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雛鴨

鎖定
雛鴨是指0~5周齡的小鴨。幼雛體温較成年鴨體温高3℃。雛鴨絨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 體温調節能力要在2周齡後才逐漸趨於完善。雛鴨的生長速度快, 尤其是骨骼生長很快, 飼養雛鴨時一定要供應營養豐富而且全面的飼料。這個階段如果飼養管理不當極易患病, 直接影響成鴨的品質和養殖效益。
中文名
雛鴨
外文名
duckling
領    域
農業科學

雛鴨養殖要點

雛鴨做好進鴨前的準備工作

對育雛室全面清理、清洗乾淨, 將室温提高到25℃後再進行全面地噴灑或燻蒸消毒。保證墊料、隔斷欄、網子、爐火、飲水器、料桶或開食盤及其他設備運轉正常或擺放就位, 避免使用運雛箱做為開食工具。確保供熱系統的正常運轉, 在雛鴨入舍的前一天將温度調整到推薦温度 (33~36℃) , 再降低到20~25℃。飲水器在雛鴨進舍前一小時內裝好3%~5%的葡萄糖水, 並擺放好開食盤。準備好各種藥品、疫苗及添加劑等, 以備不時之需。

雛鴨及時進行分羣飼養

雛鴨轉入育雛室後, 將弱小雛鴨挑出, 及時分成小羣飼養。把弱小鴨放在靠近熱源即室温較高的區域飼養, 以促使“大肚臍”雛鴨完全吸收腹內卵黃, 以提高成活率。雛羣的大小以35~45只/m2為宜。第一次分羣后, 雛鴨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又會出現大、小、強、弱差別, 為了保證鴨羣生長的均勻度, 要經常性地將小鴨挑出單獨飼養。

雛鴨科學“開水”和“開食”

飼養雛鴨要掌握“早飲水、早開食”的原則, 並且要做到“先飲水, 後開食”。雛鴨的第一次飲水十分關鍵, 直接關係到雛鴨的成活率。因此雛鴨的第一次飲水不可大意, 一定要使每一隻雛鴨都學會喝水。雛鴨出殼後原則上應在12~24小時內“開水”, 運輸路途較遠的, 待雛鴨到達育雛舍休息半小時左右應立即供給添加多維素和1%葡萄糖的水讓其飲用, 水温與育雛室內的温度相同。及時飲水可明顯提高雛鴨的成活率, 對於長途運輸的鴨更為重要。
開食的早晚直接影響初生雛鴨的食慾、消化和今後的生長髮育。開食過早有害消化器官, 開食過晚由於雛鴨的生長髮育速度快, 新陳代謝旺盛, 過晚開食會消耗雛鴨的體力, 使之變得虛弱, 影響以後的生長和成活率。開食必須在飲水後2~3小時進行。開食時將飼料撒在塑料布上任其自由採食。飲水器要放置在食盆的旁邊, 便於雛鴨隨時飲水。要少吃多餐, 少喂勤添。飼槽內要稍有餘食, 但不能太多, 以防酸敗。

