原產於墨西哥南部和中、南美洲,中國南北各地廣泛種植,世界各地均有分佈。 [4]  青刀豆性喜温暖,不耐霜凍和炎熱,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忌澇漬,對土壤要求較嚴,需要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和粘壤土。 [5]  青刀豆是種子繁殖。 [6] 
青刀豆解熱、利尿、消腫。 [2]  青刀豆適合於制罐用,但亦可為家用蔬菜,採摘的鮮豆莢洗淨後炒食,豆莢青脆鮮嫩,香甜可口,風味獨特,為居家佳餚。 [7] 
中文學名
青刀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蝶形花科
菜豆族
菜豆屬

青刀豆植物學史

青刀豆又名四季豆,因其肉質鮮嫩,豆莢和種子均可食用,四季能吃到,故名“四季豆”。 [3] 

青刀豆形態特徵

青刀豆是豆科菜豆屬一年生草質藤木。莖細長,纏繞性,被柔毛;三出複葉,具長柄,莖生小葉闊卵形或菱狀卵形;總狀花序,苞葉與小苞葉斜卵形,花萼鍾狀,花冠蝶形,可為白色、黃色、紫色、紅色;莢果條狀,略膨脹;種子腎形,白色、褐色或絳紅色,有花斑;花期5-7月;果期6-8月。 [2] 
按其色澤,刀豆有青刀豆和覆蓋有蠟質的黃刀豆,我國以前者為主。按形狀,刀豆有扁形或圓形,也有中間類型,種類很多。株型直立,抗逆性強,既可直接上市鮮食,也可採英果速凍供出口創匯。
形態鑑別
品種形狀可分圓形(豆的寬度不大於厚度的1.5倍)和扁形(豆的寬度大於厚度的1.5倍)。按色澤不同,刀豆有青色和蠟黃色(可稱為金黃色或黃色)兩種。從形狀分,有下述幾種:整條;片,包括縱切片和法國式(縱切片或縱向成45°角或小於45°角的切片); 段,不短幹20mm的橫切段,允許帶有因切段引起的較短的端片; 短段, 75%以上的橫切段長度短於 20mm; 斜段,與縱向大約成45°的切段。
細刀豆春季播種在3月中旬左右,秋季播種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種植規格每畦兩行,行距50釐米,株距10釐米。畝播種量3公斤。播種時要施足有機肥。播種後10天,當植株2葉時開始追施稀薄人糞肥,促苗生長。播後一個月可施一次重肥,促花芽分化。同時進行培土,促進分枝,防止倒伏。以後每隔10天,追施一次肥,以滿足開花、結英對肥料的需要。開花結英期注意防治豆英嗅、豆莖嗅。可用1000倍液樂果防治,同時注意及時採摘。 [1] 

青刀豆分佈範圍

青刀豆原產於墨西哥南部和中、南美洲,中國南北各地廣泛種植,世界各地均有分佈。 [4] 

青刀豆生長習性

性喜温暖,不耐霜凍和炎熱,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忌澇漬,對土壤要求較嚴,需要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和粘壤土。 [5] 

青刀豆繁殖方法

青刀豆是種子繁殖。 [6] 

青刀豆栽培技術

青刀豆品種選擇

適合加工出口的青刀豆品種,應選擇開花結英集中,嫩莢圓而直,粗纖維含量低,莢長12~15釐米,莢徑粗0.5釐米左右,莢色綠,耐熱抗病的品種。煙台市栽培表現較好的有“1006”矮生品種和“93-8”蔓生品種。

青刀豆整地施肥

青刀豆栽培宜選擇土層深厚、通氣性好、疏鬆肥沃的土壤,不要選用豆類作物連作的地塊,實行3~4年輪作。播種前要深翻地,整地前每畝施優質農家肥2500~3000公斤,過磷酸鈣20~25公斤,硫酸銨10~15公斤,氯化鉀15~20公斤。

青刀豆播種

蔓生和矮生青刀豆均可春播,也可秋播,以春播為主,同一品種春播較秋播產量高12%以上。播種時應選粒大、飽滿和無病蟲的新種子,多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種密度,蔓生品種行穴距55~60釐米×30~40釐米,每畝3500穴左右;矮生品種行穴距40釐米×30釐米,每畝5000穴左右。播種時間,春播5釐米地温穩定在12℃以上方可播種,煙台地區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中下旬,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可提早5~10天播種。秋播一般6月下旬~8月上旬播種,高温情況下從播種到齊苗後10天左右可利用遮陽網覆蓋栽培。

青刀豆肥水運籌

青刀豆整個生育期需要適宜的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苗期一般較耐旱,可酌情澆水1~2次,齊苗後可隨水追1次氮肥,每畝施硫酸銨10公斤,以促進植株生長和花芽分化。開花結莢期應保證肥水供應,一般每3~5天澆水1次,隨澆水追肥2~3次,每次畝施人糞尿1000~2000公斤,或硫酸銨20~30公斤。配合進行葉面追肥2~3次,每次葉面噴施0.3%的尿素,或0.2的磷酸二氫鉀,或2%的過磷酸鈣溶液,最好三種肥料交替運用。葉面追肥有減少落花落莢,增加後期莢重的作用。

青刀豆適時採收

據觀察,青刀豆豆莢在發育過程中,果莢首先膨大,莢長12~15釐米時,種子開始膨大,這時要適時採收。採收晚了,影響幼莢的生長,纖維素增多,品質下降。一般畝產嫩莢1500公斤以上。

