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雪靈芝

(中藥)

鎖定
雪靈芝,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甘肅蚤綴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的全草。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西部、雲南和西藏。具有清熱止咳,利濕退黃,蠲痹止痛之功效。常用於外感發熱,肺熱咳嗽,黃疸,淋濁,風濕痹痛,高血壓病。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中央種子目
石竹科
無心菜屬
甘肅蚤綴
分佈區域
甘肅、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藏
中文學名
雪靈芝
採收時間
夏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雪靈芝入藥部位

全草。

雪靈芝性味

味微甘、苦,性寒。

雪靈芝歸經

歸肝、膽、腎經。

雪靈芝功效

清熱止咳,利濕退黃,蠲痹止痛。

雪靈芝主治

用於外感發熱,肺熱咳嗽,黃疸,淋濁,風濕痹痛,高血壓病。

雪靈芝相關配伍

治肺炎:甘肅蚤綴28g,白葡萄乾、木香、芍羅蘇札、甘草各18g。共研細粉,口服,每次2.5g,每日2次。(《中國民族藥志》五味蚤綴散)

雪靈芝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泡酒。

雪靈芝採集加工

夏季採集,曬乾。

雪靈芝形態特徵

甘肅蚤綴,又名甘肅雪靈芝(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多年生墊狀草本,高4-5釐米。主根粗壯,木質化,下部密集枯葉。葉片針狀線形,長1-2釐米,寬約1毫米,基部稍寬,抱莖,邊緣狹膜質,下部具細鋸齒,稍內卷,頂端急尖,呈短芒狀,上面微凹入,下面凸出,呈三稜形,質稍硬,緊密排列於莖上。花單生枝端;苞片披針形,長3-5毫米,寬1-1.5毫米,基部連合呈短鞘,邊緣寬膜質,頂端鋭尖,具1脈;花梗長2.5-4毫米,被柔毛;萼片5,披針形,長5-6毫米,基部較寬,邊緣寬膜質,頂端尖,具1脈;花瓣5,白色,倒卵形,長4-5毫米,基部狹,呈楔形,頂端鈍圓;花盤杯狀,具5個腺體;雄蕊10,花絲扁線形,長約4毫米,花葯褐色;子房球形,1室,具多數胚珠,花柱3,線形,長約3毫米。花期7月。

雪靈芝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300-5300m的石灰岩山地草原或石隙間。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西部、雲南和西藏。

雪靈芝藥材性狀

全草呈墊狀半圓球形,直徑達15cm,高6.2cm。主根圓柱形,長約20cm,灰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木質部淺黃色;葉針狀線形,基部膜質微抱莖;花單生枝頂,白色。氣微,味淡。

雪靈芝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抗炎作用;
3、解熱作用;
4、鎮咳祛痰作用;
5、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明顯抑制胸腺的作用;
6、抗缺氧、抗疲勞作用;
7、對免疫性肝炎的影響:免疫性肝炎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8、鎮痛、鎮靜作用;
9、降壓作用。

雪靈芝相關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淋、濁症,止咳。”
2、《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清熱解毒,利膽除黃。治筋骨疼痛,流感,肺炎。”
3、《青藏高原藥物圖鑑》:“退燒,止咳,降血壓,滋補。治肺炎,淋病,淋巴結核,高血壓。”
[1-5] 
參考資料
  • 1.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4.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5.    劉紅星.《青海地道地產藥材的現代研究》: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