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中河

鎖定
雲中河,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支流滹沱河的支流,發源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雲中山東麓趙龍溝 [5]  ,以其發源地而得名。定襄縣下游段又名天槽河、二賢河 [4]  ,系常流河。從發源地流經忻府區後河堡、寺坪、楊胡鄉至米家寨為止,流程55裏(27.5公里),流域面積305平方公里,由此以下,即分為南,北雲中兩支河流(《忻州地區志》將兩支作單獨河流論)。 [1]  南雲中河自西向東流經雙乳山、忻府區市區北、播明鎮,於定襄縣西北匯入滹沱河,流域面積622平方公里,自源頭算起河長65.5公里 [5]  ;北雲中河向東北,流經忻府區北部、原平市東南部,從原平市界鋪匯入滹沱河,自源頭算起河長49.6公里,流域面積458平方公里;合計總流域面積1080平方公里,以較長的南雲中河算河長65.5公里 [5]  (《忻縣誌》記為64公里 [3]  )。南雲中河河道寬闊,地勢低凹,成為主要河道。 [3] 
較大的支流,屬南支的有陀羅河、合索河、淘金河等,屬北支的有永興河、白馬河等。 [3] 
雲中河是忻州地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上游幹流上建有米家寨水庫,南支上建有雙乳山水庫,北支上建有觀上水庫,忻府區建有云北、雲中河灌區 [2]  ,原玉市內有永興河灌區。 [7] 
中文名
雲中河
別    名
天槽河、二賢河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
流經地區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定襄縣、原平市
發源地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雲中山東麓趙龍溝
主要支流
陀羅河、合索河、淘金河、永興河、白馬河
河    長
65.5 km [5] 
流域面積
1080 km² [5] 
平均流量
0.25 m³/s [5] 
落    差
1130 m [5] 
河    口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高村(南支)

雲中河幹流概況

雲中河上游幹流

雲中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雲中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雲中河,發源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境西部之雲中山脈東麓 [3]  。上游河牀彎曲、狹窄,坡陡水急,衝石堆滿河牀。從發源地流經後河堡、寺坪、楊胡鄉至米家寨為止,流程55裏(27.5公里),流域面積305平方公里,河牀寬100~200米,流量0.5立方米/秒。 [1]  自米家寨(水庫)出山後,以下河道分為兩支,分稱南、北雲中河。 [3]  [1] 
雲中河米家寨水庫上游河道 雲中河米家寨水庫上游河道

雲中河下游分支

  • 北雲中河
北雲中河,自米家寨(水庫)東北流,流經忻府區石家莊村北 [3]  ,過唐林,西高,劉家莊等四個村,到秦家莊出境,由小白水村南 [6]  入原平市(原原平縣)境內,自西南向東北,在下王莊 [1]  (一説界鋪 [5]  ,一説界河鋪口 [6]  )匯入滹沱河。原平市境內流程13公里 [6]  ,全長30裏(15公里)。自源頭算起,流域面積244.8平方公里,幹流長45.5公里 [6]  (一説49.6公里 [5]  ),河牀寬100~160米,流量0.5立方米/秒。兩岸地形平緩,便於灌溉。但旱情較重時,河牀常常乾涸。 [1]  平時水面寬3米,水深0.3米,流速0.7米/秒。洪水期水面寬50米,水深0.8米,流速1米/秒。正常年徑流量0.23億立方米。 [6] 
北雲中河忻府區奇村鎮一段 北雲中河忻府區奇村鎮一段
北雲中河在原平界河鋪口入滹沱河 北雲中河在原平界河鋪口入滹沱河
  • 南雲中河
南雲中河,出米家寨(水庫)後,流經温村、合索,上社,解原、秦城、播明、北義井、曹張等8個鄉(鎮)的11個村,到北蘭台出境 [1]  ,經定襄縣經西營、西河頭村,至定襄滹沱河大橋西 [1]  (一説定襄縣高村 [5]  ,一説定襄西營附 [3]  )注入滹沱河 [4]  。流程76裏(38公里) [1]  (一説36.5公里 [3]  ),流域面積317.66平方公里 [1]  。自源頭算起,流域面積622平方公里,河長65.5公里 [5]  。其中,定襄縣境內又名天槽河、二賢河,流程8公里,佔地面積0.53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4.67平方公里 [4]  。河牀寬20~300米,平水期流量0.5~2立方米/秒,洪水期流量50~200立方米/秒,歷史最大洪峯流量88立方米/秒(1908年)。這支河流,河道寬闊,地勢低窪,兩岸地形平坦,灌溉便利。沿河共有乾渠7條、支斗渠62條、農毛渠1542條,全長47.5878萬米,工程3213件,灌溉土地面積16.66萬畝。 [1] 
雲中河忻府區頓村段 雲中河忻府區頓村段
雲中河忻府區段 雲中河忻府區段
南雲中河在定襄高村匯入滹沱河 南雲中河在定襄高村匯入滹沱河

