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省歌舞劇院

鎖定
雲南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有15個少數民族為雲南所特有。各民族語言、生活習慣不同,心理素質、思想感情的表達方式不同,經濟和社會的形態各有區別。漫長的歷史發展形成了雲南異彩紛呈的民族民間文化,民俗風情充滿詩情畫意,民族服飾令人眼花繚亂,每個節日慶典都充盈着激情的舞蹈和真切的歌聲。雲南這塊紅土地,一直被中外文學藝術家、文化學者、專家譽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文化藝術創作和研究的富礦、天堂”。
雲南省歌舞劇院最早成立於1950年,名為雲南人民文藝工作團,下設歌舞隊、話劇隊。1956年重組為雲南省歌舞團,2003年更名為雲南省歌舞劇院。半個世紀以來,它曾走過艱辛而輝煌的道路。
中文名
雲南省歌舞劇院
成    立
1950年
重    組
1956年
更    名
2003年

目錄

雲南省歌舞劇院簡介

建院初期,演員和創作人員揹着行李、扛着服裝道具,多次奔赴邊疆民族地區深入生活,收集大量民族民間歌舞藝術資料,為全團的創作和演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國之初,就演出了《伐木歌》、《戽小細魚》、《烙通一個洞,繡上一朵花》等備受好評的民族舞蹈作品。1953年,全國首屆文藝會演,民歌歌唱家黃虹演唱的雲南民歌《趕馬調》、《小河淌水》、《猜調》以及彝族舞蹈《阿細跳月》等節目震響全國藝壇。1956年全國首屆音樂週中,女高音歌唱家杜麗華因演唱突出,被中宣部、文化部特授“青年歌唱家”稱號。
1959年為慶祝建國十週年,全團聚集了全省歌舞精英,創排了民族舞蹈《趕擺》、《白鷳鳥》、《小卜少》、《鬧新郎》、《鈴鼓舞》等,合唱《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邊疆大合唱》和小合唱《放馬山歌》、《會情郎》等,黃虹、杜麗華民族民歌獨唱赴京獻禮。晚會轟動京城,其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斑爛絢麗的色彩,使得南方八省競邀演出,場場爆滿。同期著名彝族舞蹈演員楊麗坤因在國慶獻禮影片《五朵金花》中扮演主角,而譽滿神州,揚名海內外後又榮獲第二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此後,她又在歌舞影片《阿詩瑪》中擔任女主角,由全團30多位演員參與拍攝,在西班牙第三屆桑坦德國際音樂舞蹈節上獲最佳歌舞片獎。女高音歌唱家杜麗華和白族歌唱家趙履珠分別為這兩部影片歌曲配唱獲得了較高榮譽,其演唱一直在海內外廣為流傳。著名舞蹈家刀美蘭亦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擔任了獨舞演出,一展傣族舞蹈風采。1962年,歌唱家王鬱芝代表雲南參加全國獨唱獨奏音樂會,她演唱的《景頗山上豐收樂》、《春風吹來竹葉青》被選為優秀節目,進懷仁堂為中央首長演出。
“文革”中,全團雖受嚴重衝擊,但仍以堅韌頑強的精神努力創作、刻苦訓練,先後排演了大型現代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沂蒙頌》以及交響音樂《沙家浜》、鋼琴伴奏《紅燈記》等。並衝破各種阻力,以一台全新的民族歌舞晚會重現於1974年廣州交易會,使舞蹈《栽秧賽》、《景頗刀舞》、《阿佤人民唱新歌》、獨唱《撒尼人民心向紅太陽》、民族器樂曲《喜送公糧》等連演一月之久,給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各國朋友留下深刻印象。之後,器樂演奏家周秀珠的揚琴獨奏《紅河的春天》、龔放森的吐良獨奏《歡樂的景頗山》在全國器樂比賽中獲獎。
進入八十年代,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蘭表演的獨舞《水》、《金色的孔雀》等蜚聲全國,連續獲獎。《水》被評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同時,《橄欖歌》、《版納三色》、《大地·母親》、《深山裏的姑娘》、《木鼓與葫蘆絲》等也先後在全國各種舞蹈比賽中獲獎,開創了雲南民族歌舞的新篇。
在第二屆中國藝術節上,全團以雲南民族婚戀風情歌舞《愛的足跡》參演,成為歌舞節目中的佼佼者。第三屆中國藝術節上,又以新創大型舞劇《阿詩瑪》參演,獲得成功。舞劇《阿詩瑪》先後獲得全國舞劇比賽第一名及8項一等獎、文化部第三屆文華大獎及4個文華單項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還被評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中國舞劇》大型畫冊評論:“1992年轟動舞壇的《阿詩瑪》被稱為中國舞劇發展史上又一個里程碑”。這一時期,著名歌唱家黃虹獲全國首批金唱片獎,青年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瑪榮獲全國少數民族聲樂大賽“金鳳獎第一名”。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省歌舞劇院全體演職員乘着時代的東風,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努力學習、奮力拼搏,加快內部機制改革,增強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責任感,在圓滿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演出任務,包括對外文化交流任務,積極配合省裏組織的各項節慶活動,努力開拓演出市場的同時,陸續推出了大型民族舞劇《潑水節》、大型民族歌舞《彩雲南現》、大型音樂會《雲嶺頌歌獻給黨》、《雲南民族風情之夜》、《雲嶺交響》等深受歡迎和好評的作品。同時舞蹈《他》、《高原蒙古人》、《光》、《水中月》、《拉木鼓》、《彈》等一批優秀的節目,相繼在國家文化部和國家民委主辦的“孔雀杯”、 “荷花杯”等全國重大專業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我院人員參與創作演唱的歌曲《五十六根琴絃連北京》、《火把節的火把》、《怒江人》等先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全國音樂類評獎一等獎;大型民族舞劇《潑水節》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大型民族歌舞《彩雲南現》獲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一等獎。
在2003年省委、省政府進一步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號召下,實行全體演職員考核上崗,中層幹部競聘上崗,民主評議領導班子等改革舉措,組建了雲南省歌舞劇院,下設黨政辦公室、民族舞蹈團、民族音樂團、交響樂團、藝術創作中心、舞美製作中心、演出服務中心、演出經營部八個部門,並對各個部門進行經濟指標量化管理。通過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全體演職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責任心。相繼推出了大型民族歌舞《紅土戀歌》、《共飲一江水》、《相約彩雲南》、 《神奇雲南》、《舞彩雲》、 《燦爛彩雲南》、《彩雲之星》;大型音樂會《烏蒙金沙頌紅軍》、《七彩雲南我的家》、《珠源放歌》、等優秀作品晚會;《紅土戀歌》獲雲南新劇節目展演一等獎;2006年《舞彩雲》獲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大獎和十二個單項獎。同時還圓滿完成了多屆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遊節、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開幕式和GMS東盟首腦會、泛珠江流域經濟合作論壇、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專場演出以及紀念紅軍長征70週年、雲南省第八屆黨代會、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等大型的重要演出任務。

