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力名詞2002

鎖定
《電力名詞2002》是200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電力名詞審定委員會。 [1] 
《電力名詞2002》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佈的電力基本名詞,包括通論,電能與計量,電氣安全與可靠性,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與自動化,通信與調度,火力發電,燃料,鍋爐,汽輪機、燃氣輪機,汽輪發電機、調相機,熱工自動化,核電,新能源,變電,高電壓、高壓直流,輸電,配電與用電,環境保護,水能規劃,水工建築,水力機械及輔助設備,水輪發電機23類,共6272條,是科研、教學、生產、經營以及新聞出版等部門應遵照使用的電力規範名詞。
中文名
電力名詞2002
作    者
電力名詞審定委員會
類    別
動力與電氣工程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2年12月
定    價
55.00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7030102525 [1] 
語    種
中文

目錄

電力名詞2002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通論、電能與計量、電氣安全與可靠性、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與自動化、通信與調度、核電、配電與用電等23類,共6272條。 [1] 

電力名詞2002目錄

盧嘉錫序
錢三強序
前言
編排説明
正文
01.通論
02.電能與計量
03.電氣安全與可靠性
04.電力系統
05.繼電保護與自動化
06.通信與調度
07.火力發電
08.燃料
09.鍋爐
10.汽輪機、燃氣輪機
11.汽輪發電機、調相機
12.熱工自動化
13.核電-
14.新能源
15.變電
16.高電壓、高壓直流
17.輸電
18.配電與用電
19.環境保護
20.水能規劃
21.水工建築
22.水力機械及輔助設備
23.水輪發電機
附錄
英漢索引
漢英索引

電力名詞2002前言

科技名詞伴隨科學技術而生,猶如人之誕生其名也隨之產生一樣。科技名詞反映着科學研究的成果,帶有時代的信息,銘刻着文化觀念,是人類科學知識在語言中的結晶。作為科技交流和知識傳播的載體,科技名詞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人們認識到科技名詞的統,一和規範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實現科技現代化的一項支撐性的系統工程。沒有這樣一個系統的規範化的支撐條件,科學技術的協調發展將遇到極大的困難。試想,假如在天文學領域沒有關於各類天體的統一命名,那麼,人們在浩瀚的宇宙當中,看到的只能是無序的混亂,很難找到科學的規律。如是,天文學就很難發展。其他學科也是這樣。
古往今來,名詞工作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嚴濟慈先生60多年前説過,“凡百工作,首重定名;每舉其名,即知其事”。這句話反映了我國學術界長期以來對名詞統一工作的認識和做法。古代的孔子曾説“名不正則言不順”,指出了名實相副的必要性。荀子也曾説“名有固善,徑易而不拂,謂之善名”,意為名有完善之名,平易好懂而不被人誤解之名,可以説是好名。他的“正名篇”即是專門論述名詞術語命名問題的。近代的嚴復則有“一名之立,旬月踟躇”之説。可見在這些有學問的人眼裏,“定名”不是一件隨便的事情。任何一門科學都包含很多事實、思想和專業名詞,科學思想是由科學事實和專業名詞構成的。如果表達科學思想的專業名詞不正確,那麼科學事實也就難以令人相信了。
科技名詞的統一和規範化標誌着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水平。我國曆來重視名詞的統一與規範工作。從清朝末年的科學名詞編訂館,到1932年成立的國立編譯館,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直至1985年成立的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現已改名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簡稱全國名詞委),其使命和職責都是相同的,都是審定和公佈規範名詞的權威性機構。現在,參與全國名詞委領導工作的單位有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部、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新聞出版署、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這些部委各自選派了有關領導幹部擔任全國名詞委的領導,有力地推動科技名詞的統一和推廣應用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