青刀豆整地播種

青刀豆 青刀豆
青刀豆栽培宜選擇土層深厚、通氣性好、疏鬆肥沃的土壤,不要選用豆類作物連作的地塊,實行3~4年輪作。播種前要深翻地,整地前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農家肥2 500~3 000千克,過磷酸鈣20~25千克,硫酸銨10~15千克,氯化鉀15~20千克。
蔓生和矮生青刀豆均可春播,也可秋播,以春播為主,同一品種春播較秋播產量高12%以上。播種時應選粒大、飽滿、無病蟲的新種子,多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秋播宜採用高畦栽培,以利於防澇。播種密度,蔓生品種行穴距為(55~60)釐米×(30~40)釐米,每667平方米約3 500穴,每穴播2~3粒種子;矮生品種行穴距為40釐米×30釐米,每667平方米約5 000穴。
播種時間,春作5釐米地温穩定在12℃以上時方可播種,北方地區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可提早5~10天播種。秋作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播種,高温情況下從播種至齊苗後10天左右可利用遮陽網覆蓋栽培。

青刀豆田間管理

青刀豆整個生育期需要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和土壤濕度。苗期一般較耐旱,可酌情澆水1~2次,齊苗後可隨水追1次氮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10千克,以促進植株生長和花芽分化。蔓生品種甩蔓時,應及時插架。開花結莢期應保證肥水供應,一般每3~5天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隨澆水追肥2~3次,每次施腐熟的人糞尿1 000~2 000千克/667米!,或硫酸銨20~30千克/667米2。配合進行葉面追肥2~3次,每隔5~7天1次,每次葉面噴施0.3%尿素,或0.2%磷酸二氫鉀,或2%的過磷酸鈣溶液,最好3種肥料交替運用。葉面追肥有減少落花落莢、增加後期莢重。
刀豆營養豐富,嫩莢含蛋白質6%,還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

青刀豆加工工藝

青刀豆選料

原料罐藏用青刀豆要求莢色深綠,柔軟脆嫩,肉質厚,無纖維或筋,成熟一致,含糖量高,風味好,幹物質在8%以上,豆粒約佔豆莢重的10%—20%。
嫩莢收穫以種子尚未形成或僅具雛形時為好。我國以豆莢橫徑不大於6.3mm,長度不超過76mm的為好。按刀豆罐頭的行情,豆莢細的賣價高。
世界各地均有很多適合於罐藏和冷凍的刀豆品種。我國廣西引進的法國細刀豆是世界上的暢銷品種。美國的商業生產趨向於應用矮蔓的品種,且採用機械化採收。
刀豆原料宜新鮮,要求採摘至加工過程儘量縮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否則需冷藏。夏季更應注意這一點,因此,要儘量做好原料基地的建設。
清理、切端、清洗進廠的原料應先在輸送帶上揀去老豆,畸形和病蟲傷害等不合格豆莢,去除夾雜物。
切端機或手工切去兩端的蒂柄及尖細部分,之後進行清洗。也可以先清洗後進行各種處理。
如果青刀豆質量不是很好,可浸泡在2.5%—3%的鹽水中10分鐘左右,以去除內部的蟲。
分級、切分、預煮按美國的做法,切端後的刀豆在特製的分級機內分成如下6級:0號豆莢橫徑4.8mm或更小; 1號 4.8—5.8mm; 2號 5.8~7.3mm; 3號 7.3—8.3mm;4號 8.3—9.5mm;5號 9.5—11.2mm;6號大於 11.2mm。
1、2、3號用於製作整裝罐頭。大號的需切分,切成25—12.5mm的長度,稱段裝刀豆;有時也切成50mm長的長段,縱切成片,這種產品稱法國式。後者常在預煮後切,否則碎片會掉下塞住熱燙機械。
預煮前必須在冷水中清洗,除淨灰塵和雜質,預煮對青刀豆罐頭很重要,可使其部分軟化,易於裝罐,還可除去部分空氣。預煮温度一般在 85—95℃,時間視成熟度及塊形大小而異,從2—3分鐘至3—5分鐘不等。預煮後立即用冷水冷卻。

青刀豆罐裝

裝罐刀豆採用塗料罐,中國推薦使用的空罐罐形裝量如下:
湯汁的鹽水濃度2.0%—2.3%。美國有些加工者還加入1.8%左右濃度的食糖,以增進風味。湯汁應煮沸,過濾,高温加入罐內(最好在 95℃左右)。
排氣、密封加熱排氣要求中心温度達 75℃以上,抽氣密封應調節儘可能高的真空度。
殺菌、冷卻刀豆應採用高温殺菌,425g和567g淨重的罐頭參考殺菌式為10′—25′/119℃(反壓冷卻)。其他罐型可酌情增減。

青刀豆主要價值

解熱、利尿、消腫。 [2]  適合於制罐用,但亦可為家用蔬菜,採摘的鮮豆莢洗淨後炒食,豆莢青脆鮮嫩,香甜可口,風味獨特,為居家佳餚。 [7] 
參考資料
  • 1.    彭木金.細刀豆[N].福建農業,1996年07期
  • 2.    餘甘霖,胡玉彬編著,長江三峽中草藥圖譜,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12,第177頁
  • 3.    祝寶鈞主編,家庭菜點大觀,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09,第240頁
  • 4.    煙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編著,創匯作物50種,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06,第146頁
  • 5.    胡茂剛,胡英華,劉洪慶主編,科學種植致富100例,金盾出版社,2016.05,第111頁
  • 6.    生活工坊,綠色蔬菜栽培入門手冊,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第114頁
  • 7.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漳州市委員會學習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印,漳州文史資料 第28輯 總第33輯 漳州名優特產專輯,2003.12,第4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