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雪白的牆

(梁小斌著現代詩歌)

鎖定
《雪白的牆》是當代詩人梁小斌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詩以剛剛結束的“文革”的歷史作為背景,敍述者以兒童的身份出現。詩中的“我”懷着童心向媽媽述説了他所看見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長長圍牆,然後“我”面對此情此景,腦海中浮現對過往的回憶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詩人着眼於一點,思路縱橫。此詩最大藝術特點在於詩歌中閃爍出的自我感受,而且在形式上又毫無雕琢之感,語言運用上沒有押韻,全以一個兒童的口語道出,讀起來親切和諧,平易自然,與詩所表現的兒童情緒相吻合。
作品名稱
雪白的牆
作品體裁
現代詩歌
作    者
梁小斌
作品出處
《詩刊》1980年10月號 [1] 
創作時間
1980年

雪白的牆作品原文

雪白的牆
媽媽,
我看見了雪白的牆。

  早晨,
我上街去買蠟筆,
看見一位工人
費了很大的力氣,
在為長長的圍牆粉刷。

  他回頭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訴所有的小朋友:
以後不要在這牆上亂畫。

  媽媽,
我看見了雪白的牆。
這上面曾經那麼骯髒,
寫有很多粗暴的字。
媽媽,你也哭過,
就為那些辱罵的緣故,
爸爸不在了,
永遠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還要潔白,
還要潔白的牆,
一直閃現在我的夢中,
它還站在地平線上,
在白天裏閃爍着迷人的光芒,
我愛潔白的牆。

  永遠地不會在這牆上亂畫,
不會的,
象媽媽一樣温和的晴空啊,
你聽到了嗎?

  媽媽,
我看見了雪白的牆。
1980年5月 [2] 

雪白的牆創作背景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鬥“資”批“修”,到處塗刷大字報,政治動盪,經濟不景氣,人心惶惶,黑白顛倒。當時大街小巷“寫有很多粗暴的字”的牆壁,和整個國家、民族還有千百萬無辜家庭的悲劇是緊密相連的。許多人也曾經因為幼稚、天真、輕信和盲從,被人利用,參與“亂畫”“雪白的牆”的愚昧運動。文革結束後,牆壁恢復了“雪白”,詩人也開始對自己所經歷過的生活遭遇痛苦的緬懷、懺悔和深省。因此創作了此詩。 [3] 

