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英

(京劇旦角演員)

鎖定
雷英,原天津青年京劇團演員,主攻青衣,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是張君秋的入門弟子。
本    名
雷英
出生日期
1963年
代表作品
拷紅
鳳還巢
代表作品
野豬林
《望江亭》
職    業
京劇演員
主要成就
中國戲劇梅花獎

目錄

雷英人物簡介

雷英,原天津青年京劇團演員,主攻青衣,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是張君秋的入門弟子,在一次去香港演出時,雷英脱隊不歸,現已回國。1990年春晚與鄭巖、小香玉李玲玉吳瓊同台演出戲曲小品《拷紅》。
1975年12歲的小雷英憑着會唱幾段樣板戲,前往天津市戲曲學校報考京劇班,主考老師一看就喜歡上了。她悟性好,站在考官面前落落大方,顯示着天然的大器;她嗓音清醇,唱出腔來具有迷人的甜美;她容貌標緻,身材勻稱,將來登上戲台肯定有人緣。考官們綜合了她所具備的各方面條件,斷定她天生是塊唱戲的材料,因此沒費任何周折,她被錄取了。
戲校學生的學戲生活是相當緊張的。每天不等天亮就起牀,先去喊嗓、練功,諸如拿頂、劈叉、踢腿、下腰、跑圓場、翻跟斗,練哪一樣也不輕鬆。下了基功課再上專業課,背戲詞,學唱腔,走台步,練身段。腦力體力並用,一天下來渾身又累又疼。有一次,她練功時不小心摔傷了小臂骨,媽媽心疼瘦弱的女兒,勸她放棄學戲,動員她回去上學。由於她執意堅持,媽媽才勉強允許她留在戲校繼續學習。雷英的表演課從一入學就分在青衣組,啓蒙老師是林玉梅,她是天津市京劇團的台柱子。林老師教雷英學的第一齣戲便是《六號門》裏的胡二妻。林老師教得認真,雷英學得仔細,一時進步很快。
1976年“四人幫”被清除,古裝戲隨之開禁,戲校的專業教學恢復了以傳統戲為主要內容。林玉梅老師發現雷英的嗓音格外脆亮,唱出的聲音甜美圓潤,這種嗓音天賦最適合唱梅派,林老師把雷英的情況向學校領導作了彙報,並且徵求了雷英同意,很快就把雷英的主攻方向從程派改到梅派上來。她用梅派的行腔和方法教雷英學演程派名劇《英台抗婚》,經過一個階段的教學,雷英果然唱得流暢、自然,聲樂天賦得到很好的發揮。繼之林老師又陸續把梅派《宇宙鋒》《女起解》等一些劇目教會她。
在雷英進入高年級的時候,學校又安排李近秋老師教她學演張派《四郎探母》《春秋配》《大保國·二進宮》等劇,為了重點培養這個劇壇新秀,盡力開拓雷英的戲路,學校還請來尚小云的大弟子孫榮蕙和孟憲老師分別指導她學演《金山寺》《十三妹》《昭君出塞》《梅玉配》《望江亭》等梅、尚、張多種流派劇目。更讓雷英深感榮幸的是,學校安排她跟楊榮環老師重點加工梅派,楊榮環是20世紀40年代後期拜梅蘭芳先生為師、得過梅先生親傳的著名錶演藝術家,他教雷英學戲,唱腔、唸白、表演全都一招一式地給她作示範,啓發她按照自己的條件適當發揮。1980年即將從戲校畢業的雷英,以楊榮環老師所親授的《霸王別姬》參加天津市青少年演員基本功彙報演出。舞台上她把虞姬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別具一格,獲得好評如潮。她被公認為戲校的高材生。這次匯演,她獲得優秀表演獎。
雷英 雷英
80年代由當時的天津市市長李瑞環倡導,在天津戲校京劇演員進修班的基礎上,創建了天津市青年京劇團,雷英為主要演員之一。雷英扮相端莊秀麗,雍容華貴,嗓音嘹亮甜美,在社會上有廣泛的羣眾基礎。1987年天津青年京劇團在北京演出的時候,有一些觀眾就是衝着雷英之名前往觀看的。不巧的是,她那陣子聲帶長小結,極少登台,使觀眾乘興而來抱憾而去。
