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雛菊

(捷克斯洛伐克1966年維拉·希蒂洛娃執導電影)

鎖定
《雛菊》是由維拉·希蒂洛娃執導,Jitka Cerhová、Ivana Karbanová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兩個都叫瑪麗的年輕姑娘一天決定要過“墮落”的生活,為此想出無數詭計的故事 [1]  。該片於1966年12月3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上映。
中文名
雛菊
外文名
Daisies
別    名
野雛菊
出品公司
Filmové Studio Barrandov
發行公司
Ustredni Pujcovna Filmu
製片地區
捷克斯洛伐克
導    演
維拉·希蒂洛娃
編    劇
維拉·希蒂洛娃
Ester Krumbachová
編    劇
帕維爾·祖拉契克
類    型
劇情
主    演
Jitka Cerhová
Ivana Karbanová
片    長
74 分鐘
上映時間
1966年12月30日
電影分級
Finland:S
對白語言
捷克語
色    彩
彩色
出品時間
1966年

雛菊劇情簡介

兩個形影不離的年輕姑娘,她們都叫瑪麗。有一天她們決定:面對世界的墮落,她們自己也要過“墮落”的生活。為了欺騙社會,她們想出了無數詭計。她們在一個夜總會製造混亂,欺詐有錢的小市民,從抽屜裏偷錢。她們過着地道的寄生生活;她們的主要作為就是吃東西 [1] 

雛菊演職員表

雛菊演員表

角色 演員
瑪麗Ⅰ Jitka Cerhová
瑪麗Ⅱ Ivana Karbanová
Starsí sveták Julius Albert
Mladý sveták Jan Klusák
Zena na toaletách Marie Cesková
Toaletárka Marcela Brezinová
Sveták (as Dr. Oldrich Hora) Oldrich Hora
Tanecník ve vinárne Josef Konícek
Veselý pán Jaromír Vomácka

雛菊職員表

導演 維拉·希蒂洛娃
副導演(助理) Rudolf Jaros
編劇 維拉·希蒂洛娃、Ester Krumbachová、帕維爾·祖拉契克
攝影 Jaroslav Kucera
配樂 Jirí Slitr、Jirí Sust
剪輯 Miroslav Hájek
藝術指導 Karel Lier
服裝設計 Ester Krumbachová
佈景師 Frantisek Straka
展開
(以上參考資料 [2] 

雛菊角色介紹

  • 瑪麗Ⅰ
    演員 Jitka Cerhová

    與另一個瑪麗決定面對世界的墮落,她們自己也要過“墮落”的生活。為此她多次與不同的中老年男人在高級餐廳吃飯,在每次用餐完畢,她都會與另一個瑪麗將男子送到火車站,並故作悲傷,事後卻以大笑來譏諷這些男子的行徑。

  • 瑪麗Ⅱ
    演員 Ivana Karbanová

    與另一個瑪麗決定面對世界的墮落,她們自己也要過“墮落”的生活。她在追求者面前以乖巧單純的面貌示人,特別是表現得不諳情慾之事。她曾與一名蝴蝶收藏家共處一室,並用對方的標本遮住自己身體的隱秘部位。但卻在對方求愛時,一臉無辜的表示拒絕。

(該片主要圍繞兩個瑪麗展開,以上參考資料 [3] 

雛菊幕後花絮

  • 該片是維拉·希蒂洛娃的第二部長片作品。
  • 《雛菊》完成後立即遭到捷克斯洛伐克當局禁映直到1967年才解禁 [4]  。導演維拉·希蒂洛娃也因拍攝該片而被定性為“政治上不可靠”,受到當局打壓,被迫中斷所有創作活動,直到1975年,由於世界婦女組織介入過問有關希蒂洛娃的情況,她才重新獲得拍攝電影的機會 [3] 
  • 維拉·希蒂洛娃稱該片為“鬧劇式的哲學紀錄片”(a PhilosoPhical documentary of farce) [3] 
  • 維拉·希蒂洛娃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雛菊》是一部告誡年輕人的電影,它對其中的兩名少女是持批判而非讚揚的態度的” [3] 
  • 維拉·希蒂洛娃在採訪中提到,片中女主角的表演借鑑了捷克的木偶藝術 [3] 
  • 兩位女主人公在片中共更換了十套衣服 [3] 

雛菊製作發行

發行公司
Ustredni Pujcovna Filmu
Asociace Ceských Filmových Klubu (ACFK)(捷克)
Sigma III Corp.
Facets Video(美國)
Prodimag(西班牙)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捷克斯洛伐克
1966年12月30日
美國
1967年10月25日(紐約州紐約市)
法國
1967年11月15日
芬蘭
1968年3月1日
西德
1968年11月18日(電視首映)
西德
1969年7月
葡萄牙
1976年2月25日
芬蘭
1977年12月2日(再次發行)
東德
1990年9月28日(電視首映)
德國
2002年2月16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德國
2003年9月11日(再次發行)
比利時
2008年10月9日(金特國際電影節)
捷克
2009年4月23日(菲比奧電影節)
(以上參考資料 [5] 

雛菊影片評價

《雛菊》劇照
《雛菊》劇照(18張)
影片雖然是透過兩位同名的女孩的眼光,來認識這個她們不熟悉的世界,但是影片充滿了沒有明説的意象,於是原本可能是一個單純且天真的故事,便被埋在了帶有諷刺性,太過形式化的影像之中 [4] (時光網評)
《雛菊》是20世紀60年代最具個人風格和視覺衝擊力的作品。影片不但敍事混亂,同時也破壞了視聽語言的種種規則。色彩絢爛的影像、華麗的視覺風格、超現實主義的迷亂敍事,歡迎來到女性主義的幻想樂園。這是屬於兩個形影不離的女孩的樂園,她們有着相同的名字——瑪麗,這或許暗示了一個女孩是另一個的酷似者或內在心理的映象。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瑪麗們要打破這個被條條框框禁錮的枯燥世界,她們以遊戲來解構顛覆這個自鳴得意的墮落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愉快的墮落。這部電影奠定了後來許多女性主義電影的模式——兩個孤獨女性的放逐之旅,並在某種程度上隱晦的暗示了女性間的同性戀情。
然而,這部融合了女性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影片,如同所有外表華麗的時髦電影一樣,難逃流於膚淺的危險。這表現出一種常見的悖論,作品形式與內容的辯證關係。《雛菊》華麗炫目的鏡頭與前衞的剪輯手法,使影片的女性主義立場成為一種對現實的隔靴搔癢。除非觀眾不那麼在意影片的深度和真實性,而將其看作一場單純的視覺盛宴,否則很可能會被影片的主題和內容所迷惑,在不知所云中度過了一個半小時的時光 [6] (時光網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