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陽河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飲馬河的支流)

鎖定
雙陽河,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飲馬河的支流。位於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境內。雙陽河,滿語意為黃色的河。發源於雙陽區(原雙陽縣)將軍嶺西南,在新光村東注入飲馬河。流域面積1290平方公里,河長92.8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6‰,在雙陽區(原雙陽縣)城以上為低山丘陵區,呈向心狀的扇形河網,洪水匯流快,洪峯模數高。雙陽鎮以下,河谷較寬闊,河道彎曲,河槽窄淺,河底為淤泥,河道坡度較小,宣泄不暢,常發生洪澇災害。 [3] 
雙陽河支流眾多,較大的有黑頂子河、小營子河、奢嶺河、新安河、東風河、石溪河等。 [4] 
雙陽鎮以北,沿河兩岸均有堤防 [11]  。上游建有黑頂子水庫,中游建有甩灣子水庫(雙陽水庫),形成了以甩灣子和黑頂子水庫為中心的蓄水網,並發展了相應的灌區。 [6]  有效灌溉面積7萬畝。 [11] 
中文名
雙陽河
外文名
Shuangyang River
別    名
酸河、刷煙河、蘇完河、出萬河、蘇瓦延河
所屬水系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飲馬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
流經地區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二道區 [3] 
發源地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長炮村小老鴰窩屯 [11] 
主要支流
黑頂子河、小營子河、奢嶺河、新安河、東風河、石溪河
河    長
92.8 km [3] 
流域面積
1290 km² [3] 
河口
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四家鄉新光屯東北

雙陽河名稱由來

歷史上曾稱酸河、刷煙河、蘇完河、出萬河、蘇瓦延河等,均系滿語演化,意為河水濁黃或黃色的河 [4]  。明代曾在雙陽建立出萬河衞,出萬河即雙陽河 [11]  。在清代中期則演為雙陽河。雙陽這個名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最初,滿族的祖先肅慎族的一部,由長白山遷到此河沿岸,因此河水夾帶泥沙,呈黃色,故稱為酸河。這部分肅慎族人稱酸部。以後經多次語音演化成雙陽河。1910年建縣時也以此河定名為“雙陽縣” [4] 

雙陽河幹流概況

雙陽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雙陽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雙陽河發源於雙陽區太平鎮將軍嶺西南羅泉貝 [4]  (一説太平鎮將軍嶺村泉眼頭 [12]  ,一説雙陽區將軍嶺西南 [3]  ,一説太平鎮(原土頂鄉)長炮村小老鴰窩屯 [1]  )。據《雙陽縣地名志》,前誤為源於太平鎮將軍村泉眼頭。1979年經水利部門實測,根據源遠流長的標準,重新確定黑頂河之源小老鴰窩為雙陽河之源。即原黑頂河為雙陽河上游段,原雙陽河的泉眼頭至雙陽水庫段,改稱雙陽水庫河 [11] 
雙陽河貫穿全區中部,幹流流經太平,佟家,雙陽河,雙陽鎮,齊家,奢嶺,新安,四家等八個鄉鎮,在二道區四家鄉新光屯東北(一説光輝村 [1]  [11]  )注入飲馬河(石頭口門水庫),全長94.7公里 [4]  [12]  (一説92.8公里 [3]  ,一説95公里 [1]  [11]  [4] 
黑頂子 黑頂子
雙陽城區河道 雙陽城區河道
齊家鎮河道 齊家鎮河道
雙陽河在四家鄉新光屯東北注入飲馬河(石頭口門水庫) 雙陽河在四家鄉新光屯東北注入飲馬河(石頭口門水庫)

雙陽河水文特徵

五條河流在雙陽鎮附近彙集,形成雙陽河上游,洪水匯流快,洪峯流量大的特點,而雙陽河中下游河谷開闊平坦,河道坡度較小,渲瀉不暢,常發生洪澇災害。 [4] 
雙陽河平均流量2.11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05立方米/秒(1973年8月3日),最小流量0.00立方米/秒(1978年5月4日)。年徑流量0.67億立方米,年徑流深度69.20毫米 [12]  。冬季結冰期約5個月 [2]  。年平均運沙量7.76萬噸,年平均侵蝕模數為75.4噸/平方公里·年 [10] 

