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子對抗兵

鎖定
電子對抗兵,運用電子對抗裝備,遂行電子對抗偵察、電子干擾和反輻射摧毀的兵種。現代合成軍隊的兵種之一,信息化局部戰爭中的主要電子進攻力量。
中文名
電子對抗兵
外文名
ECM soldier
兵    種
陸軍
兵種介紹
電子對抗兵按作戰對象,分為通信對抗部隊、雷達對抗部隊光電對抗部隊等;按專業種類,分為電子對抗偵察部隊、電子干擾部隊及反輻射攻擊部隊等。電子對抗兵部隊分別隸屬各軍種。地面電子對抗部隊,通常按團(旅)、營、連編制。航空兵電子對抗部隊一般按大隊(團)、中隊編制。水面艦艇部隊編有電子對抗艦船。電子對抗兵部隊,在各軍種編成內協同其他兵種作戰,也可單獨遂行作戰任務。其主要任務是:實施電子對抗偵察,獲取敵方電磁輻射信號的技術參數及設備類型、配置等情報,並對確定的目標實施干擾壓制或摧毀,削弱或破壞敵方電子設備及裝備系統的使用效能,支援、配合作戰部隊的戰鬥行動,為戰役、戰鬥的勝利創造有利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出現專門執行電子對抗偵察和電子干擾任務的部隊、分隊。1940年6月,英國組建第一支地面電子對抗部隊――英國皇家空軍第80聯隊,成功地干擾了德國空軍的導航波束,有效地遏制了德國空軍的空襲行動。蘇聯最高統帥部司令部成立了5個特種無線電營,用於對德軍實施無線電通信偵察和干擾。大戰後期,英、美海軍還改裝了部分艦艇,加裝電子對抗設備,用於配合諾曼底登陸戰役沖繩島登陸作戰。隨着雷達的大量使用,雷達對抗迅速興起,英、美空軍相繼建立電子對抗飛行大隊或中隊,配備專用電子對抗設備。越南戰爭,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後的幾次局部戰爭中,電子對抗顯示了巨大作用,引起各國軍隊的重視,不少國家甚至中小國家也相繼組建電子對抗兵部隊,發展電子對抗裝備,加強電子對抗訓練,提高電子對抗作戰能力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8年9月組建獨立無線電技術勤務營,專門擔負電子對抗任務。1960年4月,獨立無線電技術勤務營擴建為無線電技術勤務團。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為加強電子對抗偵察力量,又先後組建一批電子對抗偵察部隊、分隊。70年代末至80年代,陸續組建了一批地面電子對抗部隊,空軍、海軍增編一定數量的電子對抗飛機和艦船。90年代後,電子對抗兵進一步發展,配備了多種類型的電子偵察設備、電子干擾機電子戰飛機和電子偽裝器材等,作戰能力不斷提高。電子對抗領域的不斷拓展將推動新型電子對抗部隊陸續組建,電子對抗兵部隊將向“軟”“硬”殺傷一體、全頻譜作戰方向發展;電子對抗兵部隊結構進一步優化,專業分工將更加明確;電子對抗裝備將進一步改善,作戰能力將進一步提高。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電子對抗兵 電子對抗兵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