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子音詩

鎖定
電子音詩,電子音樂作品。美國作曲家瓦雷茲比利時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荷蘭飛利浦電子公司而作。其中的聲音可分為“具體聲音”和“合成器聲音”兩類,主要運用了當時傳統的電子模擬技術。強調對音響和節奏的運用和操控。曲體結構上明確分為三個部分。是作曲家的最後一部完整作品,也是早期電子音樂的最重要作品之一。 [1] 
中文名
電子音詩
外文名
Poème électronique
音樂風格
電子音樂
創作時間
1958年
譜    曲
埃德加·瓦雷茲
音樂時長
8分

電子音詩創作背景

飛利浦展館 飛利浦展館
1958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世博會上,許多大膽、前衞、創新的思想開始彰顯。其中荷蘭飛利浦公司的展館就以一組多媒體藝術震驚了許多的參觀者。
當時,飛利浦公司請來了建築界的泰斗——著名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設計展館。柯布西耶在理解了飛利浦展館的設計委託後説:“我會給你們一首電子詩。而場館只是光線、影像、聲音的容器”。柯布西耶聘請了被稱為20世紀音樂巨匠的瓦雷茲作為音樂上的主要合作者。
瓦雷茲瘋狂地投入了音樂創作。8個月後,由他為飛利浦展館創作的《電子音詩》誕生了。當飛利浦公司聽到這樣的音樂樣稿時非常不滿,顯然這不是他們期待的東西。但柯布西耶認為這部作品可以體現他對展館整體的設計理念。最終,瓦雷茲完成了20世紀具有里程碑性質的電子音樂作品《電子音詩》。 [2] 

電子音詩鑑賞評價

《電子音詩》表達了快速發展的機械文明為邁向未來新的和諧而作出的努力。劇本包含以下幾個序列:起源、精神和物質、從黑暗走向黎明、人造上帝、時間是怎樣鑄造了文明、和諧以及致全人類。
《電子音詩》全長8分鐘,在作品裏,瓦雷茲擺脱了傳統的和聲、旋律等等束縛,運用了拼接、混響等多種電子手段將各種聲音碎片組織起來,運用電子技術手段拓展表現,形成一種聽似雜亂無章,實為瓦雷茲思想表達的、充滿全新意義的電子音樂作品。 [2] 

電子音詩重要演出

在1958年的世博會上,造型奇特的飛利浦館沒有展出任何產品,而是展示了8分鐘的多媒體音樂作品《電子音詩》。多聲軌磁帶錄音機唱響全館的350個喇叭,除了與建築的聯繫外,當時還有大量畫面、燈光等與這首電子音樂同步展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