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霜月

(唐代李商隱詩作)

鎖定
《霜月》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説宛言月夜冷豔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説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這首詩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遣詞精當,意藴豐富,興寄遙深,意境清幽空靈,冷豔絕俗,既有“精麗”的總體風格精神,又有冷峻的個性特色。
作品名稱
霜月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霜月作品原文

霜月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1] 

霜月註釋譯文

霜月詞句註釋

⑴徵雁:雁羣春天時飛到北方,秋天時飛到南方,不畏千里往返遷徙,所以被稱為“徵雁”。這裏是指南飛的大雁。無蟬:大雁向南方遷徙時已經是深秋時節,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蟬鳴了。
⑵樓南:一作“樓台”,一作“樓高”。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實寫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樣明亮。
⑶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訓》,青女乃出,以降霜雪”。素娥:即居住月宮中的嫦娥。因月色白而稱為素娥。
⑷鬥:這裏有比賽的意思。蟬娟:形容美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也指月亮。 [2-4] 

霜月白話譯文

聽到了南飛的雁叫已聽不到鳴蟬,百尺高樓霜華月色融合為水接天。
青女與嫦娥生來就都耐得住清冷,月中霜裏看誰有姣好的身姿容顏。 [5] 

霜月創作背景

這首《霜月》,近代張採田在《玉溪生年譜會箋》列入“不編年詩”,然後引清代馮浩之説雲:“豔情也”,接着又評駁道:“按未定”。這首詩的寫作年份固然很難推定,但它確實不是豔情詩,而是一首即景寄情、因情寓意的自喻詩,可能是詩人在深秋月夜登樓遠眺時所作。 [6-8] 

霜月作品鑑賞

霜月整體賞析

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於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該是隨物賦形的畫工。最通常的題材,在傑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造出一種高超優美的意境。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特點。
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説,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首句“初聞徵雁已無蟬”,蟬聲已絕而開始聽到雁羣由北南飛去到暖和的南方過冬的鳴聲,説明這是在深秋初冬之際,先點出了時節。深秋初冬,葉枯木落,萬物蕭疏,間以陣陣雁聲,渲染了淒涼氣氛。再聯繫第三、四句看,具體時間是在夜裏,更是強化了這一氛圍。是寫景,還是寫心,詩人一生坎坷,自然不得不觸景生情。他在《野菊》詩中寫道:“已悲節物同寒雁,忍委芳心與暮蟬。”既是詠菊,更是自嘆,嘆芳心不報,壯志難酬,光陰流逝,物換節移、不禁聞雁悲秋。《霜月》首句的景和情跟它多麼相似,只是更為含蓄,藏之更深,然而畢竟已由徵雁之聲帶來了一股冷意。接着寫所登高樓:“百尺樓台水接天。”“百尺樓台”,説明樓台之高;遠遠望去,水天相接,進一步予以襯托,極言樓台高,益顯其突兀,觀詩人用意,馮浩引《晉書·樂志》曰:“準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玉溪生詩箋註》)此説很中肯,乃是“恃才”有“芳心”與世俗格格不入而昂岸以對。跟《安定城樓》的首聯一樣,都是他自珍自愛自傲的倔強白勝性格的表現。正因為這樣,首句寫秋而不悲,一二兩句相聯,顯得天衣無縫。
三句“青女素娥俱耐冷”,由於青女主霜雪,嫦娥長年獨處月宮,所以説兩位女神都耐“冷”。這一“冷”字,道出了二位女神的特性,她們天生如此,習以為常,不存在“耐冷”與否,這一評語全由詩人所加,其實也是詩人的自述,道出了一、二句詩的真諦,自然地呼應了前篇。在此,詩人以“青女素娥”自況自喻,益顯其“恃才”昂骨。同時,這一“冷”字又引出了下句“月中霜裏鬥蟬娟”。所謂天神玉女,實際上就是指霜,楊萬里詩《寒霜》“只緣青女降,便與管城疏”中的“青女降”就是,而在上句只是把它人格化了。秋夜霜清月白,交相輝映,猶如兩相鬥妍,既照應了上句“耐冷”,又表現了青女和嫦娥容態之皎美。既是詠物,又是詩人再次自珍自愛自喻。此句寫青女嫦娥彼此鬥妍,想象豐富奇特,與次句突兀矗天的百尺高樓一起都有從“奇”着筆的特點,所以張戒説,義山詩“多奇趣”(《歲寒堂詩話》)。
這一首詩的主題究竟是什麼,可以説是眾説紛紜。如有的從所寫的景象出發,説它是寫“寒涼”之意的,此説未免就事論事的成分太多。馮浩認為是寫“豔情”的(《玉溪生詩箋註》),並引李商隱的《秋月》詩作佐證。誠然後者確有豔情之意,但不能以之作《霜月》之注,二者旨意和境界迥然有別,而且馮浩僅就詩的末句而言之,難免以一蓋全之失,何況“月中霜裏鬥娟”語又未必只有“豔情”之意,似從局部和表面看得較多。因此被葉葱奇否定,而認為是“慨嘆自己的不能忍受,興寄遙深,遣詞卻極含蓄”(《李商隱詩集疏注》)。“不能忍受”説遠勝前人之論,是從全詩所創造的淒涼、孤獨和寒冷所構成的意境中得之,是剴切的。但統觀全詩,還有兀立聳天的高樓和耐冷的在“月中霜裏鬥蟬娟”的青女素娥的形象,説明是能忍受,並且是益顯其美的。這正是詩人“恃才”昂物的性質的表現。這看似跟上述的“不能忍受”説相矛盾,然而事實上該詩就是由這一對矛盾交融在一起構成的,甚至後者勝過前者,前者隱而弱,後者明而強,前者為次後者為主,既表現了他懷才不遇、芳心不酬、高潔難飽的沮喪情緒,更表現了他不以此喪志,依然自恃高潔、永葆芳心而不同流合污的倔強性格。這兩個方面的內容,與詩的意象和意境完全相合。因而,它的寫作特點是運思縝密,善於運用意象語言,遣詞精當,意藴豐富,興寄遙深,既有“精麗”的總體風格精神,又有冷峻的個性特色。明代高棅曾説:“李義山之隱僻”(《唐詩品彙總序》),似可以此詩為代表。 [9-10] 

