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獸

(日本神話雷神養物)

鎖定
雷獸(日語:雷獣、らいじゅう)是日本傳説中隨着閃電出現的妖怪,是在閃電時掉落的幻獸的統稱。雷獸是雷神的寵物,雷獸會與雷神與風神一同出來,負責降風降雨。日本各地都有雷獸的事蹟,流傳最廣一説為《平家物語》中被源賴政所殺死的妖怪鵺就是雷獸。由於當時對天空的所知有限,人們對於天空發生的自然現象多以神力解釋,雷獸的傳説就是當時人對閃電所造成的災難而構想出來的。
中文名
雷獸
外文名
雷獣、らいじゅう
解    釋
日本傳説中隨着閃電出現的妖怪
外    觀
普遍體型較小,一般不足1米

雷獸外貌形態

雷獸在各地記載不同,但較普遍的説法是:體型較小,一般不足1米。身形似狸、鼬、獾、這類的動物,長有利爪,尾巴分叉(多為三尾)。速度飛快,伴雷聲出現。也有説長有蹼和翼膜,形似鼯鼠這類動物並且能飛天。剩餘説法記載的雷獸長相與浣熊相似,但毛髮較長。

雷獸文獻記載

雷獸日本東部

日本東部是有關雷獸傳説的中心,江户時代的很多隨筆及資料都有記載到雷獸。
曲亭馬琴所著的《玄同方言》中描述雷獸的外形像狼,有兩隻前肢,四隻後肢,尾巴分叉。
《駿國雑志》記載雷獸住在駿河國益津郡花沢村高草山(即現今的靜岡縣藤枝市)。雷獸全長60釐米多,外觀像貓。雷獸毛色帶點紅色及黑色,栗色的毛與黑色的毛交雜,身上有很長的黑斑,眼睛圓圓及耳朵細小像老鼠,前肢有四趾,後肢有一個蹼,鋭利的爪是向內彎曲的,尾巴非常長。它們在下雨的時候遊蕩於雲間,不小心墜落地面令樹木斷裂。
《信濃奇勝錄》記載着長野的雷獸住在立科山(即長野的蓼科山),外觀也像小狗,毛髮像貉,有五隻鋭利的爪,冬天會挖穴進入到土中。
辭典《和訓刊》記述信州(即現今的長野縣)的雷獸像灰色的小狗,頭很長,爪子鋭利像鷹,尾巴像狐狸。
《北窗瑣談》記載下野國烏山(即現今栃木縣那須烏山市)的雷獸是比老鼠稍大的鼬科,四隻腳上都有利爪。夏天時,雷獸會在山的洞穴中探頭尋找雨雲,找到時就會飛入雲中,引發閃電。
江户中期越後國(現今的新潟縣)的《越後名寄》記載,安永時代松城的武士在閃電後捕獲了一隻雷獸,形狀像一隻大貓,毛呈灰白而有光澤,日光之下呈黃金色,腹部的毛向後及分開成為兩邊。捕獲後的雷獸因從天上掉下來而腳部受傷,在治癒後就獲釋放。
《閒田耕筆》記述雷獸是類似浣熊。《古史伝》記載秋田的雷獸像大浣熊,毛則比浣熊的長。相洲(即現今的神奈川縣)大山的雷獸的外觀也像一隻浣熊。
山岡浚明所著的《類聚名物考》記載,一隻雷獸被飼養在鐵籠之內。這隻雷獸像獾,豬鼻,腹部像鼬科,吃蛇、螻蛄、青蛙和蜘蛛。
享和元年(1801年)7月21日在奧州會津一隻雷獸掉落在一個古井之內。這隻雷獸有鋭利的牙齒和四肢上有蹼,長46釐米。
享和二年(1802年)在琵琶湖的竹生島附近另有一隻雷獸掉落,同樣有鋭利的牙齒和四肢上有蹼,長75釐米。文化三年(1806年)6月在播州(現今的兵庫縣)赤穂的城下有一隻長40釐米的雷獸掉下,有同樣的牙齒和蹼。
雷獸 雷獸
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在富山縣東礪波郡蓑谷村(現今南礪市)捕獵了一隻雷獸,並在當時的《北陸時報》上有報道。這隻雷獸的外觀像貓,擁有鼠色的毛,前腳打開在腋下有像蝙蝠的翼膜,可以飛行50天以上,尾巴很大,四肢都有鋭利的爪可以攀樹,並經常吃蛋。 昭和二年(1927年)在神奈川縣伊勢原市大山進行祭祀閃電之際,目擊了一隻奇怪的動物。其外貌像浣熊,在每一次閃電時就有奇怪的行為,這可能就是雷獸的起源。
以上都是日本東部有關雷獸的記載,由於所發現外觀都像哺乳類,故描繪的相貌都是以哺乳類為藍本。

