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霞浦街道

鎖定
霞浦街道,隸屬於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介於東經121°50'28"~121°55'36",北緯29°50'21"~29°57'41"之間,地處北侖區中部偏北,東南鄰柴橋街道,西南連大碶街道,西、西北與新碶街道接壤,東北瀕金塘水道與舟山市定海區金塘鎮大榭街道相望, [2]  行政區域面積26.1平方千米, [2]  截至2011年末,霞浦街道總人口為26678人。 [2] 
宋熙寧十年(1077年),霞浦街道境域屬定海縣(今鎮海區)。2003年8月,改設霞浦街道。 [2]  截至2020年6月,霞浦街道轄5個社區、16個行政村; [3]  霞浦街道辦事處駐書院村水斗路8號。 [2] 
2011年,霞浦街道財政總收入2.4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5億元,比上年增長50%,人均財政收入92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76元。 [2] 
中文名
霞浦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
地理位置
北侖區中部偏北
面    積
26.1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1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書院村水斗路8號
郵政編碼
315807
車牌代碼
浙B
人    口
26678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霞浦街道歷史沿革

宋熙寧十年(1077年),霞浦街道境域屬定海縣(今鎮海區)。
元、明、清時期,屬鎮海縣泰邱鄉。
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霞浦鎮;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霞浦鎮、九峯鄉、下洋鄉;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設霞浦鄉、九峯山鄉。
1950年8月,改設霞浦鎮、下洋鄉、大胡鄉。
1956年4月,合併為霞浦鎮。
1961年10月,改為霞浦人民公社。
1983年,改設霞浦鄉。
1988年8月,復為霞浦鎮。
2003年8月,改設霞浦街道。 [2] 

霞浦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霞浦街道轄新浦、鳳凰、黃鸝、陳華浦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寶前、霞西、寶山、勝利、下張、霞南、水俞、河東、河西、陳華、書院、朱塘、通山、方戴、山前、上傅、蔣吳17個村民委員會,共21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71個居民小組、154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霞浦街道轄5個社區、16個行政村:新浦社區、鳳凰社區、黃鸝社區、陳華浦社區、百靈社區、河東村、朱塘村、通山村、方戴村、書院村、陳華村、山前村、上傅村、水俞村、河西村、霞西村、寶前村、寶山村、勝利村、下張村、霞南村; [3]  霞浦街道辦事處駐書院村水斗路8號。 [2] 

霞浦街道地理環境

霞浦街道位置境域

霞浦街道位於東經121°50'28"~121°55'36",北緯29°50'21"~29°57'41"之間,地處北侖區中部偏北,東南鄰柴橋街道,西南連大碶街道,西、西北與新碶街道接壤,東北瀕金塘水道與舟山市定海區金塘鎮大榭街道相望, [2]  行政區域面積26.1平方千米。 [2] 

霞浦街道自然資源

2011年,霞浦街道有耕地面積4521畝,林地面積14000畝。 [2] 

霞浦街道人口

截至2010年末,霞浦街道總人口為45194人。 [1] 
截至2011年末,霞浦街道轄區總人口266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542人,城鎮化率58.2%,另有流動人口3.41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2889萬人,佔48.3%;女性13789萬人,佔51.7%;14歲以下2645人,佔9.9%;15~64歲20029人,佔75%;65歲以上4004人,佔1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761人,佔92.8%,有滿、回、壯等17個少數民族,共1917人,佔7.2%,其中滿族33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7.3%;回族207人,佔1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23人。 [2] 

霞浦街道經濟

霞浦街道綜述

2011年,霞浦街道財政總收入2.4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5億元,比上年增長50%,人均財政收入92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76元。 [2] 

霞浦街道農業

2011年,霞浦街道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8.17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0%,農業生產以花卉為主,種植面積3390畝,主要是杜鵑、茶梅、紅花繼木等品種,產值6.3億元;蔬菜種植面積1100畝,大棚蔬菜以瓜類、四季豆、番茄、青菜、豌豆為主。 [2] 

霞浦街道工業

2011年,霞浦街道工業總產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22.43%,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7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5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8家,實現工業增加值3.04億元,比上年增長8.6%,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7家。 [2] 

霞浦街道商貿

2011年末,霞浦街道有商業網點400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7億元,比上年增長5.3%,進出口總額9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出口7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8%。 [2] 

霞浦街道金融業

2011年,霞浦街道各類存款餘額20.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5.8億元。 [2] 

霞浦街道社會事業

霞浦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霞浦街道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1100人,專任教師80人;小學2所,在校生2464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64人,專任教師4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3170萬元,比上年增長1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933萬元,比上年增長13%,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56%。 [2] 

霞浦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霞浦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7個,會員69個;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8個;公共圖書館18個,藏書10.5萬冊。 [2] 

霞浦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霞浦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7個,病牀67張,固定資產總值20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71人,其中執業醫師27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17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4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4672人,參合率99%。 [2] 

霞浦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霞浦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5户,人數81人,支出34.7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358元,比上年增長28.45%;城市醫療救助16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4人次,共支出74.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8户,人數69人,支出32.5萬元,比上年增長4.3%,月人均392元,比上年增長77.2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2人,支出19.47萬元,比上年增長19.5%;農村醫療救助14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0人次,共支出48.6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8.7萬元,比上年增長7.5%。社會福利費22萬元,比上年增長19.5%;敬老院1家,牀位68張,收養農村五保户人員32人;社區服務設施5個,其中街道便民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中心4個;街道慈善分會1個,接受社會捐款90.1萬元,使2827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8人,參保率11.1%。 [2] 