霜月名家點評

南宋楊萬里《誠齋詩話》:五七字絕句最少而最難工,雖作者亦難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與介甫最工於此。如李義山憂唐之衰,雲:“夕陽無限好,其奈近黃昏。”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如“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如“鶯花啼又笑,畢竟是難春”……皆佳句也。
南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唐李義山《霜月》絕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本朝石曼卿雲:“素娥青女原無匹,霜月亭亭各自愁。”意相反而句皆工。
清代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引何焯:第二句先寫霜月之光,最接得妙,下二句是常語。
清代紀昀《玉谿生詩説》:首二句極寫搖落高寒之意,則人不耐冷可知。卻不説破,只以青女、素娥對照之,筆意深曲。
清代屈復《玉溪生詩意》:一歲已雲暮,二履高視遠,三、四霜月中猶鬥蟬娟,何其耐冷如此。吾每見世亂國危,而小人猶爭權不已,意在斯乎?
清代馮浩《玉谿生詩集箋註》:豔情也。
清代張文蓀《唐賢清雅集》:託興幽渺,自見風骨。
清代鄒弢《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樑》:次句極寫搖落高寒之意,則人不耐冷可知,妙不説破,只以對面襯映之。
清代王相《七言千家詩註解》:此詩言徵雁初來,則柳上之蟬已寂然無聲矣。當此清秋之景,登百尺之高樓,望水天之一色,青霜凝露,白月揚輝,亦可稱良夜矣。因憶霜中青女之神與月中嫦娥,一般佳麗而俱耐清寒,可謂雙清二美矣。 [11-12] 

霜月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13]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60
  • 2.    鄧楚棟.五朝千家詩(上).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87
  • 3.    周家丞.唐詩三百首新編.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9:417
  • 4.    羅仲鼎.千首唐人絕句校注(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420
  • 5.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707-708
  • 6.    蒙萬夫.千家詩鑑賞辭典.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27
  • 7.    彭慶生.唐詩精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401
  • 8.    馬瑋.李商隱詩歌賞析.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7:119
  • 9.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130-1131
  • 10.    黃嶽洲.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鑑賞辭典(隋唐五代文學卷).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309-311
  • 11.    陳伯海.唐詩匯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413
  • 12.    黃世中.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第2冊).合肥:黃山書社,2009:1434-1435
  • 13.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