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流縣東昇小學

鎖定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東昇小學創辦於1908年,百餘年的辦學歷史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藴。學校總佔地面積約 30畝,現有51個教學班級,教職工165人,學生2185人。
在文化堅守與創新中,學校響亮提出了以“朝陽東昇,生機勃發;樂於進取,志在創新”為文化核心的“陽光育人”辦學思想。不斷追求“讓學生快樂、尊嚴地成長,讓教師有效、愜意地工作,讓學校持續、和諧地發展”的辦學目標,傳統文化與藝術特色並重,致力於立德樹人,學校自信而堅實地走在精品化特色發展路上。
學校以培養“陽光少年”為目標,開設了50多項校本課程,92個社團,其中20餘個校級精品學生社團,開發了30餘本校本教材,為學生在德育、藝術、體育、科技、國學、生活技能、國際視野等方面提供了適合、多元的發展選擇,形成了“國之魂、蜀之韻、人之行”的特色課程體系。
近年來,學校300餘名師生先後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開展訪問、學習、交流及海外遊學活動。
學校先後獲得首批國際化窗口學校,成都市首批國學經典誦讀試點學校、首批教師發展基地校、川劇藝術特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藝術特色學校、陽光體育示範學校,全國書香校園、中華文化經典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級課題非物質文化校園傳承研究骨幹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基礎教育論壇》(小學版)副理事長單位、北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單位等殊榮。
中文名
成都市雙流區東昇小學
簡    稱
東昇小學
校    訓
樂於進取  志在創新
創辦時間
1908年
所屬地區
雙流縣
類    別
小學
學校類型
小學教育
學校屬性
事業單位
主要獎項
全國書香校園,省藝術特色學校、陽光體育示範校,國際化窗口學校
現任校長
唐弘容

雙流縣東昇小學學校概況

雙流縣東昇小學環境優美

各類植物十餘種:有終年常青的雪松、鐵樹、棕樹;有花色豔麗的海棠、杜鵑、玫瑰;有花香襲人的桂樹,梔子。植物間地栽與盆栽結合,地面與樓層互補,綠草與鮮花輝映,草本與木本同步,校園裏碧草青青,花團錦簇,如同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學校現有計算機295台,網絡教室5個,多媒體設備76套(電子白板),校園網一套,學校教師辦公室均配置有計算機,建立了學校自己的校園網站和廣播電視台。 校園閉路系統覆蓋每個教學場所,內部通訊設施連接每一個辦公地點,多媒體教學設備居於全市一流水平,“校校通工程”將校園與世界連接,多媒體電子白板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學校實行全校園監控。

雙流縣東昇小學國學誦讀學校

2008年東昇小學榮幸地成為了成都市唯一一所“成都市國學誦讀實驗學校”雙流縣東昇小學作為一所發展中的地方名校,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創立國學校本課程,重建學校文化。再此思想指引下創編了獨一無二的“國學教材”《三字經》《對韻歌》《增廣賢文》《詩韻》《美詞》《古文》,於2008年出版。為了保證國學課程有效開展,學校除了設立專門國學課程,國學晨誦,國學午寫外,還利用校園電視台每天進行國學講解活動。如此的教學活動與課程安排,能夠讓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有內在的傳承,又能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豐富的學識和文明的行為。

雙流縣東昇小學成都市川劇院攜手

2010年3月我校正式與成都市川劇院攜手,將國粹川劇引入課堂,開始了獨特的少兒川劇課堂研究,在海棠園中秀出巴蜀之韻,大踏步開拓了國學教育與藝術教育融合的新篇章。2010年9月少兒川劇《三字經》參加成都市中小學生中秋吟誦晚會獲得一等獎(共2名)。接着應陳嶽叔叔的邀請,與陳嶽同台亮相在成都電視台“成風飛揚成風飛揚”晚會上,2010年12月參加成都文聯“梨園秀,成都美”迎春演出······實驗教學活動的全面,有效開展,促進學校實驗教學工作往更高層次發展。
2009年學校成功承辦了全國語文賽課;2011年承辦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古詩文風采展示賽,賽後專家為我校題詩;2011年年底我校榮幸受邀參加北京中小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題研討會。雙流縣東昇小學秉承“樂於進取,志在創新”的辦學理念,通過自生的不斷努力,研究,探索,為師生創造更好的實驗教學環境,促進師生的發展。

雙流縣東昇小學交通信息

雙流縣東昇小學交通資訊

交通信息:學校距離中心城區(天府廣場)19千米,距離火車北站(成都站)22千米,距離成都東客站(成都東)26千米,距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6千米。公交213(大業路-雙流客運站)、368(雙楠小區-雙流客運站)、516(金沙公交站-雙流客運站)、818(文家場-雙流客運站)、804(石羊公交站-雙流機場-東昇二中)、802(北門車站-雙流客運站)、806(中河鎮-火車南站-雙流客運站)等公交線路均可到達東昇小學。

雙流縣東昇小學學校地址

學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東昇街道辦事處三強南路118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