雲中河河道特徵

雲中河上游(米家寨以上)流經土石山區,河牀比降較大(1/50~1/60以上)含沙較多,米家寨以下,河牀比降忽然變小,河牀寬度亦由上游的200多米增至300米以上,洪水至此,流速驟減,致使泥沙大量沉積,河牀逐年抬高,造成河道不穩。清順治十年(1653年)夏,洪水氾濫,毀堤決捻,改道北去,原河道遂為農田。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夏,大雨連綿,河水再次決口,故道復通,遂分成南、北兩河。南雲中河河道寬闊,地勢低凹,成為主要河道。 [3] 

雲中河水文特徵

雲中河水的來源、汛期、枯水期和洪峯出現的時間等,與牧馬河基本相同。年平均來水量與徑流量為5540萬立方米,輸沙量79萬立方米 [3]  ,年平均含沙量1.64公斤/立方米,最大含沙量為46.5公斤/立方米 [4]  。高水位為3.3米(米家寨水文站測),低水位0.3米,差落3米。年平均初冰日期為12月5日,融冰日期為3月13日,最早初冰日期為11月20日(出現於1959年);最晚融冰日為3月28日(出現於1962年)。一般流量83立方米/秒 [4]  ,近百年來,最大洪峯出現在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為1388立方米/秒,其次在1974年,為780立方米/秒,最大徑流深1.19米,最小洪峯為8.7立方米/秒(出現於1972年)。 [3]  乾涸期3個月左右。 [4] 