雪白的牆作品鑑賞

《雪白的牆》是一首用象徵手法寫成的詩。“雪白的牆”這一意象如同某類情感經驗的網結點,聯結了紛繁複雜的情感經驗現象:失而復得的希望,純潔美好的理想,充滿友愛和温暖的人與人的關係……融進了豐富具體的內容。直觀和記憶,現實與夢魘,理性與感性……這一切,都凝聚在“雪白的牆”這一意象的感性概括中,通過音樂式的復沓結構,給人一種富有時代特色卻又擺脱時空侷限的感覺。
詩篇開始於潔白的美的復歸的驚喜,展示出一種心靈的“眼睛”所看到的幻景,彷彿是美好夢境後的回味和訴説,“媽媽,/我看見了雪白的牆。”這簡潔而又充滿柔情的詩句,傳達出對久已失落的某種美好事物重現在面前的欣喜。不過,這決不是一種單純的喜悦之情。骯髒的顏色可以被刷白,但是記憶不能。“雪白的牆”便引起抒情主人公對自己所經歷過的生活遭遇的痛苦的緬懷、懺悔和深省:“這上面曾經那麼骯髒,/寫有很多粗暴的字。/媽媽,你也哭過,/就為那些辱罵的緣故,/爸爸不在了,/永遠地不在了。”
然而,詩人並沒有反覆地吟唱過去的辛酸苦痛,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現在的觀察與對未來的構想之上。這既體現了作者的深層思考,也使得詩歌的境界更深一層。要想將長長的牆粉刷回覆到原來的潔白程度,要費“很大的力氣”,要抹掉文革留下的傷痕,決非一朝一夕之事。這裏,作者匠心獨運: “我上街去買蠟筆”,顯然是要畫新的畫圖,而工人在粉刷圍牆,則是在去掉舊的印記。也就是説,人們在抹去昨天的同時,正在描繪明天的遠景,或者説,在走向美好未來的時候,決不能忘記醜惡的過去。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用現在連接了過去和將來,大大拓展了詩歌空間。
為了能防止悲劇再發生,作者做了更深層的思索,同時使得“牆”的象徵意義更深一層:“他叫我/去告訴所有的小朋友,/以後不要在這牆上亂畫。”幾句話,看似普通平常,輕描淡寫,實乃字字千鈞,寓義深長,可以聯想起20世紀初魯迅先生就發出過的“救救孩子”的呼喊。當“過七八年又來一次”的遺訓聲猶在耳之時,人們對剛剛謝幕不久的悲劇依然心有餘悸,而詩人,則考慮到下一代,考慮到我們的孩子。其思考之遠之深,構想之新之妙,確乎有其過人之處。
沒有親身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們,也許不能理解當時的情況。因此,或許無法在最深刻的意義上來談論“雪白的牆”與“骯髒的牆”之間的戲劇性變化意味的東西。但是,這一切並不妨礙人們了悟“骯髒”“粗暴”所象徵的真正內涵。“雪白的牆”和“骯髒的牆”分別象徵了文明與野蠻,理智與矇昧。詩人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因此詩的結尾已不是起始時的那種喜悦的調子,它變得嚴肅、莊重,猶如誓言一般:“永遠地不會在這牆上亂畫,/不會的,/像媽媽一樣温和的晴空啊,/你聽到了嗎?”這時,矇昧的心靈覺醒了,無知的少年獲得了清明的理性,一種新的成熟意識已向自己的過去訣別。
這首詩的特點是以驚人的單純表現了驚人的豐富。詩人選擇了十年動亂中人們感受最強烈的“牆”這一物象作為抒發自己沉痛的經驗與情感的題材,摒棄一切直接事實的陳述,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情思。 [4-5] 

雪白的牆名家點評

原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汪亞明:《雪白的牆》意在表現80年代初年輕一代對動亂歷史的回顧與檢討,字裏行間充滿了對祖國的一片深情,既有對過去的譴責,也有對自己的反省,反映出一代人的覺醒。這首詩之所以能撥動人們的心絃,就在於象徵手法與抒情視角的巧妙運用上。(《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 [6] 
洛陽理工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保亮:《雪白的牆》成功地運用了寫實與象徵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形象地傳達出剛剛從動刮歲月走出來的一代年輕人的心聲。(《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 文學作品選 中國現當代文學卷》) [7] 
温州師範學院教授季金香:《雪白的牆》是粱小斌的一首象徵色彩極濃的詩,它採用整體象徵的手法,寫出了十年動亂給人民心靈造成的創傷以及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因此發表後被人稱讚為“平中見奇、不落俗套”,具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一首耐讀的好詩”。(《華東地區高師院校中文系協編教材 新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 下》) [8] 

雪白的牆作者簡介

梁小斌(1954~),當代詩人。原籍山東榮城,生於安徽合肥。其代表作《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雪白的牆》《斷裂》等均被視為是“朦朧詩”的代表作。其中,《雪白的牆》《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曾獲1979至1980年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詩歌獎。著有詩集《少女軍鼓隊》、思想筆記《獨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説》等。 [9] 
參考資料
  • 1.    詩刊社編.1979-1980詩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0:215
  •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課外閲讀文選 第1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230
  • 3.    鄧素林,隆夢西主編.語文 第1冊 含單元練習: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07:80
  • 4.    汪文頂,曾憲輝主編;荒林編著.中國百家文學名著鑑賞 詩歌 四: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1:166
  • 5.    徐榮街 徐瑞嶽主編.古今中外朦朧詩鑑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1:354
  • 6.    金漢主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02:349
  • 7.    趙金昭 吳小珉主編 王玉寶本卷主編.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 文學作品選 中國現當代文學卷: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08:69
  • 8.    金漢,石明輝,汪木蘭主編.華東地區高師院校中文系協編教材 新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 下:新華出版社,1993.08:54
  • 9.    《線裝經典》編委會編.最美的詩 最美的詞:晨光出版社,2016.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