雙陽河主要支流

雙陽河支流眾多,由於雙陽區(原雙陽縣)的地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東北部較窪,故雙陽河的支流大部分都發源於其東南部,南部和西部,眾多的支流從東南、南、西三個方向向東北部彙集,呈扇面形輻合狀河網,構成了雙陽區(原雙陽縣)境內水系獨自的特點。 [4] 
雙陽水庫河,是雙陽縣南部的一條主要河流,為雙陽河支流,源子太平鄉將軍村泉眼頭。流經太平,佟家,雙陽河,雙陽鎮等鄉鎮,注入雙陽水庫,後經千渠,在雙陽鎮東匯入雙陽河。全長30.32公里,河道平均寬10米,河牀平均深2米,集水面積250平方公里。因系雙陽水庫蓄水河而得名。此河原屬雙陽河上游段,1970年改稱今名。 [11] 
朝陽河,屬雙陽水庫河支流。源於山河鄉大將村大醬缸上溝。全長15公里,河道平均寬4米,河牀平均深1米。流經山河、佟家鄉的8個村,於佟家鄉盧家村南下甸子西南匯入雙陽水庫河。因主要流域在山河鄉朝陽村,故名朝陽河。 [11] 
杏樹河,屬雙陽河支流,為雙陽縣中西部的一條重要河流。源於石溪鄉丁家村龍家屯南溝。全長15公里,河道平均寬4米,河牀平均深1.5米。流經石溪,雙陽河鄉,子雙陽鎮龍頭門匯入雙陽河。因大部流域在石溪鄉杏樹村得名。 [11] 
劉家河,屬雙陽河支流,是雙陽縣中西部的一條主要河流。發源於鹿鄉鄉王西村石門溝。全長25公里,河道平均寬5米,河牀平均深2米。流經鹿鄉,雙營等4個鄉的9個村,在雙陽河鄉黑魚村馬家口門東北注入雙陽河。因發源地和主要流域在鹿鄉(原名劉家),故稱劉家河。 [11] 
大龍廟河,大龍廟河是雙陽河右岸支流,因流經佟家鄉大龍王廟屯而得名。該河發源于山河鎮大醬缸屯上溝,.河長15.9公里,流域面積57.4平方公里。流經山河、佟家鄉的8個村,於佟家鄉盧家村南下甸子屯西南注入雙陽河。 [4] 
佟家河,雙陽河右岸支流,因流經佟家鄉佟家村而得名。該河發源於佟家鄉東泉眼溝,於佟家鄉佟家燒鍋屯北入雙陽水庫。河長14.5公里,流域面積56.6平方公里。 [4] 
黑頂子河,雙陽河左岸支流,因流經石溪鄉黑頂子村而得名。該河發源於土頂鄉小老鴰窩屯東北溝,流經石溪、太平、雙陽河等鄉鎮,在雙陽鎮南小橋子注入雙陽河。河長30.6公里,流域面積83.4平方公里。 [4] 
石溪河,雙陽河左岸支流。清朝康熙中期(1692年)有黨姓居民在此河北開始墾荒居住,見此河底碎石清澈可見;初稱石頭河、石道河,後稱石溪河,所居屯也因河得名。該河發源於石溪鄉於家街南,在雙陽河鄉賈家橋注入雙陽河。河長24.7公里,流域面積103.9平方公里。 [4] 
大營子河,雙陽河左岸支流。因流經雙營鄉回族聚居地大營子而得名。該河發源於石溪鄉聖宗嶺,流經鹿鄉、雙營等鄉鎮,在雙陽河鄉小城子注入雙陽河。河長17.4公里,流域面積59平方公里。 [4] 
小營子河,雙陽河左岸支流,初因發源於劉家公社。(現鹿鄉鎮)。稱劉家河,後因流經雙營鄉小營子屯而改稱小營子河。該河發源於鹿鄉鎮石門溝,在奢嶺鄉南大橋注入雙陽河。小營子河是雙陽河一條較大支流,河長33.2公里,流域面積125.1平方公里。 [4] 
奢嶺河,雙陽河左岸支流。因流經奢嶺鄉奢嶺口子而得名。奢嶺系滿語演化,意為泉眼,因地處清朝設置的柳條邊出入口,故稱奢嶺口子。該河發源於奢嶺鄉張家糖坊,在新安鎮二道河子屯東北注入雙陽河。河長21.3公里,流域面積96.2平方公里。 [4] 
新安河,雙陽河左岸支流。因流經新安鎮新安堡而得名。源於奢嶺鄉柳樹溝,在新安鎮東張家屯注入雙陽河。河長20.4公里,流域面積78.6平方公里。 [4] 
東風河,雙陽河左岸支流。因流經原東風公社(現勸農山鄉)而得名。雙陽河較大支流之一,發源於勸農山鄉於廣屯,在新安鎮小河沿入雙陽河。河長23.4公里,流域面積125.3平方公里。 [4] 

