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官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
《靈官》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是一篇典型的聊齋風格的故事。篇名取“靈官”,是有深刻寓意的,連這樣潛心修道的狐狸都不放過,真是極度打擊蒼生的自由。本文也同時敍述了兩人的真摯友誼,狐狸潔身自好,身有污垢,就不想再遊覽人間,潛伏好幾百天,卻依然惦記着好友,要來告別,道士也深信他説的是真的,才由此躲避了一場災難。試問人世間誰能預知禍福呢,老百姓常常無故遭殃,就是因為統治者的暴政埋下了無數不可預見的隱患。
作品名稱
靈官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朝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靈官作品簡介

在聊齋故事卷一第三十五篇《靈官》,篇幅短小,內容完整,是一篇典型的聊齋風格的故事。篇名取“靈官”,是有深刻寓意的,連這樣潛心修道的狐狸都不放過,真是極度打擊蒼生的自由。本文也同時敍述了兩人的真摯友誼,狐狸潔身自好,身有污垢,就不想再遊覽人間,潛伏好幾百天,卻依然惦記着好友,要來告別,道士也深信他説的是真的,才由此躲避了一場災難。試問人世間誰能預知禍福呢,老百姓常常無故遭殃,就是因為統治者的暴政埋下了無數不可預見的隱患。 [1] 

靈官作品原文

朝天觀道士某[1],喜吐納之術[2]。有翁假寓觀中,適同所好,遂為玄友[3]。居數年,每至郊祭時[4],輒先旬日而去,郊後乃返。道士疑而問之。翁曰:“我兩人莫逆[5],可以實告:我狐也。郊期至,則諸神清穢,我無所容,故行遯耳[6]。”又一年,及期而去,久不復返。疑之。一日忽至。因問其故。答曰:“我幾不復見子矣!曩欲遠避,心頗怠,視陰溝甚隱,遂潛伏卷甕下[7]。不意靈官糞除至此[8],瞥為所睹,憤欲加鞭。餘懼而逃。靈官追逐甚急。至黃河上,瀕將及矣。大窘無計,竄伏溷(hùn)中。神惡其穢,始返身去。既出,臭惡沾染,不可復遊人世。乃投水自濯訖,又蟄隱穴中,幾百日,垢濁始淨。今來相別,兼以致囑[9]:君亦宜引身他去,大劫將來,此非福地也。”言已,辭去。道士依言別徙。未幾而有甲申之變[10]。 [1] 

靈官註釋譯文

靈官詞句註釋

[1]朝天觀:指北京朝天宮。明宣宗朱瞻基,仿效朱元璋在南京所建朝天 宮的樣式,於宣德八年(1432)在皇城西北建成朝天宮,作為郊祀前百官習 儀之所。宮內有三清、通明、普濟等十一殿,以奉三清、上帝及諸神,又於 東西建具服殿,備臨幸。熹宗天啓六年(1626)遭火災焚燬。見《帝京景物略》卷四。
[2]吐納術;口吐濁氣,鼻吸清氣,古人叫“吐故納新”。語出《莊子·刻 意》。本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養生方法,近似於深呼吸。魏晉以來,道教徒神 秘化為修煉的法術,認為吐出“死氣”,吸納“生氣”,可得長生。
[3]玄友: 道友。《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家宗奉其學説。後世道教徒 之間,彼此亦以玄友相稱。
[4]郊祭:舊時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種典禮。始於周代,又稱郊社或郊祀。 冬至日祭天於南郊稱“郊”,夏至日祭地於北郊稱“社”。明初定合祀天地 於大祀殿。嘉靖九年後分祀:冬至祀天圜丘,夏至祀地方丘。祀天前之六日 及七日,百宮於朝天宮習儀。見《明史·禮志》一。
[5]莫逆:意思是心意相投,無所違逆。《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 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本指對道的理解相同。後世稱志趣相投、 友情深厚的朋友為莫逆之交。
[6]行遁:走避。
[7]卷(quán 拳)甕:小甕。陰溝開口、入口處常以去底之小甕為之。
[8]靈官:即王靈官。相傳名善,宋徽宗時人。生前學道,死後由玉皇太 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道教奉祀為護法神。道觀所 塑王靈官像,赤面,三目,被甲執鞭,是鎮守山門之神。糞除:掃除穢物。
[9]兼以致囑:此從二十四卷抄本,底本囑作祝。
[10]甲申之變,明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李自成義軍攻佔北京,明亡,史稱甲申之變。清兵入京也在同年,此當兼指。 [1] 

靈官白話譯文

朝天觀有一個道士,喜歡吐納法術。有一個老翁借住在他的觀中,正巧與他愛好相同,於是他倆便成了道友。住了幾年,每逢香火大會祭祀神靈的時候,老翁頭十天就走開;祭祀完了,他才回來。道士懷疑地問他,老翁説:“我們兩人已是莫逆之交,不妨與你實説。我是個狐,祭祀的時候,諸位神仙下界清理污穢,我沒處去,只好到別處去藏身。”
又一年,到了祭祀的時候,老翁又走了,這次很久沒有回來,道士很懷疑。一天他忽然回來了,道士問他是什麼原因,老翁説:“我差點見不到你了。上次祭祀時,本應照樣遠避,但又懶得走,見陰溝很隱蔽,就暫時藏在卷甕底下。想不到靈官清除到了這裏,一下看見了我,氣得就要用鞭打我。我很害怕,急忙逃跑,靈官追我很急。到了黃河沿岸,眼看就追到水邊,我沒辦法,就一頭扎進一個大廁坑裏,靈官嫌髒,才返身走了。我爬了出來,沾了一身臭氣,不能再遊歷人世間,就到水裏洗了一下,隱藏在洞裏。過了幾百天,一身髒東西才幹淨了。今天我來告別,並且告訴你,你也應到別處去躲躲,大劫的日子就要到了,這裏不是福地。”説完,就告辭而去。
道士依照老頭的話也搬到別處去了。沒過多長時間,便發生甲申之變。 [2] 

靈官作品鑑賞

《靈官》重在寫狐而不在靈官。小説首先寫狐是醜類。狐變為老人住在朝天觀內,即指狐為醜類.不變成人則難容於世。此一寫狐之醜。狐雖變人在觀內存身,但這隻能瞞過道士,卻無法逃過神的眼睛。小説寫每遇皇帝祭天,狐嚇得逃出觀外。此二寫狐之醜。狐在無法隱瞞身份的情況下,向道士坦白交待自己之所以在祭天時非逃不可的原因,是因為這天百神出動,清除穢物。用狐狸的不打自招的話使其暴露原形,此三寫狐之醜。
其次用自敍法追寫狐之奇臭。當道士問狐為何一年多不回觀時,狐説自己有次大意,藏在剛溝內,不料被清除穢物的靈官發現了。靈官氣憤地要鞭打它,它嚇得沒命地逃,一直逃到黃河邊,靈官仍緊追不捨。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它只好躲在糞坑裏,靈官怕臭才轉身走了。於是它便一身奇臭,下河洗濯百日才除掉了身上的惡臭。用狐自我描述被靈官清除的經過,來寫狐逃難時的狼狽相,寫狐奇臭不可聞。這簡直是一幅維妙維肖的自我諷刺漫畫。
總之,此篇故事主要用狐的語言來寫的醜和臭,生動地描繪出了狐這個穢物形象。
小説最後借狐勸道士避禍,哀悼明王朝的滅亡。 [3] 

靈官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4]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 2.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4-29]
  • 3.    (清)蒲松齡原著;陳昌恆,周禾主編.聊齋志異全本譯賞:武漢出版社,1993.03,:79
  • 4.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