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霜黴目

鎖定
霜黴目(Peronosporales)是真菌門(Eumycota)、鞭毛菌亞門(Mastigomycotina)、卵菌綱(Oomycetes)的1目。霜黴目是卵菌綱中最大、發展階段最高的1目。霜黴目下分腐黴科霜疫黴科霜黴科和白鏽科4科,約20屬320種。
中文學名
霜黴目
拉丁學名
Peronosporales
真菌界
真菌門
亞    門
鞭毛菌亞門
卵菌綱
霜黴目
分佈區域
分佈廣泛

霜黴目形態特徵

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黴目腐黴科 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黴目腐黴科
該目真菌菌絲體發達,但比水黴目的細。寄生種類的菌絲一般生在寄主細胞間,由菌絲產生吸胞,伸入寄主細胞內吸取養料,有的菌絲能直接穿入寄主細胞吸收養分。孢子囊成熟時大都與孢囊梗脱離。孢子囊單生於孢囊梗分枝的頂端,或成串生在不分枝的孢囊梗頂端。低等屬的孢子囊萌發時,一般生遊動孢子;高等屬則生芽管,且可隨環境的不同而變動。遊動孢子腎形,側生雙鞭毛。有性生殖產生卵孢子藏卵器多為球形,內含單個卵球,具卵周質,卵孢子壁厚,平滑或具紋飾,萌發生芽管或遊動孢子。

霜黴目生活習性

該目真菌水生、兩棲和陸生;也有的腐生、寄生和高度專性寄生。

霜黴目危害

該目真菌是許多重要經濟植物的病原菌,常引起病害流行,如各種幼苗的猝倒病、油菜白鏽病以及各種疫病和霜黴病等,造成嚴重損失。

霜黴目主要科

荔枝霜疫黴的形態 荔枝霜疫黴的形態
1、霜疫黴科(Peronophythoraceae):菌絲髮達,分枝繁茂。孢囊梗高度分化,長短相差很大,由數百至千餘微米,於頂端雙分叉一至數次,或在主軸兩邊形成近雙分叉的小枝。小分枝差異不大,同步分化,頂端逐漸變細,每一頂端又同步形成單個孢子囊,在同一孢囊梗上所形成的孢子囊成熟度基本相同。孢子囊成熟後遇水即脱落,小枝小不再形成孢子囊,但在某些孢囊梗的小枝頂部或分叉中部會重新長出長梗,梗端再不斷分枝,形成新的二級孢囊梗,上面着生新的同步形成的孢子囊。孢子囊脱落後,在二級孢囊梗上還可形成三級、四級或更多級的孢囊梗。孢囊梗的這種再長現象叫做多級有限生長。孢子囊呈檸檬形或橢圓形,大小為(24~45)×(15~28)微米,有明顯的乳突,具短梗,萌發產生遊動孢子或生芽管。藏卵器多球形,平滑,卵周質不明顯或者沒有。雄器多圍生,少數側生。卵孢子球形,平滑,直徑18~30微米。
霜黴科主要屬的形態特徵 霜黴科主要屬的形態特徵
2、霜黴科(Peronosporaceae):全部是維管束植物的專性寄生菌。菌絲體發達,生於寄主細胞間,以球形或線形吸器伸入寄主細胞吸取養料。孢囊梗由內生菌絲髮生,從寄主氣孔伸出,與菌絲的區別很明顯,常具有特徵性的各種分枝,是分屬的主要依據。孢子囊單生於孢囊梗分枝的頂端,同時成熟,成熟後脱落,借風傳播。萌發時產生腎形的、帶有側生雙鞭毛的遊動孢子或芽管。有性器官生於寄主細胞間,藏卵器僅含1個卵球,經雄器授精後發育成卵孢子。
3、腐黴科(Pythiaceae):菌絲體發達,少數可形成吸器。多數種的孢囊梗與菌絲無區別,少數具定形的孢囊梗並可繼續生長。孢子囊形態多樣,從線形至球形;萌發生遊動孢子或芽管;遊動孢子腎形,側生等長的雙鞭毛。有性生殖為霜黴目的一般模式,即藏卵器由側生或圍生的雄器授精後形成厚壁的卵孢子。少數可行孤雌生殖。腐黴科為霜黴目中最原始的1類,是水黴目進化到霜黴目的過渡類型,其中低等類型接近水黴,高等類型接近霜黴。低等種類生於水中或土中,孢子囊不脱落,與菌絲分化不明顯,萌發時多形成遊動孢子;高等種類陸生,孢子囊易脱落,萌發時產生遊動孢子或直接生芽管。腐黴科腐生於水體或土壤中,或寄生於植物。寄生類型具不同程度的寄生性,一般低等的為弱寄生,寄生範圍較廣;高等的接近專性寄生,有一定的生理分化,但不如霜黴科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