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霽山集

鎖定
《霽山集》是宋末林景熙著寫的一部詩文研究集。
作品名稱
霽山集
作    者
林景熙
創作年代
宋代
類    別
詩文研究集

霽山集內容簡介

林景熙論詩主張“詩文歸一”、“根於性情”。其詩多哀國懷舊之情,表露作者要為故國復興而奮鬥到底的決心,如《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閲之有感》、《讀文山集》、《枯樹》等。晚年漫遊吳越,寫了不少紀遊詩。詩中往往寄託深沉的故國之思,很少流連光景之作,如《遊九鎖山·天柱峯》、《西湖》等。大都意緒悲涼、沉鬱蒼勁,喜用比興寄託手法。雜文也和詩一樣,喜歡託物言志,如《蜃説》、《湯婆傳》等。

霽山集編輯推薦

所著有《白石稿》十卷,皆雜文;《白石樵唱》六卷,皆詩作。元順帝元統二年(1334),崑山章祖程為其詩作箋註,傳本僅存,而文集遂散失。明英宗天順七年(1463)呂洪在章箋註本基礎上收集遺文,編成《霽山先生集》5卷,其中卷首1卷,拾遺1卷。今有知不足齋叢書本。1960年中華書局排印本《霽山集》,其中《白石樵唱》三卷,收詩三百餘首;文集《白石稿》二卷,收文約四十篇。 [1] 

霽山集作者簡介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陽,一作德暘,號霽山。温州平陽(今屬浙江)人。鹹淳七年(1271)進士。授泉州教官,歷禮部架閣,轉從政郎。宋亡不仕,隱居鄉間教書,往來吳越間20餘年,因而名重一時,學者稱“霽山先生”。他曾冒着生命危險元朝西藏僧人楊璉真伽挖掘時,林景熙收拾宋帝遺骨,葬於蘭亭,植冬青樹為標誌,並作《冬青花》和《夢中作四首》以抒忠憤。元武宗至大三年病卒於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