雛鴨提供舒適的養殖環境

(1) 控制好合適的温度。温度過低時雛鴨怕冷, 容易着涼拉稀, 而且還靠近熱源扎堆, 互相取暖, 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死亡;温度過高時容易引起食慾下降或呼吸系統疾病, 雛鴨遠離熱源, 張口喘氣, 飲水量增加;温度正常時雛鴨精神飽滿, 活潑, 食慾良好, 飲水適度, 絨毛光亮, 伸腿伸腰, 分佈均勻, 靜卧無聲, 吃食、飲水和排泄正常。育雛舍進入雛鴨後將温度逐步提高到32~34℃ (保持一天) , 第二、三天保持在30℃即可, 以後可以每天緩慢降温1~2℃, 千萬不可驟冷驟熱。
(2) 控制好合適的濕度。育雛初期乾燥的環境也會使雛鴨因呼吸失水過多而增加飲水量, 影響消化機能。雛鴨體內水分大量散失, 絨毛乾枯, 食慾下降, 容易造成雛鴨脱水。育雛初期注意濕度問題就可以有效提高育雛的成活率, 促進卵黃吸收。提高濕度可以在爐子上燒一壺水產生水蒸氣, 利用水蒸氣增加濕度, 濕度為65%~70%即可。
(3) 進行合理的光照。剛出殼的雛鴨適宜採用較強的連續光照, 以便使其儘快熟悉環境, 迅速學會飲水和採食。0~28日齡雛鴨每天連續光照23小時, 1小時黑暗, 使鴨羣適應黑暗的環境, 以免停電時引起驚羣。光照強度至少為10Lx, 如果用白熾燈泡, 則適宜的照度為5W/m2。
(4) 增強通風換氣。雛鴨的新陳代謝旺盛, 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糞便和殘料分解產生的氨氣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過高, 容易危害雛鴨健康, 嚴重時會造成雛鴨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隨時保持育雛室的空氣流通, 合理地通風換氣,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排除室內多餘水分, 保持鴨舍乾燥清潔, 改善鴨羣生活環境, 達到促進鴨只健康快速生長的目的。冬天通風最好在晴天中午前後温度較高時進行。假如進入育雛室後感覺臭味較大, 有刺眼感覺時應通風。通風前提高室温1~3℃, 防止通風使室温降得過低。 [1] 

雛鴨技術要點及管理措施

雛鴨雛鴨養殖技術要點

1.儘快促進胎糞的排出。
雛鴨出殼後, 其胎糞排出的越早, 對其生長髮育越有利。因此, 要想方設法儘快促進胎糞的排出。
2.周齡與飼料更換。
不同的周齡用不同的飼料。第一週用白米飯;第二週用糙米飯;第三週開始用熟谷飼餵;第四周改喂生谷, 並逐漸進行放養。
3.飼餵方法及次數。
開食時可飼餵煮熟泡軟的小米飯。第一天把米粒放在水盆裏讓其覓食, 使雛鴨學會採食的本領。第一週每天可喂8次;第二週每天可喂6次;第三週以後每天可喂4次。
4.雛鴨羣免疫。
雛鴨在3日齡左右, 應使用用病毒性肝炎活苗進行免疫;7~14 日齡應使用鴨疫裏默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二聯滅活苗和亞流感滅活疫苗進行免疫;15 日齡左右應進行鴨瘟活苗免疫。鴨羣免疫時應錯開不同疫苗接種的時間, 以免對鴨羣造成的應激過大。

雛鴨雛鴨養殖的管理措施

1. 配好飲水。雛鴨出殼24~36 小時後可第一次飲水, 在水中加入0.10%高錳酸鉀、補液鹽、少許維生素和葡萄糖, 。
2. 適時開食。開食一般在飲水15 千克後進行, 喂料宜少量多次, 以20~30分鐘吃完為宜。10日齡以內, 白天4次, 晚上2次, 11~20日齡為每晝夜5次, 以後一般要喂4次。
3. 全價飼料。日糧要求用全價配合飼料飼餵, 14 日齡以前粉料和小顆粒料為主, 14日齡後以顆粒料為主。
4.補喂青葷。雛鴨2~3日齡後, 要補喂鮮嫩青菜, 4~5日齡後, 每隻雛鴨每日需補喂腥葷飼料10克, 青葷飼料隨雛鴨日齡增長而增加。
5.及時分羣。雛鴨羣中會出現大、中、小或強、中、弱等情況, 隨着日齡增加, 必須及時分羣和調羣。6.訓練調教。要在雛鴨階段開始對鴨羣進行培養和訓練, 形成習慣後, 管理制度不要輕易改變。
7.放水活動。每天放水的次數和時間應根據鴨齡、季節和當時氣候條件而定。放水在2~3周齡即可進行, 每天1次, 每次10~15分鐘, 隨着日齡增加, 放水次數和時間均可增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