雲南省歌舞劇院出國演出

此外還成功出訪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秘魯、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亞美尼亞、捷克、法國、英國、西班牙、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日本、朝鮮、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孟加拉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老撾、越南、阿爾及利亞以及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等國家和地區。在按期完成每年慰問邊防部隊和“三下鄉”任務的同時還努力開拓演出市場,進行各類商業性演出。2004和2005兩年年均演出總場次均突破500場。為建設雲南民族文化大省、宣傳雲南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並由此得到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揚。
2010年隨着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省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試點工作全面展開、深入推進,我雲南省歌舞劇院整體轉企改制並劃入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真正面向市場求生存,求發展。院長陶春帶領全院演職人員,在體制改革後運營了駐地演藝產業項目《夢幻騰衝》和駐柬埔寨暹粒大型旅遊歌舞晚會《吳哥的微笑》,又與新加坡亞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運營大型旅遊情景歌舞雜技《輝煌新加坡》,充分利用金融和投融資政策,多渠道進行投融資,牢牢把握“四個結合”的發展規律,不斷增強市場化運作的能力。

雲南省歌舞劇院榮譽

雲南省歌舞劇院先後獲得國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的“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中共雲南省委授予雲南省歌舞劇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省政府授予“對外文化交流先進單位”稱號。面對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眾給予的榮譽,雲南省歌舞劇院全體人員始終牢記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榮譽作為新起點,在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道路上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