青年京劇團那次在北京演出期間,雷英利用空閒時間三次到張君秋先生的琴師何順信家裏問藝。何順信先生是張君秋的表弟,與張先生合作幾十年,為張(君秋)派藝術的創建立過汗馬功勞。何先生見雷英學藝心切,態度誠懇,就把張派唱功的行腔規律、發聲技巧、氣口的掌握等耐心教給她,雷英經過何老師的指點,得窺張派藝術的真諦,從而投拜張君秋大師的願望更加迫切。1986年3月,天津日報社為慶祝張君秋舞台生活50週年邀集散落全國各地的張派優秀傳人,在天津中國大戲院連續九天舉辦張派藝術展覽演出,特邀雷英參加,與來自武漢的王婉華,山東的薛亞萍、張萍,北京的蔡英蓮、楊淑蕊、關靜蘭,上海的孫淑珍,天津的張學敏、劉明珠、貴州的張曉虹等眾多張門弟子和名家同台獻藝。市長李瑞環以此為契機,向他的好友張君秋力薦雷英作他的徒弟。此前,張君秋曾經幾次看過雷英演出,對她各方面專業條件都很滿意,於是慨然應允,於當年3月7日借天津幹部俱樂部舉行了張君秋收雷英為徒儀式,當雷英把手捧的鮮花虔誠地敬獻給師父的那一刻起,她多年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她成為了張君秋第68位弟子,當年她23歲。
雷英在師父提攜下,更加刻苦地鑽研張派藝術。她還反覆地跟隨錄音機學習師父唱腔,琢磨其中的奧秘。在不長的時間裏,她的張派修養日漸加深。就在她拜師那年的秋天,天津市舉辦首屆戲劇節,青年京劇團拿雷英主演的張派《劉蘭芝》參演。雷英運用婉轉有致的歌唱和細膩傳神的情緒動作,把一個性格温馴、飽受婆母欺凌卻逆來順受的古代婦女形象塑造得生動感人,她在這屆戲劇節獲得了優秀演員獎。此後不久,她再次登上北京的舞台,以明亮甜潤的聲腔、穩重大方的台步、深沉凝鍊的表演、端莊秀麗的扮相,震動了首都劇壇,榮獲了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天津戲劇界繼王立軍之後摘取的第二朵梅花。
1987年秋,天津青年京劇團首次赴香港演出,劇團以其青春朝氣和整齊的行當,贏得當地觀眾高度關注。身為該團裏頭牌旦角的雷英恰在妙齡,天生麗質,她扮演《鳳還巢》裏的程雪娥,一出場便光照舞台,魅力無限。她在王立軍、楊光合演的《野豬林》裏扮演林娘子,香港媒體稱讚她“使這台戲更具珠聯璧合之美”。
雷英在拜師後四年多的時間裏,跟張君秋先後學習或者重新加工了《望江亭》《狀元媒》《劉蘭芝》等一批張派劇目。她在繼承張派的同時還不放棄同樣愛好的梅派,她請梅派名家沈小梅給她加工《鳳還巢》這齣戲,後來她又向梅葆玖請益,得到梅派後人嫡傳。
雷英 雷英
雷英對京劇藝術的熱愛如痴如醉,為了鑽研某一齣戲或者學習某一個表演技巧,有時竟至廢寢忘食。她還喜歡讀書,一有空閒便扎到書堆裏,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果戈理、托爾斯泰等人的著作以及中國的古文遺訓,都成了她加深個人藝術修養的精神食糧。憑着在藝術長河中遨遊的切身體驗,她明白一個道理:修養淺薄的人成不了真正的藝術家。
就在雷英的演藝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劇壇上熠熠閃光的這顆明星突然從京劇舞台上銷聲匿跡。她遠赴異國開闢新的領域,眾多熱愛她的戲曲藝術的戲迷們為她息影舞台倍感惋惜。
一晃十多年過去,不想2005年10月,天津市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在天津舉辦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85週年誕辰系列活動,久違舞台的雷英突然從海外趕來,於10月17日登上天津中國大戲院的舞台,扮演得之於恩師張君秋親授的《狀元媒》中的柴郡主,她在後台剛一搭架子,便得了個滿堂的碰頭彩。及至出場後,觀眾看到闊別舞台15個春秋的這位藝壇明星,聽到她嗓音依然嘹亮甜美,看到她扮相依然典雅俊俏,一個個都從內心為她感到高興。千餘位觀眾為了表達對她的歡迎之情,幾乎她每使一個花腔、每做一個表情動作都能獲得一次喝彩,一場戲獲得的掌聲竟多達數十次之多!這種盛情是雷英出台前不曾預料到的,她為此激動得雙手微顫,嗓音發澀,心跳如同擂鼓,進入劇情許久還緩不過勁來。鄉親們給予的厚愛讓她感覺無以為報,她在心裏説:在外千般好,不如鄉賢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