雲中河主要支流

上游幹流沿途匯納安子溝、沙溝、魚龍海、柳溝、寬灘溝、婁子溝、橫河溝、南陌溝等支流,南雲中河的支流有陀羅河、合索河、淘金河、尹村溝,北雲中河支流有白馬河、東岔溝等,屬樹枝狀水系 [3] 
白馬河,位於忻州市西北部楊胡鄉境內。發源於大嶺底底堰村山中,經泥坡、茶房,面高石、程家莊、盤道底、龍坊崖、魚龍溝、楊胡,流入北雲中河。流程29裏,流域面積36.65平方公里,系常年流水河。
淘金河,位於忻州市城西上社鄉境內。發源於神頭山,流經神頭、下莊、會里、北張村,進入雲中河干渠。流程10裏,流域面積31.475平方公里,河牀寬5~15米。系季節性河流。 [1] 
合索河,位於忻州市城西合索鄉境內,因河流經過南北合索一帶,故名合索河。該河發源於橫牆,流經上下鬧峪、西楊莊、作頭、南北合索,上社,到西馮城村東歸入南雲中河,流程19公里,流域面積35.875平方公里,河牀寬10~20米。系季節性河流。 [1] 
陀羅河,位於忻州市城西合索鄉境內,由於河流經過陀羅山一帶,故名陀羅河。發源於和村,經龍王溝、陀羅、東呼延,到加禾村流入南雲中河。流程25裏,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河牀寬10~18米。系季節性河流。 [1] 
北雲中河支流永興河 北雲中河支流永興河
永興河,位於原平市城西南部,曾名屯瓦河,後改名為永興河,皆以村名命名。發源於燕峪山,分兩支流,北支流為屯瓦河,南支流為山水河,後流入北雲中河。1958年在樓板寨口築起觀上水庫,為閻莊、王家莊流域灌概之水源。水庫灌區分3條幹渠,數十條支、毛架,灌概面積4.5萬畝。流域面積195平方公里。幹流長37.5公里,河牀寬為30~50米,洪水期水面寬50米,流速2.3米/秒,正常年徑流量為0.1761億立方米。 [6] 
南高温泉,位於忻州市城西北45裏,奇村與南高村之間,以村名而得名。這個温泉是1976年南高村打井時發現。温泉地下水位深度4米,井深37米,水温68℃。與奇村温泉系一條水脈。現配備4時水泵,常用不竭。水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沐浴身一體,治療皮膚病等多種疾病。南高村在此修建了澡塘,附設旅店、飯館,供洗澡和療病者食宿使用。該村還利用温水修建了暖畦,常年種植蔬菜,供應居民和市場的需要。 [1] 
奇村温泉,位於忻州市城西北45裏,奇村東2裏半處。1976年開掘,以村名而得名。温泉地下水位深度4米,井深37米。水温62℃,與南高温泉系一條水脈。現配備4時水泵,常用不竭。水中所含化學成分,與南高相同。奇村村民委員會也在此修建了澡塘和旅店,飯館。還利用温水修建了暖畦菜園。 [1] 