雙陽河治理開發

雙陽河河道治理

雙陽河的治理,是雙陽縣最早的防洪治河工程。雙陽河五條較大的支流一一大龍廟河、佟家河、黑頂子河、杏樹河、石溪河等都在雙陽區(原雙陽縣)城附近匯入雙陽河,由於這些支流的河道比降較大,匯流極為迅速,每到汛期,眾水彙集,河水暴漲,對雙陽縣城威脅很大。民國十九年(1930年)七月二十九日,縣政府邀請各界人士召開臨時行政會議,為修本城河道,包工由商農兩會向本城住户勸捐,勸捐以房屋間數為標準。日偽統治時期康德元年(1934年)七月連雨。流經雙陽縣城西的杏樹河和雙陽河的匯河口處,因河身淤塞,岸無堤防,洪水氾濫成災,危害縣城及龍頭門子一帶。為此,對這段河道進行了治理。一是兩岸築堤,二是疏通河道淤塞段落,由商號和大户出錢,民眾動手,共修六華里河道,使河水暢通。康德四年(1937年)當地人民羣眾又對此堤進行了加高培厚,使其平均高2~3米。
1952年,雙陽縣人民政府動員人民羣眾在修築飲馬河堤防的同時,修築了雙陽河堤防。
1954年,雙陽縣,修築楊家、磚瓦窯、小東屯、天成號等段,總長6公里。1956年10月11日開工,11月1日竣工,復堤堵口總長4084米,平均高1.8米,頂寬1.5米。
1964年,在原有堤防的基礎上進行加固,提高防洪標準為二十年一遇。國家對雙陽河堤扶持部分資金。當年施工,採取加高培厚,哪低修哪的辦法,共維修堤防32.6公里。
1965年4月23日,進行了施工,以培厚為主,適當增高為輔,修建永久性排水涵管11處,增設臨時排水管22處,加高培厚堤防約60公里,完成土方量25萬立方米。
1985年,雙陽縣遭受到較大洪水的襲擊,雙陽河堤防工程因維修管理沒有跟上,加之有些堤防斷面沒有達到設計標準,洪水一到險象迭生,堤防工程遭到很大破壞,共出現17處決口。多處漫堤,致使2134公頃農田受災,倒塌房屋1224間,給農業生產和人民羣眾造成了很大損失。10月23日全縣共動員6萬人,維修加固雙陽河堤防,加高培厚原堤。到11月15日,共上土方130萬立方米,完成了雙陽河堤防的修復加固部分任務,併為此得到了省水利廳領導的讚揚。
1990年代,雙陽河干流堤防南起雙陽鎮,北至四家鄉,全長72.05公里,其中左岸堤防長35.65公里,右岸堤防長36.40公里,堤高2~3.5米,共建有排水涵閘69座(其中左岸37座,右岸32座),保護雙陽鎮、雙陽河、齊家、奢嶺、新安、四家子等6個鄉、鎮的89個村屯,5.25萬人。防洪除澇面積4440公頃,保護耕地面積4208公頃。 [5] 