雷獸日本西部

日本西部的雷獸記載較少,也與日本東部的敍述大相徑庭。
寬政3年(1791年)5月的因州(現今鳥取縣)繪畫了一幅從城上掉下的野獸的圖畫。它長約2.4米,有鋭利的爪,彷彿海馬一般,故被稱為雷龍。
享和元年(1801年)在芸州五日市村(現今廣島縣佐伯區)有描繪雷獸的圖畫,其外觀像蟹或蜘蛛,四肢上有鱗片覆蓋,尖端像一個鉗,長約95釐米及重約30公斤。
《奇怪集》中記載於享和元年5月10日在芸州九日市掉下了相似的雷獸屍體,五日市村和九日市的描述有些許不同,但一般都認為資料是相同的。
享和元年5月13日繪畫了一幅有關雷獸的圖畫,其四肢也是有鱗覆蓋,尖端有一個鉗,並附有“面如蟹額有旋毛有四足如鳥翼鱗生有釣爪如鉄”的解説。

雷獸主要傳説

江户時代因州下野國的烏山附近,一到夏天炎熱田薯將熟時,雷獸就會在附近的山上隨落雷打在地上,把農民的農作物給吃光挖空了,農民們非常憎惡,卻無法抓到雷獸。
有天源賴政大人向庶民收取農作物和抽税,小老百姓庶民農作物無法收成,向大人交不出農作物和税來。源賴政聽農民解説,當地有會打雷的雷獸偷吃田作物,破壞挖斷薯根,影響農作物生長,有幾里的田被吃光。源賴政就一直等到下午將近夜晚,可疑的黑雲湧起,雲裏有頭奇怪的生物,軀體像黃鼠狼,六足像鐮刀,尾巴三尾。 源賴政用弓箭射擊,侍衞也跟着用弓箭但沒射中,這時賴政就想出一個方法,對付會飛的怪物,用陷阱網子將雷獸捕捉起來,農民假裝在躲雨,把田薯放在一個地方,雷獸下來吃就會啓動陷阱,將雷獸捕捉起來。雷獸因為貪吃上當了,被網子捉住。源賴政大人看到會飛的怪物被捉住了,本想放生,雷獸向源賴政大人無禮怒吼,放起電光要放雷,源賴政大人生氣了,將它交給農民處理。
後來西生寺弘智法印大師負責收養着雷獸。新潟縣海雲山西生寺寶物館收藏着傳説中的雷獸木乃伊,就是弘治法印大師的遺物。

雷獸其他傳説

江户時代的畫家谷文晁指出,有武士因閃電和雷獸落下而成為廢人,但只要餵食玉米粉末,就能令他痊癒。另外谷文晁亦指飼養了雷獸兩三年的人稱雷獸喜歡吃玉米。
江户時代的《絵本百物語》有以“雷聲”為題有關雷獸的記述。在下野國筑波附近的山上住了一隻雷獸,平常雷獸温柔像貓,但當準備下雨時,雷獸就會猛然衝入雲中。
在關東地方的稻田中,每當閃電之際,都會豎立貼有注連繩的青竹。據説豎立此竹後,雷獸才能重回天上。
戰國時代的武將立花道雪因被雷擊中而致半身不遂,後來要乘坐轎子來指揮,卻仍有顯赫的功勳,故後世傳説他是因斬殺雷獸而半身不遂的。
滋賀縣東近江市今代町的富士神社有供奉雷獸。傳説這個村莊經常行雷閃電,一天一個路過的山伏指這是因住着了一個雷獸所致。為了捕獵雷獸,村民們製作了一個大網埋伏在森林中。當黑雲聚集閃電開始時,一頭紅黑色的獸出現在大網之上,並瞬間被捕獲。這獸像狗,有鋭利的尖爪。山伏以鐵杖打死了獸,並説其任務結束而離開了村子。後來在捕捉雷獸的地方興建了一個祠廟,傳説這個祠廟就是封印着雷獸。

雷獸實證遺物

新潟縣三島郡的西生寺內藏有傳説是雷獸的木乃伊。這個木乃伊的來歷不明,長35釐米,外觀像貓,露出其牙展示出威嚇的姿勢。但歷史研究家多田克己經過研究認為,這個木乃伊就是貓而不是所謂的雷獸。在靜岡縣也有指是包裹雷獸的紙張和油墨,但來歷亦不明。巖手縣花巻市的雄山寺內有被稱為雷神的獸的木乃伊,同樣也被視為雷獸。這個木乃伊的外觀像貓,但四肢異常的長,頭部也沒有眼窩,故很明顯並非正常的生物,但仍難以證明是雷獸。所以雷獸至今為止只是日本傳説中的動物,沒有任何實證表明它們曾經真實地存在過。

雷獸來源考證

根據各典籍所記載雷獸的大小、外表、有鋭利的爪和會攀樹等特徵,都與果子狸極為契合。此外也有雷獸就是如貓狗般大小的貂的説法,但是基於江户時代的開發程度及貂是住在森林中的,這種説法的可能性較低。因閃電而從樹上掉落的鼯鼠也有可能被想像成雷獸。另外也有指是誤認鼬科、白頰鼯鼠、獾、水獺松鼠等為雷獸的可能性。另外根據《山海經》記載,在中國神話中有一夔,其叫聲如雷,故有指日本雷獸的傳説是起源於此的。由於日本人認為自然萬物都有靈,對自然萬物多以敬畏態度,因此流傳了大量的鬼神傳説。考慮到當時的人們對天空的瞭解甚少,於是對自然現象多以神力解釋,雷獸的傳説就是當時人對閃電所造成的災難而構想出來。
雷獸 雷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