霞浦街道交通運輸

霞浦街道境內有永定河路等道路過境。 [2] 

霞浦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霞浦街道因轄區原霞浦鎮得名。 [2] 

霞浦街道著名人物

張石川(1890~1953年),原名偉通,字蝕川,霞浦人;16歲任職上海華洋公司,民國十三年至民國十七年(1924~1928年),張、鄭連續合作編導《玉梨魂》《盲孤女》等20餘部影片。張石川為中國武打片創始人,被稱為“功夫片之父”,喜好拍攝愛情、故事片。民國十九年(1930年),導演以蠟盤配音的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以後連續拍攝18集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
童葵軒(1896~1987年),字映榴,霞浦林大村人,民國八年(1919年)高師畢業,留校任系實習工場主任,繼改任教職,先後任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吳淞水產學院助教、教授。
胡宗南(1896~1962年),原名廣德,譜名端德,字琴齋,又字壽山,號悦心,霞浦街道朱塘村堂樓胡家人;民國五年(1916年),胡宗南由湖州中學畢業後任小學教員。民國十二年(1923年),胡宗南進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北伐時任團長、副師長、師長,參加中原大戰,繼而尾隨紅軍至陝甘,封鎖陝北蘇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升任第一軍中將軍長。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十七軍團司令、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及司令長官等職。曾參與淞滬對日軍作戰,痛恨汪精衞賣國,常函候慰問張學良。屯兵西北後,胡宗南擁兵45萬,包圍陝甘寧邊區,有“西北王”之稱。抗日戰爭勝利後,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胡宗南全面進犯陝甘寧邊區,遭人民解放軍痛擊,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退逃四川。1950年3月,胡宗南轉飛台灣。1951年,胡宗南盤踞大陣島,騷擾中國大陸沿海。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温嶺縣積穀山島。1962年2月,胡宗南在台北榮民醫院病逝。 [4] 
張起達(1907~1965年),原名允康,又名謙德,霞浦山前村象頭張人;民國十五年(1926年),張起達加入國民黨;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上海化學工業社總廠任職,因參與領導工人罷工被解僱;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初,任教鎮海小港蔚鬥小學,參加中共黨員周鳴宇等組織的教師聯誼會,與進步教師一起宣傳抗日救國;同年6月與賀灝羣、王玉清、樂培文、許文欽、韓家驥等9人被鎮海縣政府逮捕,移解杭州陸軍監獄,經多方營救獲釋。
貝漢廷(1926~1985年),霞浦礁矸村人,生於上海。1949年秋畢業,北上營口實習。先後在天津、廣州、上海海運局及交通部遠洋運輸局所屬中興、南海、和平、奧拉伐、杜克拉等輪工作,迭任三副、二副、大副。1961年4月,調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廣州分公司,歷任和平、友誼、友好、九江、吉林、蘭州、杭州等輪船長。其間曾首航柬埔寨等東南亞港口。“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誣“裏通外國”,調離遠洋輪,至上海一挖泥船任三副,專管伙食。1974年,落實政策,重返遠洋航線,任建德輪船長。1984年,4月23日猝逝於回國船上,終年59歲。
張兆慶,霞浦街道霞南村人,民國二年(生於1913年)。張兆慶先生早年拼搏於上海紡織界,20世紀40年代末遷台,繼續經營紡織業,並涉足麪粉業、水泥業。1963年,出資1000萬元創辦了嘉新文化基金會,受益人數已達8萬多人。接着,張兆慶又把獎學範圍延伸到大學、研究所,設立了優良著作獎、科技研究獎、特殊貢獻獎、嘉新新聞獎、嘉新體育獎、研究論文獎,全面獎勵文化教育事業。1969年9月,美國林肯紀念大學授與其“榮譽人文博士學位”,獲得了“中國諾貝爾”的美譽。在1993年嘉新獎學金成立30週年紀念會上,張兆慶公開宣佈,要把身後所有財產全部捐獻給社會。
張忠範,旅日僑胞,霞浦街道霞南村人。1992年5月,張忠範為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慷慨解囊捐資建造《美邦兒童樂園》。
胡治均,霞浦街道河東村人,民國十年(1921年)出生,是中國漫畫大師豐子愷先生晚年所收的學生(豐給胡治均信時,豐稱胡治均為“仁弟”,豐自稱“僕”或“小兄”)。1989年,胡治均應日本漫畫家廣洽法師(豐子愷學生)之邀,到星洲觀光。在新加破,他把自己的31幅代表作彙集編成《胡治均漫畫》一書,該書由錢君淘(豐子愷學生)題寫書名,廣洽法師、錢君淘、豐一吟(豐子愷之女)等三位國內、漫畫家分別作序,新加坡詹匐院出版。
張挺,霞浦街道霞南村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出生,現代作家。自1986年至今,已出版《黑衫黨槍聲》《佛島恩仇記》《佛舍利奇案》《亂世夢》等長篇小説及詩集《張挺愛情詩精選》;已拍攝《濟公活佛》《遊本木探案》百集少兒道德教育系列劇《愛的詩篇》、25集電視連續劇《濟公遊普陀山》、20集電視連續劇《鹿城恩仇記》。

霞浦街道所獲榮譽

2022年3月,入選“美麗浙江十大樣板地”(鄉鎮、街道)。 [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 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252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尚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浙江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3月:0394-0395.
  • 3.    2020霞浦街道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24]
  • 4.    胡宗南  .西安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12-27]
  • 5.    “美麗浙江十大樣板地”出爐!新區榜上有名  .澎湃[引用日期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