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台寺

(廣西灌陽縣雲台寺)

鎖定
雲台寺,位於廣西灌陽黃關鎮境內,是嶺南三大名剎之一,與全州湘山寺、桂平西山寺齊名。
雲台寺,始建於盛唐晚期,距今約一千三百多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經滄桑。
中文名
雲台寺
地    址
廣西灌陽黃關鎮
類    屬
嶺南三大名剎之一
佔地面積
約三萬平米

雲台寺寺廟簡介

灌陽縣宗教局提供的史料記載,雲台寺是一座龐大的寺院。該寺院佔地面積約三萬平米,建築面積約六千平米。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壽佛殿、藏經殿、誦經堂、禪堂、唸佛堂、羅漢殿等四十八座。供奉着釋迦牟尼、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無量壽佛爺等一百多個佛陀菩薩。

雲台寺主體佈局

雲台寺,有鼓樓、鐘樓、倉瘭、客堂、僧居、客房、月照、放生潭、園圃、各向山門及佛陀塔陵等。整個建築羣佈局合理,井然有序。殿宇青磚碧瓦,樓閣翹首,對稱均勻,完整統一,無所不備。殿宇樓亭雕龍畫鳳,精工畢致,佛像菩薩工藝考究,每尊形象各異,栩栩如生。園圃廂廊,綠茵寬敞,平鋪舒展。
雲台寺,級階通道、寺院裏裏外外均用石板鋪就。潭、湖碧波盪漾,園圃奼紫嫣紅。寺院內外古木參天,竹嵐匿影。寺院山門石牌樓建築巍峨壯觀,門樓正中的石匾上“雲台寺”三個石刻大字遠遠眺入眼簾,令人矚目起敬。牌樓兩側是一幅石刻對聯映襯,右側“一笑折花悟襟豁達翠竹舞”,左側“十年面壁禪心盡在白雲中”。

雲台寺寺廟歷史

雲台寺始建分兩個階段,一為草創,二為正址規模建築羣建造。
據悉,唐代武則天初年,(約公元687年),由長安的洞源高僧在此以夯土為庵,古名老庵堂(其遺址尚存)。約四十年後,即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一位法名洞源澈法師虔擲重金,在洞源法師預留的位置(即今遺址)大興土木,建成上述如此規模的寺院。

雲台寺相關典故

相傳洞源澈為“吳越人之宦”,由翰林出守西南,以髒致敗,結庵於斯。在灌陽舊縣誌中有此記載。雲台寺自唐開元末年建成後,香火十分興旺,且非常富有,歷經唐宋元明清,香火不斷,至清乾隆乙己歲(公元1785年)還有寺院田一千五百畝,年租谷二十萬斤以上,堪稱灌陽縣鉅富。現存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永存常駐田畝碑記”,記載着有田數百畝便是見證。

雲台寺地圖導航

黃關鎮

雲台寺千年滄桑

雲台寺歷經千年滄桑,兵災橫禍毀而修繕、修建四次,宋初、明永樂年間、清康熙中期及清同治戊辰歲。第四次為知縣王舟(灌陽江口人)發起,此時的雲台寺已貧窮衰敗,只能茸修毀圮的佛像和兵災崩摧的主要棟宇,清光緒中期(公元1890年左右)也略作修繕,這僅是第四次修繕的補充。所修葺者雖然煥然一新,卻“未能頓復舊觀”,尚現金碧輝煌,維持整體規制和剎像。修繕前後一百多年裏,雲台寺乃是灌陽縣教育重地之一,光緒末年,興辦現代學堂,在雲台寺舉辦過一次規模甚大的會考,考生四、五百人。直到民國初年,雲台寺還設初等小學。
1923年,縣裏要求黃牛市區(即現 在的黃關鎮)興辦高級小學,區公所折除雲台寺部分寺宇,用其木材、磚瓦建成。1935年,再次折去雲台寺尚存寺宇,用於建造、擴充原高級小學為黃牛市區國民基礎教育中心校,後稱黃關中心校。後經抗日戰爭時期日寇破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期的一次強風暴雨,僅存的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大殿嚴重傾斜歪危。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掀起的“打菩薩運動”,危殿、佛像菩薩粉碎,屋宇徹底倒塌,殘存容顏化為殘坦瓦礫。輝煌千年,名冠嶺南的雲台寺從此跡匿,成為民間記憶。
據灌陽縣宗教局介紹,建國前後,還時有歸來和尚及俗家弟子在搭成的兩偏屋裏誦經續香,每年“二月八”廟會也未間斷。

雲台寺文化傳承

雲台寺興盛千年,傳監住持約六十世,僧侶多時360餘人,亦多有修成佛陀者。據傳,寺後禮葬佛陀的佛塔一、二十座,建國初期尚存四座,可惜日後被盜被毀。1992年,參與灌陽縣誌編寫的鄭少平作古建築調查時,曾在雲台寺原址見到二十餘個柱礎磉石,都有精工鐫刻的龍鳳禽獸、花鳥魚蟲,透視出雲台寺厚重的文化底藴。
2006年4月17日,桂林市宗教局下文,決定在原址設立佛教活動場所“雲台寺”,釋寶慶法師投入110萬元,於2008年建起了第一座大殿,重開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