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洪軍

(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鎖定
霍洪軍,男,漢族,1960年9月生,內蒙古赤峯市人,研究生學歷,博士、主任醫師、教授,199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1月加入九三學社,1985年8月參加工作。
現任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  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副主委。 [2-3] 
中文名
霍洪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內蒙古赤峯市
出生日期
1960年9月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內蒙古醫科大學

霍洪軍人物履歷

霍洪軍 霍洪軍
1980.09—1985.08,內蒙古醫科大學醫學系讀書1985.08—1989.04,赤峯市平莊礦務局總醫院工作
1989.04—2004.10,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工作(其間:1992.07—2001.12先後聘為住院醫師、脊柱外科主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兼副教授、主治醫師兼教授)
2004.10—2012.06,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其間:2005.09—2007.07在清華大學現代醫院高級工商管理研修班學習,2006.09—2006.10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醫院管理培訓班學習,2007.03—2007.04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院管理研修班學習)
2012.06—2015.08,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副主委、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 [3] 
2015.08—2019.03,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副主委、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副院長 [4-5] 
2019.03—2020.12,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副主委,內蒙古醫科大學副校長 [6] 
2020.12—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副主委 [6-7] 
內蒙古自治區十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 

霍洪軍任免信息

2020年12月17日,免去:霍洪軍內蒙古醫科大學副校長職務。 [7] 

霍洪軍人物貢獻

內蒙古自治區醫藥衞生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內蒙古醫學會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內蒙古醫學會脊柱外科分會主委,國家重點專科骨科學科帶頭人、自治區2011草原英才高層次人才。中華醫學會會員,美國中華醫學會會員,華裔骨科學會會員,《美國中華骨科雜誌》編委,《中華實用醫學雜誌》編委,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法醫學顧問,內蒙古自治區道路交通事故傷殘鑑定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法醫專家鑑定諮詢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1985年7月畢業於內蒙古醫學院,一直從事骨科的臨牀、教學和科研工作。
對四肢創傷、小兒骨科和各類脊柱疾患有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解決了許多臨牀技術難題,並有多項技術創新,在自治區內率先開展了多項先進技術,臨牀工作20年,參加各類骨科手術5000餘例,無差錯事故,獲得了優良的療效,部分項目填補了自治區在脊柱外科領域的空白。在國內和區內率先開展了“前路減壓Kaneka裝置內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全脊椎截骨術治療重度脊柱後側凸”,“頭盆環牽引在重度脊柱側彎中的應用”“Harrington棍加椎板下鋼絲治療特發性脊柱側彎”,“ 骨刀一步有限開窗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AF內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RF加BAK治療腰椎滑脱症”等先進技術,獲得了優良的療效,他工作細緻,手術技巧嫺熟,贏得了老專家和同道的好評。先後為自治區領導、自治區著名企業家和世界冠軍和蒙古國患者進行臨牀治療、會診或主刀手術。每年要完成400餘例的高難度的脊柱外科手術,許多手術方法都居自治區領先水平。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在承受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下,對脊柱角狀後凸的手術治療方法進行了多項創新和改進,這項技術突破了傳統技術在年齡和部位上的禁區,達到了全國先進水平,因此獲得了內蒙古醫學院首屆科技創新獎。

霍洪軍主要成就

在科研工作中,完成自治區科研課題5項,主持內蒙古科技廳、內蒙古衞生廳和內蒙古醫學院重大科研課題各一項,並積極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的申請工作。在完成的科研成果中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一、二、三等獎5項,自治區青年科技獎、青年科技創新獎各1項;內蒙古醫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2002年他主持的另兩項課題通過自治區科技廳的成果鑑定,分別被科技廳鑑定為達到國內先進和自治區領先水平。在《中華骨科雜誌》等國家級、省級雜誌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出版大學骨科教材《臨牀骨科學》和《骨科診斷學》,主編大學骨科教材《骨科基本技術學》,主編骨科專著《骨科急症手術學》。由於在臨牀和科研工作中表現突出,被評為內蒙古醫學院優秀科技個人、自治區傑出青年科技標兵,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專家,自治區醫藥衞生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006年被榮獲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專業特長:胸腰脊柱退變性疾病(如胸、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不穩、滑脱等);脊柱骨折脊柱腫瘤、脊柱感染、脊柱畸形疾患。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