雲中河治理開發

雲中河水庫

米家寨水庫 米家寨水庫
米家寨水庫,位於忻州市城西北64裏處的米家寨村西南,以村名而定名。始建於1974年10月,1976年8月竣工,屬雲中河流域。水庫大壩為碾壓而成的均質土壩,壩高20.5米,壩頂寬6米,壩長310米,泄洪洞為無壓涵洞型,最大泄洪量252.8立方米/秒。水庫流域面積305平方公里,流域長55裏,平均寬22裏。水庫水面面積0.90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總庫容量1025萬立方。受益者有楊胡、奇村、合索、上社、解原、秦城、城關、温村等鄉(鎮)的60個村,灌溉土地15萬畝。庫內養有少量魚兒。 [2] 
雙乳山水庫 雙乳山水庫
雙乳山水庫,位於忻州市城西北40裏處的王家莊北側,以雙乳山而得名。1959年11月開始修建,1962年8月竣工,1963年受益。由忻州市水利局雲中河灌區管轄。水庫大壩為碾廑而成的均質土壩,高10.7米,頂寬7.2~2.1米,底寬70米,長317.5米。溢洪道為開敞式二孔,木平板閘門,最大泄洪量為181立方米/秒。有涵洞式輸水道一個,木平板閘,最大輸水量5立方米/秒。水庫水面面積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1.5米,最大水深8米,總庫容為1285萬立方米。受益者有解原、上社、合索、播明、秦城5個鄉(鎮)的34個村,灌溉面積8.7萬畝。養魚水面2000畝,以草魚居多,亦有少量鯉魚、鯽魚和其它種類的水產。 [2] 
金山湖,又名賽江湖,因其地處金山腳下而得名,原系天然淡水湖。位於忻州市城西北48裏處,在奇村鎮蔚野村西南。南高村西北。有管理人員5人,屬奇村鎮管轄。為了蓄躍進渠水多灌農田,該湖於1957年施工擴建,1958年竣工,1959年投入使用。大壩為土質壩,長300糯頂寬6米,底寬300米,高7米。有輸水道一個,最大輸水量1立方米/秒。湖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總面積0.47平方公里,水面面積0.45平方公里,水深5米,庫容水50萬立方米,最大庫容83萬立方米,灌溉蔚野、南高村土地可達3000畝,養魚面積400畝,年產魚約5000斤。 [2] 
銀山湖,位於忻州市城西北30裏,在忻州市上社鄉東馮城村以北。因處於銀山腳下,故名銀山湖。原系天然淡水湖。有管理人員5人,由忻州市水利局雲中河灌區管轄。為了增加湖水容量,蓄躍進渠之清水灌溉農田,:於1958年施工,1960年竣工並投入使用。大壩為碾壓夯實而成的土質壩,頂寬2米,底寬14米,高4.7米,周長1600米,有輸水道一個,最大輸水量0.5立方米/秒。湖面呈正方形,邊長400米,深5米,水面面積0.2平方公里,總容水量90萬立方米,盯灌溉秦城鄉和播明鎮12個村的土地37500畝。養魚水面300畝,以草魚為主,’有少量鯉魚和其它魚種。 [2] 
忻雲人造湖,位於忻州市城西北上社鄉東馮城村西南,距城30裏。因系人工建造,故名人造湖。屬忻州市水利局雲中河灌區管轄。 [2]  此湖於1957年12月開工,1959年11月竣工。當時這個挖泉引水工程是由忻縣人民委員會主辦,組織六石、播明、解原、秦城四個鄉的2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聯合興辦的,動土22萬立方米,投工5萬個,投資19.4萬元。挖掘湖泊面積16400平方米,打井挖泉90多眼,修築防洪壩500米,計掘乾渠1條,.長20裏,湖邊和渠塄共植樹44000株,湖的總面積約100畝。湖水邊汲邊流,流量0.22立方米/秒,湖內常蓄水6400立方,引水灌溉秦城鄉和播明鎮12個村的土地37500畝。湖水温度較高,冬季水温10℃,夏季水温18℃,適宜養虹鱒魚。養魚水面600平方米,經常保持養魚1萬尾,年產魚3000斤。 [2] 
觀上水庫 觀上水庫
觀上水庫,是永興河灌區的渠首樞紐工程,位於原平市觀上村北200米處。控制流域面積150平方公里,總庫容156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的多年調節中型水庫。該庫於1年興建,1960年竣工,1976年改建,1980年主體工程竣工。水庫由大壩、輸水洞泄洪閘、非常溢洪道、水電站5個部分組成。大壩為均質土壩,水中倒土施工,壩高32.8米,壩頂長520米,壩頂寬4米。大壩右側設一輸水洞,洞長1米,洞徑1米,為鋼筋混凝土壓力管,洞口設有進水塔,以鋼質平面閘門控制,最大泄量7立方米/秒。大壩左側設泄洪閘,閘門為6x8米的弧型閘門,最大泄量620立方米/秒。泄洪閘左側設非常溢洪道,底寬45米。庫下游有乾渠3條,設計效益4.5萬畝,實際灌溉效益為3.3萬畝。 [8] 
山水水庫,位於原平市樓板寨鄉山水村西,1969年興建。壩高17米,壩長100米,匯水面積20畝,蓄水20萬立方米,可改善水澆地面積1000畝。 [8] 
屯瓦水庫,位於原平市樓板寨鄉屯瓦村西北,1964年興建,壩高22米,壩長70米,匯水面積 5平方公里,總庫容17萬立方米,可擴大灌溉面積600畝。 [8] 
劉莊水庫,位於原平市閻莊鄉劉莊村左窩河,1973年興建。壩高20米,總庫容量56萬立方米,可擴大灌溉面積400畝。 [8] 
衞村水庫,位於原平市閻莊鄉衞村麻港河溝內,1973年興建。壩高13.5米,總庫容量67萬立方米,可擴大灌概面積400畝。 [8] 

雲中河發電

觀上水庫壩後建水電站1座,裝機3台,總容量560千瓦,其尾水渠與乾渠相連。 [8] 