雙陽河蓄水工程

1953年,全縣第一座蓄水工程一一隆興塘壩建成,使人們認識到了蓄水工程的優越性,進而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大修蓄水工程的熱潮。1956年修建黑頂子水庫,1958年,蓄水工程全面鋪開,興建了甩灣子水庫(雙陽水庫)等大、小蓄水工程近400座,形成了以甩灣子和黑頂子水庫為中心的蓄水網,為雙陽縣發展小型蓄水工程,充分利用地表水資源打下了基礎。
雙陽水庫 雙陽水庫
雙陽水庫,坐落在雙陽區(原雙陽縣)城東2公里的用灣子屯,故原名為甩灣子水庫,1964年lo月,更名為雙陽水庫。雙陽水庫建在雙陽河主河道上游,集水面積225平方公里,屬多年調節的中型水庫。總庫容778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150.6萬立方米,大壩為均質土壩,塊石護坡,壩長1520米,最大壩高14米,壩頂寬4米。壩的北端,在樁號1+315米處建有1.1×1.3米的雙孔混凝土輸水涵洞。在輸水洞右側、樁號1+355米處建有2×2米的雙孔混凝土泄洪洞。在庫區右岸距壩端200米處開挖了一條寬90米的非常溢洪道。 [6] 
黑頂子水庫 黑頂子水庫
黑頂子水庫,位於雙陽區(原雙陽縣)城南石溪鄉黑頂子村與太平鎮樺木村的交界處,距雙陽縣城18公里,是攔蓄雙陽河主要支流黑頂子河的一座綜合性水利設施。黑頂子水庫是解放後,吉林省修建最早的水庫之一。集水面積54.6平方公里,總庫容171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45萬立方米,死庫容50萬立方米。黑頂子水庫1954年10月開始規劃設計,1956年10月動工修建,1958年4月按小(一)型水庫建成。1969年至1971年擴建為中型水庫,1982年至1983年除險加固。現水庫已達到百年一遇洪水設計,二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標準。土壩下部為黏土心牆,上部為黏土斜牆,屬亞黏土、風化砂礫貝殼組合壩,壩長360米,壩高19米,壩頂高程253.50米,壩頂寬3.6米,壩頂建有1.1米高、0.5米寬的漿砌石防浪牆,迎水坡塊石幹砌,坡比為1:3,背水坡小塊石護砌,250.oo米高程以上坡比為1:2.5,以下為1:2。在土壩右端o.27米處建有2×2米雙孔鋼筋混凝土泄洪(輸水)洞,洞身長46.9米,設有鋼結構工作閘門兩扇,木結構檢修閘門兩扇,手電兩用啓閉機四台,最大泄量77.7立方米/秒。 [7] 

雙陽河灌溉工程

雙陽水庫灌區,是以雙陽水庫為主要灌溉水源的自流灌區,位於雙陽滇以北的雙陽河兩岸,南起灌區的主要建築物一一梨樹園子攔河閘,北至新安鎮,包括雙陽鎮、雙陽河、齊家、奢嶺、新安等五個鄉、鎮的部分地區,設計灌溉面積246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1600公頃,1985年實灌1627公頃. [8] 
黑頂子水庫灌區,位於雙陽河支流一一黑頂子河下游兩岸,南起黑頂子水庫,北至雙陽鎮.南北長20公里,東西寬2公里,呈窄長帶狀,包括石溪、太平、雙陽河、雙陽鎮等鄉、鎮的部分地區,共14個社受益。灌區控制耕地面積2076公頃,設計水田灌溉面積667公頃,有效灌溉面積333公頃,1985年實灌水田500公頃. [9] 

雙陽河流域概況

雙陽河是雙陽區(原雙陽縣)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流域面積1290平方公里 [4]  [1]  [3]  (一説1289.77平方公里 [12]  ), [4]  雙陽區(原雙陽縣)內流域面積1281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63.2%。流域面積涉及全縣16個鄉鎮中的15個鄉鎮。 [4] 
流域呈長方形,東西寬25公里,南北長64公里,地勢自南向北傾斜。雙陽區(原雙陽縣)城以上多為低山丘陵,佔流域面積的30%左右,以下多為丘陵台地及河谷平原,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分別佔流域面積的40%和30%。流域內海拔300米以上地區多為森林,其它大部分地區為耕地。雙陽河流域的耕地面積佔全縣總耕地面積的67.5%。幹流兩側和山腳低窪地已大部分開為水田。 [4] 
參考資料
  • 1.    牛汝辰.中國水名詞典:哈爾濱地圖出版社,1995:40
  • 2.    朱道清.中國水系辭典:青島出版社,2010:21
  • 3.    第一節 河流  .吉林省志吉林省志·自然地理志[引用日期2023-11-26]
  • 4.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雙陽縣水利志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1988: 9-11
  • 5.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雙陽縣水利志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1988:42-44
  • 6.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雙陽縣水利志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1988:48
  • 7.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雙陽縣水利志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1988:56
  • 8.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雙陽縣水利志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1988:89
  • 9.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雙陽縣水利志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1988:92
  • 10.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雙陽縣水利志 雙陽縣水利局水利志辦公室 1988: 16
  • 11.    雙陽縣人民政府 . 雙陽縣地名志 . 雙陽縣人民政府 . 1985 :287-288
  • 12.    雙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雙陽縣誌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 3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