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棘刺尻魚

鎖定
雙棘刺尻魚,Centropyge bispinosa,又稱雙棘棘蝶魚,俗名琉璃神仙、藍閃電,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
雙棘刺尻魚(Centropyge bispinosa)又稱藍閃電神仙、珊瑚美人,隸屬鱸形目、刺蓋魚科、刺尻魚屬,是非常典型的珊瑚礁區魚類。雙棘刺尻魚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區,活動於珊瑚礁周圍,覓食各類有機物碎屑及海藻,因體色豔麗被人類視為著名的觀賞魚。
中文學名
雙棘刺尻魚
拉丁學名
Centropyge bispinosa
別    稱
雙棘棘蝶魚,琉璃神仙、藍閃電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鱸亞目
蓋刺魚科
刺尻魚屬
雙棘刺尻魚
英文名稱
Twospined angelfish

雙棘刺尻魚分佈

本魚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日本、台灣、羅得豪島、土木土羣島等海域。

雙棘刺尻魚深度

水深10~50公尺。

雙棘刺尻魚特徵

本魚體橢圓形;背部與腹面輪廓約略相當。吻鈍而小。眶前骨遊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具向後三棘。上下頜相等,齒細長。體呈藍色,體側有17~20條橘色橫紋,呈現藍色紋與橘色紋交替排列,而在體前部的橘色紋較模糊不清。各奇鰭成藍色,而腹鰭和胸鰭略呈橘色。尾鰭圓形。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14枚,軟條1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6~18枚;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尖形,第一棘幾達臀鰭;尾鰭圓形。體長可達12公分。

雙棘刺尻魚生態

本魚常單獨或三兩成羣在潮流緩慢和珊瑚礁出現,屬雜食性,以藻類、珊瑚蟲和附著生物為食。

雙棘刺尻魚經濟利用

為觀賞性魚類,較少人食用。
編號:
7663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中文科名:
蝴蝶魚科
拉丁科名:
Chaetodontidae
中文亞科:
刺蓋魚亞科
拉丁亞科:
Pomacanthinae
中文屬名:
刺尻魚屬
拉丁屬名:
Centropyge
拉丁種名:
bispinosus
定名人:
(Gunther)
年代:
1860
中文名:
雙棘刺尻魚 [1] 
ogenus:
Holacanthus
原始文獻:
Cat. Fish. Br. Mus., 2:48
模式產地:
Ambon and New Hebrides
國內分佈:
西沙羣島, 台灣
國外分佈:
印度洋馬達加斯加, 到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及塔希提羣島, 南到新赫布里底羣島, 北到琉球羣島
資料來源:
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268-269. 台灣魚類志:407.

雙棘刺尻魚品種簡介

這種小神仙魚以前就叫藍閃電,直到很多並非十分藍的個體被捕獲後,人們才逐漸開始使用珊瑚美人這個稱呼。 [2] 

雙棘刺尻魚產地差異

珊瑚美人廣泛分佈在印度—西太平洋地區的珊瑚礁海域裏,一樣由於分佈得太廣,造成地域種差異很大。產自印尼的個體大部分身體都是深藍色的,只有腹部會略微呈現出暗紅色的痕跡。而菲律賓的個體,則大部分身體是金紅色的,只有各鰭和頭部是藍色的。還有一些界於二者之間。很多人認為紅色更多的可能是胸性、藍色多的是雌性。這種魚的確雄性要比雌性漂亮,但不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特別是菲律賓南部地區的個體,簡直變成了完全金紅色。 [2] 

雙棘刺尻魚飼養方法

既然名字叫珊瑚美人自然可以和珊瑚飼養在一起,它們不欺負任何品種的珊瑚,對其它無脊椎動物也不是很感興趣。當一條珊瑚美人在引進後的第二天從躲避的石頭縫隙裏鑽出來時,你就可以訓導它吃人工飼料了。它開始有可能並不接受,沒關係,餓它幾頓就什麼都吃了。在生物岩石數量足夠多的水族箱中,即便不刻意投餵飼料,珊瑚美人也能自己找些海藻、微蟲抵禦飢餓。如果餓到飢不擇食了,它也可能去啄你的軟珊瑚。我覺得,只要你還給水族箱中的魚供給飼料,那麼珊瑚美人總能搶到一些,不必擔心它們會餓死。 [2] 
參考資料
  • 1.    3  ..[引用日期2014-01-13]
  • 2.    白明.《海水觀賞魚》: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10