雲中河灌溉

雲北灌區,位於忻州市北部,忻定盆地北端。因地處雲中河之北,故名雲北灌區。屬忻州地區淳沱河水利管理委員會管轄。雲北灌區始建於1950年5月,引水渠道為忻定幹集之一、二、三支千渠,流經高城、曹張、秦城、播明、北義井等5個鄉(鎮),全長49.7公里。乾渠最大流量21.6立方米/秒,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共分三個管理段,下設支幹渠4條,全長30.9裏;支渠11條,全長95.7裏;鬥農渠303條,全長623.6裏,毛渠1325條,全長1028裏。共有各種建築物969件。 [2] 
雲中河灌區,位於忻州市西北部,灌區管委會駐上社村,屬忻州市水利局管轄。雲中河灌區,佈於雲中河干流中下游,是忻州市產糧區之一。該區範圍,米家寨以上均屬山區,以下西邊為温村邊山區,南邊為合索、上社、解原邊山區,北邊的西半部至北雲中河南岸,東半部與雲北灌區相連,東邊與牧馬河、雲北兩灌區相接。全灌區南北長35裏,東西寬30裏,包括村莊及各地物在內為23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53.2萬畝。
傳説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沿河村莊已經開始引水灌溉農田,距今有600年的歷史。解放初期,共有泥渠32條,總長166裏,灌溉面積3萬畝。解放後,1952年建立灌區,由國家統一管理,灌溉面積發展到4.5萬畝;1952~1953年首先開掘了一干渠,由沙窪到二十里鋪,灌溉面積發展到11.3萬畝1957年新開了人造湖;1958年開鑿了躍進排渠,解決了奇村鎮範圍的下濕鹽鹼問題;修了銀山湖成為躍進渠上的旁引水庫;1959年修建雙乳山水庫及其引渠,從水庫引水到上社;開了雲西總排,解決了温村鄉地區的下濕鹽鹼問題;還修築了淘金河水庫。到1963年,灌溉面積發展到12.5萬畝。1964年開了雲南總排,解決了解原鄉,播明鎮的下濕鹽鹼問題;1965年開了南幹排渠,解決了秦城鄉,播明鎮的下濕鹽鹼問題,1975~1976年修了米家寨水庫,至1979年又修築了牽雲上崗、合索高灌。修築的秦城轉山渠,解決了秦城鄉邊山丘陵區的乾旱問題;開了二乾渠,解決了奇村鎮平川的吃水問題。到目前為止,全灌區灌排渠系幹線基本健全,共有千渠7條,支鬥農毛渠1404條,工程2008件,排水渠。4條,干支斗渠745條,工程745件。灌溉面積達到16.66萬畝。 [2] 
永興河灌區,主要以觀上水庫蓄水灌溉,受益地區為原平市閻莊、王家莊、解村、樓板寨4個鄉鎮,39個村,灌溉面積67000畝。其中自流灌溉33000畝,純井灌和小型水利灌溉面積34000畝。灌區內主要水利工程設施有:中型水庫1座(觀上水庫),總庫容1萬立方米,小型水庫7座,總庫容220萬立方米,小型高灌站1處,總裝機1台,總容量1千瓦,水井245眼,其中深井96眼,各級固定渠道1條,總長度142.9公里,各類排灌建築物1460座,水電站1座,裝機3台,總容量560千瓦。 [7] 
參考資料
  • 1.    忻州市政府 民政局 . 忻州市地名錄 . 1990 : 176-178
  • 2.    忻州市政府 民政局 . 忻州市地名錄 . 1990 : 179-184
  • 3.    忻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忻縣誌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1993 81
  • 4.    定襄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定襄縣誌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1985 :69-70
  • 5.    忻州地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忻州地區志 . 山西古籍出版社 . 1990 : 74
  • 6.    原平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原平縣誌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1991 :24
  • 7.    原平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原平縣誌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1991 :141
  • 8.    原平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原平縣誌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1991 :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